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人生》這本書有很多貼合現實的地方,正如苦苦拼命掙扎于生活的我們。加林沒有良好的家庭背景,教師的身份便被別人替代了。向往更高更遠城市的他不甘一輩子與土地為伍,沒有了工作的加林自我放棄過,消沉之后也有重拾斗志。
? ? ? ? 在他身上,看到了多少年輕人的影子?生于不發達的小山村,通過學習與后來的努力一步步走向城市,但卻被現實打擊的體無完膚。他靠著自己一步一步朝著心中的遠方走去,我敬佩他工作時的積極與投入,但他對巧珍的一時辜負讓我對他的好感急劇下降。
? ? ? ? 加林與巧珍、亞萍之前的感情就是細水長流式與柏拉圖式愛情的代表。
? ? ? ? 單純善良的巧珍最后和馬栓在一起開始覺得是個遺憾,但細細想想又似乎是最好的結局,因為馬栓懂得疼惜她,一心一意待她而不會像高加林那般辜負她。雖然巧珍深愛高加林,可是他們接觸的世界還有對未來生活的追求有太多的差距,所以加林的辜負,巧珍的心碎都是源于他們之間沒有存在的“共同話題”。
? ? ? 不否認高加林是個有才情的人,無論在學生時代還是縣令記者時,他都有掩不住的光芒,他有年輕人的那股拼勁、懂得上進、接受挑戰,他的理想是那么高,那么遠……然而,他愛上了巧珍,一個沒有接受太多文化教育的姑娘,她在他最落魄的時候給了他最多的支持,陪他走過了最黑暗的時期。
? ? ? ? 可是巧珍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和高加林想要的未來卻不一樣,他要的是可以高談論闊,可以一起談論詩和遠方的靈魂伴侶,所以他選擇了播音員亞萍,他們在一起可以一同分享對政治的一些見解,可以寫詩交流感情,可是在生活中,他們卻會因瑣事不和。
? ? ? ? 巧珍和亞萍,一個細水長流,自然少不了生活的精打細算,這樣的生活雖然簡單,卻不為日常瑣事所惱;一個是可以交流文學、交談國事天下事的人,他們靈魂可以得到很好的交融,可在家事上卻是有太多的矛盾無法融合。
? ? ? ? 個人理解高加林是喜歡巧珍多一點,只是他內心的小虛榮讓他不敢承認,明明愛著巧珍卻因為巧珍的身份不斷去掩飾這份愛以至于最后心碎了的巧珍選擇了馬栓。
所以,真正的愛情是像巧珍加林那般細水長流,還是亞萍加林柏拉圖式的精神交流呢?如果二者合為一不是就完美了嗎?只可惜,生活沒有那么多恰好,巧珍與加林這段戀愛本就有不平等的地方。個人覺得加林最后的選擇是巧珍,只是那時巧珍已嫁做人婦。
? ? ? ? 人生或許就是這樣,有太多的不完美,不是所有的期望都會如期而至。一路追尋遠方的繁華,故鄉的土地與人兒一直以最原始的狀態守護著你,而那些相遇過的人、經歷過的事,總有一些值得用心對待。
? ? ? ? 加林在城市落魄后回村,原以為會受村民的奚笑、嘲諷,可恰恰相反,村民給加林的不是嘲諷話語而是暖心的安慰話,不生分、不客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想,這,就是那片質樸的土地培養出的淳樸與善吧。加林最后才深知,原來他腳下的這片土地也值得他用心對待。
? ? ? ? 路遙筆下的《人生》,有不公、有背叛、有迷茫、甚至有低谷想自我放棄的時候;但也有為追尋的遠方不斷的奮斗、有像巧珍那樣有單純的愛、失意時暖心的陪伴...我們的人生不也是如此嗎?
? ? ? ? 最后,愿每個人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