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海蒂 ? 格蘭特 ? 霍爾沃森
你不必變成別人也能更成功。你所需要的僅僅是真正有用的知識、為目標而行動的意愿以及一些練習而已。
第一部分 成功者與自制力的悖論
第1章 “做到最好”不夠好
在現實中,沒有人聽到“做到最好”后會想:“我要把這件事做到沒有一丁點兒更好的余地為止?!边@樣很傻,估計也會花很多時間。反而,聽到這句話,我們會想:“我要做到對方滿意并覺得我盡力的程度為止?!边@聽上去其實并不怎么鼓舞人心。如果沒有具體目標,“做到最好”所帶來的結果往往離“最好”相差甚遠。這很諷刺,“做到最好”恰恰是最平庸的配方。
那么拿什么來取代“做到最好”呢?答案是:具體而艱巨的目標。“具體”這部分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讓人知道你具體的期望值(或者為自己定下具體的目標)就排除了在這個標準以下的表現——避免人們告訴自己“已經夠好了”。有難度的目標會促使你下更大的功夫,更加聚精會神,更加沒有二心。你會堅持得更久,也能更好地運用最有效的策略。當然,你不能制定不現實或者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目標可以被理解為較抽象的“為什么”做這件事,或比較具體的——行動“是什么”。比如說,清理衣柜里的一團混亂可以被理解為“整理出條理”(為什么)或者“扔掉不穿的衣服”(是什么)。你如果想更有干勁兒、增強自制力,則需要啟用“為什么”模式。想想行為背后更大的意義和目的。當你在一盤甜點的誘惑前想要“守住貞操”時,請記得“為什么”你要減肥;另一方面來講,若要解決一件棘手的事,則用“是什么”思考更為恰當。學習一套新體系時需要把它拆成幾個具體步驟。第一次滑雪嗎?那么注意彎曲膝蓋、對齊滑雪板的前端。
第2章 你還能變聰明嗎
我們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自身能力的信念。很多人認為,我們的智力、個性和體質是固定不變的——無論我們做什么都無法提高。這些“實體”信念使人把精力集中放在試圖證明自己的目標上,而忽略了發展和成長。好在幾十年的調查研究證明這種信念是完全錯誤的。持“漸進論”者則相信我們的各種特征是可以逐漸改變的。這個理論是被科學證明所支持的。所以假如你相信自己某方面無法改變,而這種信念又左右著你一生中對目標的選擇,那么是時候拋開這個觀點了。去相信自己能夠改變,這個(正確的)信仰能讓你做出更好的選擇,發揮更大的潛力。
另一個影響目標的因素是環境,而環境往往對潛意識產生著影響。我們讀到的字眼、看到的物件、打交道的人——我們所接觸的萬物無不觸發著潛意識對目標的追求。若想保持動力,讓你的環境里充滿提示和觸發點。它們能使你的潛意識為達到目標而努力工作,即便你的有意識思維已被其他事情占領。
第二部分 讓目標帶來正能量
第3章 你注重出色表現還是成長進步
在工作、學習以及各種關系中,你認為自己一直以來是在試圖做到最好(“進步”),還是想在別人和自己面前表現成最好的(“表現”)?
