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有問題

課堂上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尷尬:老師拋出一個提前設計好的問題,讓學生回答,結果學生答不上來。于是,老師使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啟發誘導學生,學生答一個老師說不對,學生再說一個老師還不滿意,最后終于有一個學生“救場”——答出了正確答案。事實上還有更讓人捉急的——沒有學生答出讓老師滿意的答案,老師只好自己公布答案,自圓其說。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循循善誘當然是沒有錯的,但學生總答不到老師想要的答案,換個角度反思:是不是自己提前設計的問題有問題?是不是可以換個角度來問?

今天在《金色花》的課堂上出現了這樣的一幕:

師:“我”用什么方式來表達對母親的愛戀?

(生沉默了一會。)

生1:用關注的方式。

師:不夠具體,用什么方式來關注?

生2:用暗的方式。暗暗地。

師:具體用怎樣的方式暗暗地表達?

生3:“我”把自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和媽媽玩“躲貓貓”。

我的反思:雖然我經過了一番誘導,但為什么全班只有一個同學答對了這個問題?是這個答案太難了嗎?好像不難。那可能是提問的角度有問題。如果這樣問:請你概括一下《金色花》的主要內容。會不會有很多同學能答對?再回過頭看今天課堂上的一幕,前兩個學生雖然沒有一次到位地說出我所預設的所謂標準答案,而他們的回答也是經過思考的,是值得肯定的。不要用自己提前預設的標準答案束縛自己也束縛學生,因為答案是“死的”,人是活的。

老師的職責在于引導點撥、啟發誘導,千萬不要用固定的答案綁架學生的思維。學生只要思考了,任何一個錯誤的答案都值得老師研究和反思。他為什么會這樣想?為什么有那么多學生不會回答或者都犯同樣的錯誤?下一次再上這一課我能不能試著用另外一種方法?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