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戈鐵馬,打打殺殺,似乎是2000年前,羅馬帝國時期的人們生活的常態。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經了解到,公元元年前后的羅馬帝國正如日中天,他們的國土擴張到了他們的戰車能夠抵達的地方——萊茵河、阿爾卑斯山、地中海……甚至渡過大海抵達英國。
當然,擴張必然帶來戰爭。
但是,羅馬人也有和平間隙對生活的享受——而且毫無疑問——這種享受,對于那些明天又可能上戰場的人來說,更加彌足珍貴。
是的,你猜到了,那就是到溫泉浴場去,享受一次讓每個細胞都感到幸福的溫暖、舒適和干凈。
不論是英國的巴斯,還是瑞士的巴登,都是羅馬帝國時期就被開發出來的溫泉圣地。而且,如今,它們依然是全世界有錢有閑階層吃喝玩樂、溫泉療養的著名旅游休閑城市。只要你留意,你走過的英語國家那些名稱里帶著“巴斯”的城市,或者德語國家那些前面或者后邊掛著“巴登”字樣的城市,這些城市,大多數是羅馬帝國留下的遺產。
我們完全有理由懷疑,羅馬人建設城市,不僅僅是依水而建、而更是依“溫泉”而建。
巴登巴登——Baden Baden,威斯巴登——Wiesbaden,巴德洪堡——Bad Homburg,還有很多不那么有名的 Bad……,或者……Baden,喜歡玩樂的人都知道這些德國赫赫有名的娛樂城市,并且琢磨著最好有機會在賭場里小試身手。
當然,還有一些名字里并不帶“巴登”,但是其實也與羅馬人的溫泉有關的城市,例如“亞琛”和“特利爾”,同樣是以溫泉著稱的。
亞琛,Aachen這個名字,雖然不是來自于Baden(洗浴),這個名字本身,卻同樣來自于“水”——Aqua。
毫無疑問,羅馬人是非常會享受的。早在羅馬共和國初期(約公元前400年),有錢人家就已經開始興建類似小型室內游泳池一樣的私人溫泉浴室。而到了羅馬帝國時期,城鎮擴大,人民生活富足,公共浴場、溫泉浴場更是遍地開花。成為今天代表羅馬帝國的文化符號。
今天,去羅馬的旅行者,一般都不會錯過要參觀一下著名的卡拉卡拉大浴場。這座位于羅馬市中心南部的豪華大浴場,始建于公元212年,公元216年竣工使用,總面積約16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近2000人沐浴。浴場四面的窗戶寬大透亮,使得白天的陽光能充分照射進來。浴場的地面和墻壁是用彩色大理石鋪成的。大理石的墻面上,還裝飾了精美的圖案和繪畫。在浴場每個轉彎處的上方,都立有精美的雕塑。浴場還有休息廳、娛樂廳和運動場,地下和墻體內設管道通熱空氣和煙以取暖。
浴場的主體建筑物后面是體育場,其余三面是花園,再外面,四周都有建筑物。甚至有圖書館、商店、餐廳。羅馬帝國的公共浴場,已經是一座豪化的、綜合性休閑娛樂健身中心了。
我們難以想象的是,2000年前的羅馬帝國,不但國家富裕,而且擁有很高的政治文明。這樣奢侈的古羅馬浴場,一般都是城市管理者、甚至皇帝,為了得到公民的選票支持而興建的,因此門票十分低廉甚至免票,每個公民都可以去享用。正因為如此,也使得沐浴風氣盛行于羅馬帝國的社會各階層。
據歷史學家估計,公元1世紀的羅馬,有幾百座大大小小的公共浴場,浴場也成為羅馬人最喜歡的社交場所。試想一想,這樣的設施,建設在2000年前,而且能夠成為全體公民可以享有的福利,令人不能不感慨古羅馬人曾經擁有的奢華和富足。
位于德國特利爾的凱撒浴場(Kaiserthermen)遺址,也是存留于世的幾個大型羅馬式浴場之一,
據學者研究,凱撒大浴場包括了大浴池、熱水浴室、冷水浴室及運動場幾個部分。 在這里參觀時,如果你想了解大浴場全貌,可以鉆進它的地下隧道,看看大浴場的熱水和排水系統。龐大的迷宮一樣的地道,以及巨大的廢墟,都足以讓你想象它曾經的輝煌。
凱撒浴場,與特里爾其他古羅馬遺址和大教堂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值得一提的是,在羅馬帝國的很長一段時期,許多公共浴場容許男女共浴。后來,天主教在羅馬占據統治地位之后,男女混浴被禁止,再到后來,甚至公共浴場也被禁止了。
不過,這種男女混浴的傳統,至今依然被德國的個別溫泉浴場保留下來。在威斯巴登和巴登巴登,你還可以找到這種所謂“羅馬傳統的”男女混浴的浴場。
可能你也想,有機會看看金發美女出浴,這念頭可一點也沒什么可恥的——這樣的浴場,你可以在威斯巴登找到。當然,你也許會失望,因為去男女共浴的金發美女越來越少了,可能你看到的都是想看美女的世界各地的男生。
本主題相關文章鏈接:
(藝游味境-書香云舍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