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與你田園
“謝謝你”
謝謝你點進來,成為了我在簡書上第一篇文章的讀者。
1.“要畢業(yè)了,要找工作了······”
讓人恐慌的是,最新的數據顯示,2017年畢業(yè)大軍人數,將接近700百萬人;而更讓我恐慌的是,我就是其中一個。每當看到這個讓人“暗夜心慌慌”的數據時,我的內心就長出了無數顆“藍瘦香菇”。
競爭者雖多,簡歷還是要投的。只是當你簡歷投得越多,你就越具有挫敗感:沒有名牌大學為自己撐腰,你只有那可憐巴巴、干癟癟的實習經歷,英語分數還低得可憐,獎學金次數也只有大一時唯一的一次。現實告訴你:
You are nobody!
更優(yōu)秀的人都在拼搏,你還有什么資格不努力。
于是,我秉持著“簡歷即第一映像”的原則,發(fā)揮工匠精神來反復完善;我一天不落地篩選宣講會信息,只為能在密密麻麻地字眼里找到和專業(yè)相關的訊息;我每個心儀公司的宣講會都不落下,因為有的宣講會結束后還會收紙質版簡歷。
我怕錯過了,機會便給了別人。
沒辦法,為了你想要的工作,大家都得拼。而我現在能做的,也只有這些了。
2.“我懶得去了,你就幫我?guī)б环輧喊桑 ?/p>
聽宣講會,跑雙選會,每天網申,成為了我們的日常。還不到一個月,大家的感覺只有一個字:累。(當然,我并不是想“喊累”,畢竟大家都是這么過來的。既然當時的師兄師姐能夠撐得住,我當然也能。)
只是當有人覺得累的時候,大家就開始學會偷懶了。
譬如有時候宣講會、雙選會時間發(fā)生沖突,大家必須要兵分幾路進行,這時候大家拜托彼此幫忙投簡歷,非常合理;有時候也會因為忙,試驗、報告、論文等等,隨時打破你跑各大招聘會的計劃,拜托人幫你投也是情理之中;還有一類人,卻因為只想投簡歷而投簡歷,掐著宣講會結束的點去,投完簡歷便萬事大吉。
而最讓人無可奈何的是身邊某些同學的那份幫忙:“我懶得去了,你就幫我?guī)б环輧喊?!”我反問道“你沒啥事兒干嘛不去聽宣講會呢?”對方答:“沒啥意思,盡聽人吹牛逼!”無語。難道你在那兒玩兒游戲就有意思啦?百思不得其解:你真的是要打算好好找工作嗎?
或許,家里人早就給他安排好了。
3.“你還要每場都去???!”
有同學反問我:難道每場宣講會都去??!
我的答案是:對于自己中意的公司,每場宣講會都盡量不要落下。為啥?都說面試就好比相親,一個連兩小時都不愿在你身上花心思的人,你覺得你會相中他嗎?
如果你要想進入這家公司,你肯定是不希望落下關于對方的任何消息,你十分迫切地想要近距離了解這家公司,你肯定想要了這家公司的文化氛圍,你肯定想要了解還有多少人和你競爭這個崗位,你肯定想要爭取到最后的提問的機會來解答你的疑惑。
4.“這場宣講會沒白去”
當然,去聽宣講會,你獲得的遠不止關于公司的訊息,你還可以接觸到職場大牛大咖現身說法的難得的機會。而我本人看重的更是這一點。
也許我比其他一樣找工作的同學還不一樣,因為那個“想要”和“不要”從事現在這個行業(yè)兩個小人,一直在我的內心打架。如果我要轉行,我又能做什么?這樣的問題,每天拷打著我。
每天在宣講會與學校之間來回折騰,大家關心的是都北京戶口、薪資待遇、房子車子,我已經聽不到大家心中最初關于夢想的聲音了。原諒我是一個優(yōu)柔寡斷的人,面對選擇,總是糾結不堪;我也懊惱,大學七年竟然還沒有弄清楚到底適合什么;我也害怕,害怕成為了那個只知道在流水線上按部就班行動的人。
我必須坦白地承認,我的行動真的很難跟上我的想法。“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xù)性混吃等死”,說的就是我這一類人。
毫不諱言地講:我迷茫,我需要聽聽很多人的聲音。我想聽聽當時的師兄師姐,他們是為何選擇、如何應聘上自己心儀的公司的;我想聽聽當時畢業(yè)大軍里不起眼的小螺絲釘,是如何走出迷茫的階段,來一場“咸魚翻身”的;我想聽聽蒞臨現場的公司高管的聲音,他們職業(yè)生涯中的總總感慨。
其實當我聽得越多的時候,我發(fā)現需要做的、需要實際行動的也越多。白瞎了我的大學七年,聽了那么多都是別人的,關鍵還是在于自己,在于行動。
相信我,如果你在大學期間玩世不恭,不屑于充實自己,還沒弄清楚自己的興趣所在,那么面臨今天窘境的,今天的我,就是明天的你。
寫此一文,與君共勉。
PS:
1.文中的人、物、事,皆經過本人修飾,切勿對號入座;真事隱,假語存,感慨為真。
2.文中若有不正確之處,還望讀者海涵;若能批評指正,定當虛心請教。
3.最后,由衷感謝每一個為我點贊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