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洗衣服和喜歡打球的來看看。
今天是周三,按道理來說學校下午是沒有課的。按道理來說,每到周三下午我們都要去籃球場打球的。
我們在球場進行高強度的體育鍛煉,七八個人分兩隊打球。每次的運動時間都在兩個小時以上。如果有七個人的話,我們會叫旁邊的人加入我們,一個或者兩個。
為什么不是三個呢?
因為加一個人我們一共就是八個人,八個人可以分兩組,四對四,在分人的時候我們盡力做到實力懸殊不大,如果八個人里恰好有兩個高個子,兩個矮個子,兩個胖子和兩個瘦子的話,我們基本上就會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則來分人:一個胖子一個瘦子一個高個子一個矮個子為一組,剩下的是第二組。
如果八個人里高矮胖瘦并不均勻,我們也會盡力均勻的分人。比如說八個人里有三個高個子,一個胖子,四個矮個子但是矮個子里有胖有瘦的話,我們會把兩個胖子分在一起,剩下的一個胖子和那個高個子一組,之后在矮個子里把比較胖的兩個人或者比較瘦的兩個人分在一起,將這組分給兩個胖子。
為什么這么分呢,因為胖子和高個子往往在比賽中可以有同樣的作用。這個等等再詳細說明,現在我要說的是為什么在我們有七個人的時候會再加兩個人而不是三個人。
因為我們有七個人,再加兩個人就是九個人,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將人數平均分為三組,每組三個人,沒錯。之所以這么分是為了采用輪戰制,每兩組之間展開比賽,之后輸掉的那一組下場,剩下還沒比賽的第三組繼續上場挑戰勝利的那一組。看起來有點淘汰賽的意味在里面。
不過淘汰賽中輸掉比賽的那一組是沒有機會繼續參賽的,而我們則不同,如果a組擊敗了b組,那么c組上場繼續挑戰a組,之后不論a,c哪一組戰敗,b組都可以繼續來補位,仿佛車輪戰。
那么為什么不能再加三個人呢?因為七個人加三個人就是十個人,我們打的是半場,即只在一個籃筐下用半個場地打球,十個人都待在半個球場里會很擁擠,所以我們不會再找三個人來。
但是我們卻會找另外五個人加入(如果人數夠的話),為什么呢?7加5是12,你可能會問,這樣不是更加擁擠嗎?非也,如果有十二個人的話,我們就會平均分為三組或者四組,依舊采用輪番賽制度,這樣的比賽看起來會更加激烈。
如果我們當時一起玩的剛好八個人的話,我們就不會再加別的人,可是如果有人非要加入也不是不行,加入的是一個人的話,我們就繼續分三組,三對三斗牛。什么是斗牛?就是三人對抗籃球賽的專業術語。
如果來的人有兩個,我們一般是不會輕易加他們一起玩的,為什么?因為加入的話我們就十個人了,半場十個人沒有辦法玩。他如果足夠有誠意的話,在和我們商量加入前,勢必會再找兩個人,之后再同我們商量是不是可以一起玩。
下面再說說怎么分人。
一般我們會圍成一個圈,之后在這群人之中的一個人來用雙手轉動籃球,即一手在上,一手在下,用下面的手托著球,之后用上面的手突然發力轉動籃球,籃球以下面的手為支撐原點轉動,一段時間后上面的手猛然發力使球突然停止轉動,這時候籃球充氣孔對著誰,誰就被選出去。如此轉動,每次被隨機分配出去的人就會組成一個隊伍,這樣一組就分好了。
如果八個人的話,只需要分四次,分出去的四個人為一組,剩下的是另一組。
如果九個人或者十二個人的話,以三人一組為例,九個人就一共轉動六次分出去,前三次是第一組,剩下的三次是第二組,沒有被分出去的就是第三組。十二人也是同理。
那轉球的時候怎么轉呢?如何才能把你想要的人留在你的隊伍里呢?對于轉球者來說,這就是一個很大的權利了。因此在轉球的時候,有意識的人會搶著主動轉球,因為他希望能分到好的隊友。
那么他怎么會知道誰的實力更強一點呢?