對表現的追求能帶給人很大的動力,也能帶來優異的成績,不過這都是在事情不復雜的情況下??上?,當路變得坎坷時,注重證明自己的人容易得出自己不行的結論而過早放棄。專注于”進步“的我們能在困難中大步前進——把經驗當作進步的燃料。追求成長的人通常能交出最好的成績,因為面對困難時他們最堅韌不拔。當”進步“是你的目標時,你更容易享受正在做的事情,從中找到樂趣。失落的心情能激勵他們起身行動、解決問題,而不是縱容自己藏在窩里為自己哀嘆。
請盡可能地把”表現“目標轉換成”進步“目標。與其哀嘆一段人際關系的不完美,不如把注意力集中在能改善的方面。在工作中,與其讓人對你的聰明刮目相看,不如專注于擴展技能、接受新挑戰。當你把重點從”能證明什么“轉為”能學到什么“時,你會擁有更多快樂更多收獲。
第4章 被愛與安全
當你的目標以”進取“為主時,你是從”成就“的角度看待它——它是你理想中希望獲得的東西。當你的目標以“防御”為主時,你考慮最多的是安危——這個目標你決定必須實現的??偟膩碚f,“進取”目標是有關收益最大化的,而“防御”目標是有關避免的。
如果你是個“進取”型思維方式的人,或者正在追求”進取“型目標,那么自信和積極樂觀的思維方式能助你一臂之力。樂觀能在你追求”進取“目標時給予你極強的動力——它會使你勢不可當地挑戰萬難。如果你是”防御“型思維的人,或正在追求”防御“式目標,過多的樂觀反而會壞事。自信會削弱動力與警惕。實際上,一絲悲觀對你來講或許最有用的——沒什么比覺察到失敗與危險的可能性更能使人加以防備了。
“進取”目標會導致“風險偏好”,使我們什么都想試試,不容錯過任何機會。這帶來的是更多想象力以及創造性思維?!斑M取”型的人愛想新點子、新方式。“防御”目標會導致“保守偏好”,使我們更害怕犯錯,更愛說“不”,更少嘗試新鮮事物或新方法實現目標,不過它也使我們做出更好的計劃,更少拖延。
“進取”與“防御”都能帶來成功,重點是識別目標的種類然后運用合適的策略去實行。合適的策略不但能帶來更大成就,還能讓你“感覺對”——使你的成功之路更愉悅,更令人滿足。
第5章 不閃光的金子
不是所有目標都能帶來長久的快樂和幸福,不論你是否能實現它。那些能滿足人類對關聯感、勝任力與自主權這三種基本需求的目標才能帶來我們想要的快樂與幸福。
當你追求的目標是建立或鞏固人際關系以及回報社會時,你對關聯感的需求就會得到滿足。為了滿足對勝任力的需求,你追求的目標應與個人成長、從經驗中學習以及開發新技能有關。追求符合興趣愛好、個人天性及核心價值的目標能滿足你對自主權的需求。
追求受歡迎度、名譽、財富等關乎自我價值外在肯定的目標不僅不會使你快樂,還會干擾你對真正有益目標的追求,從而降低你的幸福感。自由選擇的目標能夠生成內在動力——一種通往更大快樂、更久耐力、更強創造力以及更好表現的動力。這種動力能被任何管制性因素破壞——包括獎勵、懲罰、期限以及過多監控。當我們覺得自己擁有“自主支持”的環境時,內在動力便被呵護甚至修復了。當我們覺得內心世界被承認,而且擁有選擇(不論這選擇多么微不足道甚至虛幻)時,我們對自主權的需求便能得到滿足,我們的動力和幸福感也便增強了。
第6章 實現目標需要思維轉換
盡可能地根據你正在著手的具體事宜決定相應的目標型。事情容易時,用“進取”目標,把注意力集中在展示你的能力以及實現“進取”型目標上,聚焦于成功帶來的好處。沒有動力時,多想想大局,提醒自己目標為何重要,選擇“防御”型目標,聚焦于失敗帶來的損失。
事情困難(或陌生)時,目標要具體,告訴自己達標需要完成的任務步驟“是什么”,選擇“防御”型、“進步”型目標,把注意力從“表現”轉移到“進步”。誘惑橫行時,多用“為什么”思考,同時選擇側重于避免損失的“防御”目標,這樣能幫助你抵抗哪怕是最具魅力的誘惑。
第7章 幫助他人實現目標
當你無法避免地需要指派任務時,試著給他人提供盡可能多的達標方式的選擇。擁有個人選擇的感受很能帶給人動力。另外,參與選擇能使人更加了解目標背后的道理——為什么這個目標值得追求,給別人這個機會能使他們更加投入,也增強了認同感。當沒有個人選擇的余地時,你可以讓他人立下契約。讓人公開為目標做出承諾能增強他們的動力——沒人喜歡違背諾言。
我們追求的很多目標都是在潛意識中被觸發的——我們甚至沒有察覺到自己正在為之努力。你幾乎可以用任何事物來觸發別人潛意識中的目標(就連一個字、一個物件都可以),只要對方能把事物與目標聯系起來。
