今夜忍著劇烈的饑餓感,帶著久未運動的軀體,進行了一場幾乎長達2個小時的羽毛球運動。期間撫慰身體的只有一瓶寶礦力,幸好今晚的對手比較忍讓,我的表現還算不錯。打球畢,直接坐車回家,途中仍然無物下肚,餓極,發暈。閑話少說,轉入正題。
下車,歸途,四處覓食,路聞潮汕美食之香,性本愛之,恰遇極餓,無力拒之,遂進鋪,點上一碗牛丸紫菜湯粉,仍覺未夠,繼續尋食,見面筋,遂加上。
對了,主角出現了,面筋,廣州的面筋與北方的有所區別。廣州的面筋,又稱生筋,是一層曾經脆炸過的面食制品。多數用來火鍋,牛雜伴食。面筋的維基百科作如下解釋:
面筋由面團里的不溶于水的各種蛋白質——麩質組成,通常由小麥、大麥等谷物中所提取,如果把面團放于水里沖洗,當把所有可被水沖走的物質沖走后,剩下的就是面筋(如果把被沖洗到水中的部份沉淀濾干,就是淀面)。在粵菜中,稱這種小麥淀粉為澄面或者澄粉,用來制作點心。
這貨長下圖的樣子:
該食品本已經過油炸,故下水燙不用太久,保留爽脆的口感,這也是本人覺得面筋最好吃的狀態,但是該時間長短極難控制。
因為我叫的面筋原來是不包含在湯粉里的,原來的湯粉只有牛丸和紫菜。面筋也應該用另外的紙碗裝上。這時老板娘好心的問了一句需要將面筋混在湯粉里嗎。以我小人之心的猜測,老板娘主要是想省一個紙碗,節省成本,正所謂小本生意,能省則省。而且我當時已經極度饑餓,估下意識同意了老板娘的提案。但當面筋上臺的時候,我就后悔了,面筋因泡水太多已經變軟了,沒有呈現出我最希望的最佳狀態,對于我的用戶體驗十分之差,有機會我以后就不會在這家面店吃面筋了。
從這個事例我感到不能因為一點成本,而置用戶體驗之不顧。老板娘可以在事前就明確告知我如果跟湯粉一起上會是怎么口感,分開裝可以是怎樣的口感,在清晰地了解到用戶的需求后再決定面筋的裝載方式。
不過老板娘的牛丸紫菜湯粉還是很好吃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