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世界歷史,利用復雜地形、誘敵深入、用伏擊戰全殲敵人的戰役不勝枚舉。
這一戰爭智慧,2000年前的日耳曼人,也有。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介紹過,德國,Deutschland,也就是我們漢語譯文的“德意志蘭”。而德國人,德語則是Deutsche。Deutsche這個詞,是從Teusche這個古老的詞演變而來的,羅馬人,將當時生活在東、中歐平原上的自稱“Teutsche”的民族,稱作“Teuton人”(條頓人)。
條頓人可以說是最早的德國人的祖先了。今天,“條頓人”依然常常被作為德國人的代名詞。
條頓人,出現在現今德國的境內,大約是在公元前六世紀到公元前一世紀。在條頓人之前,從公元前2000年開始,長達兩千多年的時間里,生活在中歐和西歐大陸上的,主要是凱爾特人。
今天我們講一個德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場戰役,這就是日耳曼部落與羅馬帝國之間發生的條頓堡森林戰役。凡說起德國歷史,無不提及條頓堡森林戰役。很多人稱這次戰役為德國的立國之戰。甚至很多人可能從一個很流行的電腦游戲《羅馬2》中也知道了這場戰役。我想,這一戰役被稱為條頓堡戰役,戰爭之地被稱為條頓堡,都是后人為了表面這一戰爭對于條頓人——德國人的重要性。
說條頓堡戰役,必須先說說當時的歷史背景。
在羅馬共和國時期,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49年,凱撒在高盧戰爭時,不僅殲滅了萊茵河西岸的很多日耳曼人,而且打過了萊茵河東岸,收服了萊茵河東岸附近的多個日耳曼部落。之后,在公元前27年,凱撒的繼子屋大維建立了羅馬帝國。
屋大維在任的時間很長,創造了羅馬帝國的太平盛世。從公元前16年開始,奧古斯都還在萊茵河、多瑙河沿岸修筑城堡、軍營和國界墻。
(想更多了解羅馬遺址和界墻,可以去離法蘭克福不遠的薩爾堡看看——
羅馬帝國修筑界墻、安營扎寨,一方面防止日耳曼部落南遷,另外一方面,也是為羅馬帝國攻打和侵占更多日耳曼部落的地盤作據點。
歷史學家考證,2000年前的界墻不過是這樣的木柵欄,這也說明,界墻和我們的長城不太一樣,它主要不是防御性的、而是圈地性質的。
奧古斯都和當時的羅馬名將提貝留,在此后十來年的時間里,進一步擴大了羅馬帝國的領地。到公元6年前后,萊茵河以東直到易北河的廣大地區,大部分日耳曼部落也基本上都歸順了羅馬帝國。今天的特利爾古城、科布倫茨等都是羅馬帝國的重鎮。
羅馬人,也給一些部落首領“羅馬公民”資格。還有很多日耳曼人加入到羅馬帝國的軍隊里,當了羅馬軍隊里的“雇傭軍”。有一個叫切露西(Cherusci)的日爾曼部落的首領海爾曼(Hermann),就進入了羅馬人的軍隊里,他精明能干,會說拉丁語,并得到“羅馬騎士”封號,得到了羅馬將領的信任。但是,這個日耳曼人只是表面上歸順,他想的,卻是奪回日耳曼人的失地。他暗地聯系了多個日耳曼部落的首領們,悄悄策劃。終于機會來了,公元9年,大將提貝留因為另外一個地方有叛亂被臨時調走,新派來的管理者瓦盧斯。瓦盧斯是貴族后代,就是之前說過的凱撒的追隨者、后來也和被埃及艷后誘惑的安東尼的孫子。瓦盧斯雖然飽讀詩書,有雄辯之才,卻缺乏打仗的經驗。
這年秋天,海爾曼在騙取了瓦盧斯的信任之后,開始策劃日耳曼人的反叛行動。他們先給瓦盧斯傳來消息,說北方有一支日耳曼部落謀反了。然后,海爾曼給瓦盧斯出謀劃策,指了一條平定叛亂的“捷徑”。
羅馬人的三個軍團,被海爾曼引入了他們已經設好埋伏的條頓堡森林(Teutonburg Forest)。條頓堡森林位于今德國下薩克森州和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交界處,其中河谷縱橫。條頓堡森林這個地方距離萊茵河已經很遠了,可見當時羅馬帝國在萊茵河東岸的勢力也已經很大。
條頓堡森林里橡樹林高大茂密,峽谷陡峭,地勢險峻。進入森林以后,道路變得越來越狹窄泥濘,瓦盧斯隊伍漸漸沒法保持作戰的隊形了。正在大軍疲憊之際,埋伏在兩側樹林里的日耳曼人開始了攻擊。無數的弓箭射出、石塊滾落,毫無防備的羅馬士兵紛紛倒下。
羅馬人也進行頑強的反擊,無奈他們先遭伏擊,而且又不善于林中作戰,戰役持續了四天四夜之后,羅馬人的三個兵團被全殲,瓦盧斯和一些高級軍官見無力回天而在戰場上自殺。
這次戰役,大傷了羅馬帝國在高盧的元氣。戰后,羅馬帝國基本退回了萊茵河以西、多瑙河以南。日耳曼部落呢,也還沒有實力打過萊茵河,但是他們重新在萊茵河東岸站穩了腳,并且保持了自己的獨立,而沒有被羅馬帝國吃掉。
所以,這次戰役,也成為日耳曼人最終立國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戰役,它讓日耳曼人保住了自己在萊茵河東岸的大本營。
(藝游味境-書香云舍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