仔細為一個情景設定框架能重塑人們對它的認知,影響人們采納的目標。當我們面臨進步的機會時會采取“進步”型目標;當我們被與他人比較時會采取“表現”型目標。收獲的機會能激發“進取”目標;失敗的危險會激發“防御”目標。框定出任務的性質能使他人自然而然地采納合適的目標。
目標是感染力極強的,每當我們看到別人追逐某個目標時都會得到強大的暗示,在潛意識中被觸發同樣的目標。你可以有效地利用這個現象,用合適的榜樣(包括你自己?。┦鼓繕寺印灰阍O定的榜樣對別人來講也是正面形象。
第三部分 簡單方法,有效行動
第8章 行動之前的準備——了解目標破壞者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知道達標需要做什么,但就是無法付諸行動,聚焦于行動是成功的要素。我們每天都過得忙忙碌碌,追尋著很多目標,所以時常錯過行動機會。有的時候就是被我們忽視了——這沒什么好驚奇的。若想達到目標,你需要在機會溜走前抓住它。當我們抓住了時機時,你要清楚地知道如何運用時機,你若不能敏捷地行動便有可能浪費機會。
目標需要我們的保衛。干擾、誘惑以及相互矛盾的目標都會偷走你的注意力和精力,削弱你的動力。要經常檢查自己的進度。若想成功你需要認真地監控,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進度如何便無法對行為或策略加以調整。
第9章 "如果......就......"的力量——制訂簡單有效的計劃
我們在為目標打拼的途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能被簡單的“如果......就......”計劃解決。
你首先要決定達標所需的具體步驟。避免模糊不清的內容,例如“少吃點”“多學點”——你需要清晰、精確的目標。建立類似于“每晚至少學習四個小時”的清晰計劃,你便對自己需要做什么以及達標與否一目了然了。接下來,決定做每個步驟的時間和地點。請盡可能做到詳細。這可以幫助你的大腦探測并抓住行動時機——即便是在你的意識無暇顧及時。
整理出“如果......就......”計劃。把上述幾步整理成一句“如果......就......”式的陳述?!叭绻瞧饺胀砩?,我就在我的房間里學習至少四個小時?!比绻阍敢?,可以把這些陳述寫在筆記本里,或者重復說給自己聽,讓自己消化它。
想想達標路上有可能出現的障礙與誘惑。你要如何應對?為你想到的每一點制訂一條“如果......就......”計劃。(“如果平日晚上朋友叫我出去玩,我就拒絕并告訴他們周末見。”)這使你提早制訂出最佳計劃,不論遇到何種情況都能保證你不偏離達標的軌道。
第10章 顧此失彼的自制力——“自制肌”的疲勞和保養
你的“自制肌”與身體肌肉一樣,得不到鍛煉就會逐漸萎縮。當你常常得當地運用它,使它得到鍛煉,它就會茁壯成長,并幫助你實現目標。為了鍛煉自制力,你可以接受一些平常不愿接觸的挑戰,比如放棄高熱量零食、每天做100個仰臥起坐、挺直腰板、學一門新技能。
自制力用了太多就會耗盡。剛剛運用過自制力的你面對誘惑、干擾和其他陷阱時尤為脆弱,也尤其容易誤入歧途。如果可能的話,在自制力有所恢復之前,別對自己要求太多。當你需要給自制力提提神時,不妨運用“目標感染”的方式。觀察或想象他人發揮自制力能使你感染上這種能量。
自制力能量至少一部分取決于體內的血糖量。長期維持體內血糖量的最佳方式是攝取蛋白質和復合碳水化合物。當你臨時需要快速有效的方式時,不妨吃塊點心或喝杯含糖飲料。
當自制力的庫存低時,學會運用策略降低對它的需求是很重要的。請記住,徹底不做一件事永遠比開始后再停止它要容易,也不需要那么強的意志。(徹底不碰薯片比只吃兩三片要容易得多。)其他可以幫助你的策略包括“為什么”式思維,強力度的“自我監控”(以確認自己沒有偏離目標),以及鼓勵措施(比如報酬或獎賞),它們都能激發你的動力。
很重要的一點是:無論你的“自制肌”多強大,請永遠尊重它的局限性。自制力用了很多后就會暫時耗盡。在你所能控制的范圍內,別試圖同時接受兩個挑戰(比如同時戒煙和減肥)。也別把自己推向危險地帶——很多人對自己的誘惑能力過于樂觀,于是他們使自己處于充滿誘惑的境地。為什么要給自己添沒必要的麻煩呢?
