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長假進入尾聲
國慶長假的最后一天,我掙扎了好久醒來,6:59。真好!跟明天上班的節奏吻合,我不過是提前適應罷了。
我的小伙伴們都還在沉睡。筆記本昨晚上忘了充電,我抱著手機在簡書上碼字。我一直習慣用手寫輸入法,這讓我在偶爾的時候明白自己的健忘和無知。電腦打字的年代,很多學生時期會寫的字,到如今,居然有太多忘了怎么寫。
在心中捋了一下,明天上班可能要面臨的緊急任務,安博會邀請函,新聞稿,微信原創文章,建筑軟文,事情還真不少,內刊只能往后排了。
二、在路上
長假也進入尾聲了。總結與回望是避免不了的。這個假期,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去了一趟黃土高坡,甘肅平涼。說是三天,其實有兩天的時間是在來回的路上奔波的,只有一天的時間是完完全全呆在那黃土地上的。
4號下午三點半出發,預計七點就能到達,卻在路上幾番折騰,到家時,已然是八點半了。上了高速沒多久,起了大霧,所有的車都開啟了霧燈,降低車速,以為會一直霧下去,半個小時后,卻云開霧散,繼續加大馬力,放開了奔跑。跑得太歡脫,一不小心,走錯了道,高速上沒有掉頭轉向一說,只好在下一個出口出去了又跑回來,這一來回,折騰了四十分鐘。下了高速,繼續前行,卻又忘了該在哪個岔道拐彎,啟用了導航卻不相信導航,又折回來,兜圈子無果后,選擇問路人,遞了根煙,問了一個開車的,他也不清楚,繼續問路人,這回選的是路邊開店的人來問,人家倒是知道,自己仍然沒太搞明白。于是給一哥們兒打電話,哥們兒耐心指點,終于走上正道。阿彌陀佛!
三、到達
由于才下完連陰雨,一路泥水飛濺,到處坑洼,路上也有少許的車輛迎面開來,無一例外的都開著大燈,從開始的不解不滿,到后來逼不得已也開了大燈,我才明白,農村的夜太黑了,不開大燈,照不亮前方的路,不開大燈,照不到前方暗處的人和狗。顛簸著到達時,夜色全黑,農村人一般睡得早,而且村子里也無任何公共照明設施,于是,在到達的一刻,再次見證了前所未有的黑夜。
直到緊閉的大門吱呀一聲打開,一絲昏暗的燈光穿過門縫透射出來,我才見到了這暗夜的第一絲光。我安上了城市用來綠化照明的探照燈,整個院子亮堂起來,照亮了前方大約十米遠的天幕,于是,這個小院在這個夜晚成了整個村莊最亮的一處風景。
到達后最初的新鮮感過去了,深深的寒意襲徹全身。其實不過是四個小時的車程距離,溫度竟然相差如此大。霎時懷念起西安的溫暖來,幸好早有準備,套上了秋衣秋褲后,去吃了簡單的晚飯,一個棗饃一碗粥。
炕已經被燒得暖烘烘的了,我心滿意足的躺了上去,蓋上了厚厚的被子。第二天七八點的時候,被外面的聲音吵醒,狗叫聲,雞鳴,人忙碌的喊叫聲。農村人都起的早,一般在假期,城里人睡到中午十二點的,也大有人在。
四、這片黃土地
經過一夜的休息,我覺得神清氣爽,開始細細打量這農家小院。農村就是地方大,一個院子頂城里三四間房子了,院子被收拾的很干凈,專門隔了一塊地方,種上了葡萄樹,各種無名花草,圍了一圈,煞是好看,圍欄里還有辣椒,蘿卜,豆角,白菜,香菜,西紅柿等蔬菜,瓜秧上果實累累,豐收喜人,看的就嘴饞。院子的一角,蓋了一間洗澡間,旁邊是自來水龍頭的開關。一家人吃飯洗菜飲水便全都在這里取了。
