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悟空傳》上映有一段日子了,但我還是有些耿耿于懷,難以釋然。
我滿心歡喜地來趕赴這一場青春的盟約,卻不料再相逢對方已然面目全非。
我不能釋然的是今何在居然以這樣的方式就匆匆地退出了我的青春,當年的熱血少年原來早已一頭扎進人生的洪流,去而不返。
電影一早開始預售的時候,我便滿心歡喜地騰出了時間,買好了票,只眼巴巴地等著它上映。但是就在上映那一天,我卻一個人在電影院里哭的淚流滿面。
然而使我淚流滿面的,不是電影情節(jié)有多感人,也不是因為影片特效有多牛叉,而是我終于明白再熱血中二的青春都終將遠去,以至于后來的我們都再也不是當初最純粹的人了。
很多人說,《悟空傳》代表了一些人的青春。它中二但是熱血,搞笑但是憂傷,看似無厘頭卻又充滿哲理,文中那一句“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更是被無數(shù)的少年抄在筆記本的扉頁,心心念念。而我曾經(jīng)也是這些少年中的一員。
我原本以為電影《悟空傳》即便是打著情懷的幌子,也仍會有一群又一群年輕的或者曾經(jīng)年輕的人沖進電影院,為曾經(jīng)中二熱血的青春慷慨買單。可是,上映后的《悟空傳》它既不中二也不熱血,除了彭于晏那句喊的很響的“這個天地,我來過,我戰(zhàn)斗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的口號之外,影片再無情懷可言。
操著臺灣腔的彭于晏一出場,多少人心生失望。倪妮演的阿紫,不知道為什么總是有些朱茵的影子。鄭爽一出場,倒是驚艷了,小仙女還是那個小仙女,可是與天蓬的愛情卻又讓人看不懂了。
當《悟空傳》除了幾個人的名字之外再也沒有什么是與原著相吻合的了,在電影院里我安慰著自己沒有關系,后面還有西游嘛,等一行人西游的時候一定很搞笑很好看。但是我沒有想到一百二十三分鐘的《悟空傳》是悟空的前傳,齊天大圣鴻蒙初辟,沒有西游,沒有師父和師弟。
電影剛一上映,今何在便用心良苦地在豆瓣影評里寫導演及編劇改編原著如何不易,電影呈現(xiàn)的已盡了他們最大的努力,這其實何嘗又不是一種諷刺?年輕的時候,我們都曾夢想著將來有一天自己會與眾不同,可是到頭來我們與蕓蕓眾生販夫走卒又有何不同?我們誰也免不了俗,我們誰都會向生活低頭。
林徽因曾說,許多人都做了歲月的奴,匆匆地跟在時光背后,忘記自己當初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如今得到的又是什么。
我對于看到的《悟空傳》感到難過。我想象中的孫悟空不該是這樣的。
但是當我又問自己,我想象中的孫悟空該是什么樣子時,我自己卻又很難精準地答上來。在這似水流年的時代,有時我們自己都搞不懂自己。
流年經(jīng)轉,很多事情終究不過青春里的一場空歡喜。
一如小說中淺碎的呢喃:“五百年有多漫長?以前你說的話還算不算?你忘了為何我還記得。”
其實人最擅長的便是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