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說說知識管理和知識變現的事兒。
一,明確自己價值觀
先想明白,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你想要的是什么,明確自己的方向。有了目標和方向,才知道自己需要那些知識技能,需要做些什么事情。面對眾多的選擇時,才能更明智地做出決擇。
二,什么是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就是收集和整理知識,有效率的產出結果,解決問題。
1,信息資源:區分知識層次,讓最好的知識填充大腦。
2,認知資源:區分你需要用哪種讀書方法,讓認知資源最優化,從而讓大腦更好地吸收。
3,學習效率:更好地理解“學習金字塔”,讓學習效率更高。
4,有效產出:極其功利地讀書,輸出倒逼輸入,以終為始,讓學習高效,更有效地產出。知識的輸出往往就是你的學習績效指標。
三,知識管理的誤區
1,僅止于讀過,收藏。有很多人有很好的做筆記的習慣,手工的,電子的,翻翻也條目分明,但是要用的時候卻還是說不出個所以然。知識管理僅止于筆記里面,并沒有變成自己腦子里的知識。
2,做思維導圖?,F在有個很流行的學習工具,很多人也很喜歡用,有的人還做得很好看,讓人賞心悅目,一目了然,有時候在朋友圈看到,我也很喜歡,忍不住點個贊。但是要是覺得畫出了思維圖,就做好了知識管理,這也有些牽強。只有將它轉化成電子版,才能便于查找,傳播和整合。視覺引導,也是為了更好地提取知識。
3,將寫作,講課等當成了主要的知識輸出
閱讀,整理,整合然后寫成文章,課程再輸出,并不是唯一知識管理的路徑。還有:
1)輸出內容:除了寫作和演講,還有設計新思路的PPT,提出新觀點,兩個人之間有啟發性的談話,新段子等多種不同的形式輸出。
2)輸出技能:比如表達能力,學習能力的上升,搞定某類客戶。
3)輸出決策:基于很多的知識面,知識轉化成決策。
四,知識晶體及讓知識成為晶體的四種知識結構
1,知識晶體,如果知識點之間能夠像晶體一樣,在知識點之間形成穩定的架構,知識就形成一種“知識晶體”。
知識從散裝變成了晶體就變得不易磨損,強度很大,也容易整體提取,腦子里的知識形成知識晶體的多少,才是你知識提取能力的關鍵。
2,四種知識結構
樹狀結構,體現事物層次,包含關系。人類最佳抽象知識結構就是樹形結構,比如書的目錄,首字母拼寫法(SMART法則),口訣法(金貴十分戀:進入導語-規則-時間-分享要求-練習開始),這些都樹狀結構。
關聯結構,體現事物相互關系。常見的金字塔結構,底層為基礎,表逐漸升級的關系。比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序列關系,體現先后,因果關系。這是一種流程圖的知識結構,展現事情的前后,因果和邏輯關系。常見的有工作流程圖,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等。
數據結構,體現數量差異關系。比如常見的柱狀圖,餅狀圖,增長曲線等。展示的是事物的空間,時間上的差異性。
五,如何提高自己的知識結晶能力(結構化思考力)?
大量看模型,多看,多思考模型表達的關系。
自已嘗試模仿,先學著畫,嘗試著用,再對比之間的差別,再不斷地改進。假以時日,你的模塊足夠多,你的知識也會自動按模型擺放了,就是自己給自己的知識搭建自己的體系,讓它們在大腦里分門別類安放好。
還有個高段位手法,強迫自己寫本書。當我們對什么感興趣時,想要研究點什么的時候,我們可以列出所有的問題,然后按照邏輯編成一個目錄。然后就可以按照這個架構,填充知識了。
六,復盤
最好的知識管理方式是復盤。
1)由來。復盤本來是圍棋術語,即對弈之后,將棋局重演一遍,發現錯誤,理清思路,研究最妥善的走法,這是棋技精進的重要法門。
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將這個思想引入企業管理,并廣為人知?,F在的理解就是將做過的事,重新推演,從中總結成功的經驗,發現失敗的教訓,從而避免和重蹈覆轍。
2)流程。
回顧目標:做這件事的目標和期望是什么,靠譜嗎,目標達到還是縮水了,大家是不是對目標都有共同的認識。
評估結果:結果能打多少分,差多少,差在什么地方,能不能提高,從哪里能提高。
分析原因:一個一個環節看,事前,事中,事后,成功和失敗的關鍵原因在哪兒,可控的,有沒有更好的做法,有沒有全力以赴,合作的地方,自己做好了嗎,是否為別人留下了空間,時間和支持。不可控的地方,有沒有做溝通,即時跟進,有沒有辦法控制風險。
總結經驗:哪些該堅持,哪些該停止。哪些人和行為該重新評估,哪些可以做得更好,具體該如何做,總結規律,大家有沒有新的認識,有沒有一些經驗,其實是一種假設,并予以澄清。一次次復盤,就是一次次自我提升,因為錯誤和假設被改變了,行為也會改變。
制定下一步的行動,帶來新的改變。
3)復盤的契機。
事情結束,即時復盤。團隊復盤,讓一個人記下當場所有人的觀點和思考及感受,然后給大家一定時間的思考,最好第二天再做出結論。一個人可以寫反思日記,一日三件事回顧,當日事,當日復。
4)閱歷和經驗
一件事有三個創造過程,一是在腦子里構思,一是真實地做出來,最后就是復盤。
閱歷不僅要經歷,還要閱讀,經驗不僅要經歷,還要體驗。最重要的還是要復盤,復盤是既理解過去,也醞釀未來,避免犯同樣的錯。閱歷和經驗就是不斷地復盤留下的智慧。
七,需要避免的兩個坑
專業障礙,學了很多的專業知識,卻反而無法回到用初學者和外行的眼光看事物,被自己的專業所困。
知識癱瘓,越學越多,越學越覺得不懂,以至于無法行動,成為癱瘓的狀態。
八,知識輸出及知識變現
講了很多知識管理的方法,但學終歸是為了用,最后來談談如何做知識輸出和知識變現。
1)變現方式。
時間,大部分人都在出賣自己有一定知識含金量的時間,知識含金量高就值錢。
專利和版權,門檻比較高的知識變現方式。分版權收益和吸引流量(廣告,電商及公眾號)。
產品,比如古典老師的《超級個體》等。
投資,通過知識來判斷并投資,最后獲得利益,這是更高級的知識變現方式,需要有獨到的眼光和智慧。
2)如何變現?
知識變現的門檻很低,但做好很難,需要足夠的知識積累,還需要有很多的隱性知識。會出現強者恒強,弱者越弱的現象,很容易出現牛人。
a,自帶強勢能做知識產品,選擇一個關鍵詞做好一個產品,比如:羅振宇,馬東,吳伯凡等。
b,短期大量產出,產生勢能,快速,大量產出精品內容,創造勢能。比如:簡書的彭小六,成長導師戰隼等。
c,從現時當下做起,將時間投資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通過提高單位時間的價值,提高個人影響力,也會帶來很多機會,知識的積累也能提高你的判斷和投資能力。目標對了,持續努力,就會成為越來越高價值的人。
想要知識變現,還需要你不斷地重復練習,持續行動,將它變成你的習慣,你才會不斷地走向卓越,祝你早日也能成為知識變現界的大牛。
(古典老師《超級個體》第2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