走進廚房,進門便看到一個老式風箱,上面布滿油煙,昭示著它一生的身經百戰,訴說著歲月的無情。風箱旁邊是柴火灶,是前后鍋,這就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前鍋大,用來做主食,后鍋小,用來燒水或炒湯,物盡其用,一舉兩得,讓柴火的能量發揮到極致。可口的飯菜便都是從這些鍋灶上誕生了。
灶的后方是案板,挨著案板的是水缸,盡管有了自來水,傳統的水缸也并無退出歷史舞臺,它們的功能是負責將剛接回來的稍嫌渾濁的自來水澄清,再飲用。隔了一米遠放著冼臉架,架上搭著毛巾,放著香皂與臉盆。鐵架銹跡斑駁,毛巾已油膩不堪,香皂是舒膚佳,散發著檸檬的清香,臉盆是傳統的瓷臉盆,里面雙喜臨門的圖案仍清晰可見。
走出小院紅色的鐵大門,門口左右兩棵柏樹郁郁蔥蔥,守衛著這家這業這人。正前方是一條寬闊的土路,路的兩邊是各種莊稼,果樹與花草。莊稼是豆子與紅薯,果樹有棗,柿子,蘋果,槐樹,花草有太陽花,月季,更多的是不知道姓名的各種花草,雖然無名,卻最多,開得也最為燦爛。
如今的農村大多都已荒蕪,本來就人煙稀少的北方,更是顯得蒼涼。但我卻掌握了辯識人家的決竅。在荒草叢生中,如果你看到鮮花怒放,那么準是農人的辛勤澆灌,再往里走,必能找到農家了。
走到院門口土路的盡頭,便是一處洼地,洼地里種著低矮的玉米林,從洼地還能再往下走,還是更低的洼地,我想這大概也是丘陵地形的一種吧。想到來時汽車走的盤山路,一圈圈,一盤盤,節節高,不停轉,我們便來到了這黃土高原的最高點。俯瞰四周,居然有種蒼茫大地,造化鬼斧神功之感。視線往下是深深的溝壑,溝的彼岸,散落著三三兩兩的人家,在蒼茫的大地,點綴著人煙稀少的黃土高原,倍感親切。
五、收獲
在村里,想買個口香糖,好不容易找到小賣部,卻發現自己沒有帶現金。店主并不接受微信或支付寶支付,只好悻悻而歸。回來的時候,鄰居的大黃狗已經與我熟絡了,老遠就搖著尾巴,我去屋里找了吃的,是一塊蒸紅薯,打算自己吃了,把皮給它吃。沒想到它餓壞了,竟然到我手里去叼,我的食指被它的牙齒刮到,有些紅,卻并沒有破皮,我為這事提心掉膽糾結很久,在想自己到底要不要去打狂犬疫苗。胡亂百度一番,也不得其解,暫時作罷。
摘果子吃的時候,我挑了最好摘的棗作為開始。棗樹已有些年代,棗熟的早,已經經過了一輪釆摘,只剩下漸高的樹枝上,還掛有棗子。我拿著帶鉤的長竹竿,一枝枝的勾下結著果子的樹枝,再一顆顆都摘下。這些棗有些紅的裂開了嘴笑,酸酸甜甜最是好吃,有的紅的發黑,這是熟透的標志,還有些青紅相間的,是熟了一大半的果子。
柿子要難摘一些,因為它的果實把把處較粗壯,非得用力才能掰下來,所以,摘柿子費了很大的勁兒,感覺總也摘不掉,摘不完。而小小的一棵樹,卻能結出如此繁多豐碩的果實,實在令人驚嘆與感動。
摘完杮子摘蘋果,這收獲就漸漸滿了,已經心滿意足。唯一放不下的是摘棗和杮子的時候,不小心弄斷了枝丫,趕緊說對不起,念阿彌陀佛,卻總成為心中的憾事。
六、返程
到了返程的時刻,與故人一一惜別,再將這山水、風景、樹木、小院看一遍,又去與狗告別,我終于又踏上了奔向西安的汽車。車輪滾滾,我從后視鏡里看到車輪過處塵土飛揚,這正是黃土高原的特色,也正是這片肥沃的土地才編織出這個煙火人間,給了人們生生不息的火焰。
那山,那原,那溝,那院,那樹,那花,那狗,那人,那些果,終將成為我在繁華都市里打拼的瞬間遙遠的慰藉與永恒的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