很簡單,如果是相熟的人或者以前在一起玩過的人,他自然會知道對方的實力。如果從沒有在一起打過球恰巧這是第一次接觸,那么就按照身材來估計對方的實力。
如果轉球的人是一個高個子,他就不需要高個子在自己的隊伍里了,因為高個子在打球時最大的優勢也是最大的作用就是搶籃板,即在某人投籃后籃球沒有入筐而是崩筐而出,這時候高個子或者胖子就可以在籃下利用自身優勢(身高或者體重)來壓制對手從而順利搶到籃板,拿到球權。
所以當你是一個高個子并且在轉球時,你首先需要選擇一個控球好的被稱為控衛的小個子,他必須靈活而且跑得快,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投籃準。因為當你成為你們組的中鋒(即搶籃板的人)時,籃下球權得到了一定保障,所以你需要射手來得分。
而按一般的經驗來說,靈活的小個子無法進入內線搶球,如果想拿到球權就必須投籃精準,而也因為小個子的靈活,他控球的能力就比大個子強好多,所以你首先需要一個小個子保證得分。
其次如果你身為中鋒不止有著強大的籃下統治力而且還有極好的投籃能力(與一般中鋒相比)的話,你在選完小個子之后就需要選一個比較強壯的人來打前鋒的位置。前鋒說白了就是游戲里的輔助角色,他有中等的投籃技術(特別是中投技術)還有中等的控球技術(需要比中鋒強)以及中等的搶籃板技術(要比控衛或者后衛強)。
只有這樣,你的隊伍才稱得上合理。這名前鋒的作用就是在控球后衛控球不當時幫助其控球,并且在中鋒沒有拿到籃板時幫助中鋒一起搶籃板。說白了就是可以突破,可以搶籃板,還能投籃。看起來是一個全能型選手。
這就是打球時分人的一些訣竅,在分好人之后,接下來做的事就是好好比賽了。
在比賽的時候,一般是五分制或者七分制,因為是半場比賽,所以投球個數按一個球一分的分制來計算,哪個組率先得五分或者七分,就算勝利。
別的如何投籃如何得分如何傳球都不必細說,我想說的是在什么時候該出三分線。
因為是半場的緣故,所以三分線的意義比正規比賽要大的多。
首先,在對方投籃得分后球權的問題,按地方特色來說,有的地方在面對對方得分后的球權劃分是比較特殊的。
就拿大連來說,對手得分之后,球權依舊在對手手上,這時候對手的一個球員便拿著球走出三分線外,進行發球,發球時對手必須在三分線內接球,不可跑出三分線外接球,我方球員可以干擾對方發球但也同樣不能跑出三分線外。
有的地方球權卻是相反的,一方得分后,卻由另一方取得球權,正規比賽中就是如此。依舊是在三分線外發球,除發球員外任何人不能跑出三分線外。
其次,在你搶掉對方的球而取得球權后,你方球員也必須帶球出三分線外,之后不必發球直接進行進攻。為什么如此呢?因為半場的緣故,所以這樣的做法實在模仿全場時候運球過半場的規則。
對,就是這樣,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半場有無界限。
有的地方打球半場無界,即球自己滾過半場超過中場線或者一方隊員帶球跑過中場線都不算出界,在我看來這樣是很不合理的。而我認為合理的方法就是第二種,即半場有界,球不可以過半場,一旦超過中場線都算出界,出界之后球權轉移。
于是我們就按照這樣的方法來打球,一般都在兩個小時以上,玩的不亦樂乎。
之后,打完球我們便氣喘吁吁滿頭大汗了。可想而知這時候我們都是渾身濕透而且如果球場常年不打掃的話我們身上也是臟兮兮的。
因此我們返回宿舍的第一件事就是脫衣服之后去洗澡。
洗澡誰都會洗,自然不必多說什么,接下來在洗完澡之后就是洗衣服了,我也要切入正題了。
我想問的是,你會洗衣服嗎?
你洗衣服的時候用熱水還是溫水或者涼水?洗之前泡嗎?泡多久?用洗衣液還是肥皂還是洗衣粉?泡好之后是手洗還是機洗?手洗的話每件衣服揉多久?揉幾次?怎么揉?等等這一切問題,我都想知道。
因為我不會洗衣服。
而且手洗衣服總是特別累,每次洗完衣服我都渾身酸痛,特別是胳膊,格外酸痛且無力。
而其實自從學校宿舍樓里有了洗衣機以后,我都是機洗的,機洗的話就很輕松,只需要等時間好了拿出了就行了。但是今天,宿舍樓的洗衣機壞了,于是我只能手洗。
我先接了兩盆涼水,分別把內衣和其他外衣分開放入兩個盆中,內外衣分開洗這是常識。可是為什么不能一起洗呢?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
你可能是怕你的內衣被外衣的細菌污染,但其實你內褲上的大腸桿菌是所有衣服里最多的。
又或許你知道內衣上的大腸桿菌比較多所以害怕內褲把外衣弄臟,但你外衣上可能有油污,汗漬,墨水污漬,零食污漬等等各種污漬和細菌,也是夠臟的。
總而言之你知道外衣和內衣是不能一起洗的。
放好衣服之后我讓它們浸泡足夠的時間,之后倒入洗衣液繼續浸泡3~5分鐘,再之后,我開始洗衣服。
因為內衣柔軟好洗,而且有大腸桿菌,所以我決定最后洗內衣,讓它們多泡泡。
于是我先開始洗外衣。
外衣之中有不同面料的,有的特別硬,有的特別軟,有的特別硬但遇水之后會變軟。但不管是什么材質,它都是衣服。我開始一件一件的洗。
因為浸泡了好久,我覺得污漬差不多都該消失了,所以遇到難洗的衣服我只揉幾下便將其擰干,之后放在清水里浸泡投洗一下就可以擰干晾出了。
遇到大件的衣服,我更頭疼。難洗不說而且盆里的空間過小無法使勁,也就不好揉洗。所以我就挑有明顯污漬的地方集中揉洗,別的污漬不明顯的地方就浸泡一遍好了。
而且大件衣服和那些材質比較硬的衣服都不好擰干,需要叫一個幫手來和我一起擰,可我卻是一個不喜歡麻煩別人的人,所以愈加不喜歡手洗。
那些好洗的衣服我會多揉幾遍,直到自己滿意為止,這些都好說。
內衣也是如此,多揉幾遍直到真的感覺干凈。
接下來便是晾衣服了,因為我住在五樓宿舍,而晾衣場在樓下宿舍外面的空地上,所以我一般不去樓下晾衣服,而是把洗好的衣服晾在宿舍里,而我們學校的男生宿舍是沒有陽臺的,所以只能掛在床邊,手洗的衣服沒有烘干這一項技能,所以每次掛好衣服后都要在濕淋淋的衣服下面放一個盆,用來接衣服上滴下來的水,特別不方便,所以我更加不喜歡手洗。
掛好衣服后,我也累的半死了。因為累,我不只反感而且痛恨手洗衣服。
這就是我洗衣服的全部過程,你覺得我哪里有問題嗎?希望會洗衣服的你幫我看看,教教我如何正確的洗衣服。
小弟在此謝過了!期待你的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