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時曾讀過這篇小說,后又迷戀他的另外一部《平凡的世界》,對這篇小說印象并不深。現在讀來,很有點感觸。
? ? ? ? ? ? 一? 愛情講究門當戶對
婚姻講究門當戶對,已是幾千年的事了。而兩性關系中最美好的關系 ——愛情,更講究門當戶對。
高加林高考落榜后,回到農村做了民辦教師,但不久因為村長做手腳讓自己的兒子頂替了,高加林成了地道的農民。從村里的“高級知識分子”到一個看不到出路的農民,高加林經過了內心最苦悶的煎熬。在煎熬中,漂亮善良的劉巧珍向他表達了最熾熱深沉的愛。
苦悶痛苦的高加林在劉巧珍的愛情里得到很大的慰藉。甜蜜的愛情讓高加林忘記了跌落的痛苦,陶醉在巧珍的愛情里,忘卻了他的“詩和遠方”。
如果他一直生活在農村,做一個農民的話,這份愛情應該說很讓人羨慕,也可能是一樁讓村里人羨艷的好婚姻。
然而,生活卻出現了讓他欣喜若狂的變化——高加林的叔叔調任家鄉,他做夢般地過上了想要的生活:不僅是經濟的改善,更是精神生活的充實。
這時候的他,與劉巧珍拉開了很大的距離。他們由曾經的說不完的情話,變得無話可說。有一次劉巧珍實在想念他,搭村里的拖拉機到縣里去看他。巧珍跟他說起村里的事,說起家里的母豬,下了十二個崽,被母豬壓死了一個……她的話沒說完,就被高加林不耐煩地打斷了。
讀到這里,心里莫名其妙心疼巧珍,很為她難過,也為他們難過。
是啊,現在不是在月下的高粱地里,不是在田間,對高加林來說,這些話多么的不合時宜啊。而巧珍她除了這些,和她質樸熱烈的情話,她還能說什么呢?現在的高加林已不再是她原來的“加林哥”,他關心的國際形勢、國內發展、通訊稿等,估計劉巧珍根本聽不懂,而他也沒有心思跟她說。即使劉巧珍她再想聽,她的“加林哥”已沒有說的欲望與興趣了。
然而,跟黃亞萍在一起,卻是另一番情形。他們無話不談,天文地理、國際形勢、文學藝術……他的精神生活從沒有過的豐富和浪漫。高加林后來移情他在學校時就傾心的黃亞萍,這也在情理之中。
按世俗的標準,高加林就是過去的“陳世美”,今天的“渣男”。也許作者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后來他給高加林安排了“應得”的下場 ——當然這是后話了。
但是,高加林的移情似乎應該可以得到理解。畢竟愛情里最讓人陶醉的就是精神的契合。最好的狀態就是無所不談,總有說不完的話。你說的我都愛聽,我說的你也都很感興趣。如果有一天,相對無言,或者是有一個人已經不想說,這份愛情也就走到了盡頭。
愛情里,是講究門當戶對的,彼此的精神生活對等,交流才是無礙的,感覺才是甜蜜的。?
? ? ? ? ? ? ? ? ? 二? 愛情里沒有平等
人們在愛得甜蜜時,恨不能為對方傾其所有。但當愛情出現問題時,又往往會計較自己付出遠遠多于對方。其實愛情里的付出一直都是不平等的。
在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愛情里,這種不平等更明顯。
我認為,高加林在這場愛情里的付出就是接受了劉巧珍的愛,給了巧珍愛的回應。另外就是他在縣里上班后,為巧珍買過一條鮮艷的紅頭巾。
而巧珍,為了他,可以盡力去改變自己,為他付出所有。那么一個姑娘,不顧村人的笑話和父親的責罵,堅持刷牙;為他用心穿衣打扮;從家里帶出有營養的食品給她的“加林哥”;為他跟父親頂嘴,違背父親給看下的婆家;心疼高加林做農活受了傷;把自己掙的錢送給“加林哥”用;高加林到縣里上班后,下了工飯都不吃跑去看他,還要給他錢用;被高加林“丟在半路上”,依然深愛他,希望他好,哭著懇求父親不要咒罵他;聽說高加林被遣回農村,心疼不已,跪求姐姐不要羞辱他、求姐姐的公公給高加林安排到村小教書……
如果用當代聰明人的眼光來看,劉巧珍她真的是傻到家了,對待“負心漢”“渣男”怎么能這樣呢,肯定會“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是的,巧珍她真的是個傻姑娘,只是傻得讓人心疼,讓人心生敬意。我想她才是真正有過愛情,懂得愛的真諦吧:愛你,就希望你好,直到永遠,即使你的好全然與我沒關系。
愛情里沒有絕對的平等,既然愛,就不要計較,否則愛也許就變了味。
?
? ? ? 三? 你永遠不知道生活給你安排了什么
生活這個愛捉弄人的智者,你別指望讀懂他的心,你永遠也不會知道他究竟為你安排了什么。
高加林高考落榜,精神經受了很大的創傷。幸運的是他在在村里的學校做了民辦教師,既不需要做農活,又可以繼續學習,并且在區報發表幾篇詩歌和散文。這對于當時在農村屬于“高級知識分子”的高加林來說,是一條很有希望的路——也許幾年以后,通過考試,他就可以轉正了。
然而,生活卻給了他當頭一擊—— 村長的兒子頂替了他,他只能回家做一個農民!雖然他從沒有鄙視過農民,但絕對沒有想過做一個農民!這對于這個對未來有著很高的精神追求的青年來說,打擊太大。
生活卻并沒有壞到底,在他最痛苦最苦悶的時候,漂亮善良的劉巧珍給了他最熱烈真摯的愛情。甜蜜的愛情讓他得到了安慰與溫暖,他漸漸地從痛苦中走出,心里接受了現實,并開始學著做一個稱職的莊稼漢。
驚喜來臨之前完全沒有預告,高加林的叔父調回當地做地區勞動局長。很快,高加林的工作就有人給安排好了——到縣委通訊組做通訊干事。應該說,這是非常適合他做的工作。他的生活從此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緊接著而來的是又是黃亞萍的示愛,雖然心里還有巧珍,但他與亞萍的生活更接近,精神更契合。他在經過內心的煎熬后,果斷與巧珍分手,與黃亞萍開始了浪漫的愛情。
然而好景并不長。黃亞萍的前男友張克南的母親向紀委告發,高加林一下子又從云端跌落入生養他的那片土地……
在最后一章,作者標明“并非結局”,是啊,高加林的人生不過是剛剛開始,誰知道生活又給他安排了什么在等待著他……
讓我感到佩服的是高加林算是一個漢子,他對生活的安排總是用最好的姿態來接受。民辦教師被頂替和最后被告發回家務農,雖然痛苦,卻不失男人風范,認真地學做農活,雖然有賭氣的成分,但做得卻毫不惜力氣,也從不抱怨。做民辦教師和通訊干事,他勤勉務實,成績可嘉。
人生這本書,誰能讀懂它?我們誰也不知道,以后的生活等待我們的是什么。我們唯一能把握的,也就是對待生活的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