第11章 聰明地樂觀著——讓信心切合實際
樂觀精神能帶來很多好處,它能增強動力,幫助你更好地對目標做出優先選擇,也能讓你處變不驚。樂觀也能讓你付出慘痛的代價——對后果考慮不周,準備不充分,冒不必要的險。
了解不切實際的樂觀與基于現實的樂觀是關鍵。不切實際的樂觀是對于無法掌控的情景表示樂觀——例如命運、幸運或固定能力。如果你相信自己生來聰慧過人、被幸運環繞或是“有明星氣質”,你只是在自找麻煩。不切實際的樂觀者不會為實現目標做出必要的行動,遇到困難便束手無策?;诂F實的樂觀是因事態在掌握之中而產生的信心。你相信自己能成功是因為你會努力、會保持動力、會使用適當策略來確保目標的達成。這種現實的樂觀者很少犯代價重大的錯誤,最終更容易成功。
第12章 打得了持久戰——懂得堅持,適時放棄
愿意為目標長期投入、在困難面前也不退縮的人比沒有堅韌精神的人更易成功?!斑M步”型以及自主選擇的目標能使人保持長期投入的狀態。
如果你相信達不成目標是因為缺乏必要的能力,你也就不會做出有建樹的改變了。勤奮、計劃、堅持以及好的策略是實現目標的真正關鍵。認識到這點不僅能幫助你更好地看清自己和自己的目標,還能增強你的堅韌度。
認為自己能力不夠而放棄目標永遠是不理智的選擇,但這并不意味著你必須堅持所有的目標。要認識到每天的可用時間與精力是有限的,有時你必須有所放棄。知道何時放棄太困難或代價太高的目標是關鍵。為了讓這個過程更容易也更有收獲,請找個新的目標來替代舊的,從而使你保持參與感和使命感,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第13章 給予適當反饋——批評和表揚的策略
不能因為顧及對方的感受而回避實話。告訴別人“不是你的錯”或者“你已經努力了”也許能讓他們好過些,但同時會使他們覺得束手無策、斗志渙散。人們要為自己缺少勤奮和用錯策略而負責,只有這樣才能激勵自己在未來的日子里做得更好。
給予批評時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傳達這樣一個信息:對方一旦做出正確的行動就能有所成就。要具體提出問題的本質以及解決的方法。
若想增強而不是削弱他人的動力,你的贊美必須聽上去是真誠的。對于“奔放”、籠統或頻率太高的表揚都會聽起來不真誠。表揚應側重于對方可控的行為。強調勤奮、正確的方式、決心與毅力,避免贊揚天生的或人們覺得難以改變的能力。
贊揚(和批評)始終應該反映真實、可達到的標準和期望值。小心別讓夸張的語言(比如“你可以成為最好的!”)把你的學生、孩子或員工淹沒在太想完美的壓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