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把這個案子的相關情況落實一下”
“好的”
第二天
“落實的怎么樣了”
“我了解到的情況是這個案件在我們基層法院的勝訴率不高,同時和當事人溝通后,我們的證據準備的還不夠”
“我不是想了解這些情況,我想知道的是與案件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最高院的相關裁判案例”
“你又沒和我說你想要了解的具體是什么”
“我沒說你就不懂問嗎?”
......
這樣的溝通是你想要的嗎?
我的答案是:不想,我想要更高效的溝通。
02
“李總,這是我們最近的銷售業績報告,拳頭產品的銷售額占據了總銷售額的70%以上,所獲利潤占總利潤的80%以上,基于此,我們下一年的銷售重點應該著重于拳頭產品的推廣,您對此有什么新的建議和看法嗎?”
這樣的溝通你喜歡嗎?
不要急著下結論,各位看官我們接著往下看。
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顏率。顏率曰:"大王勿憂,臣請東借救于齊”。
“大王勿憂”這是情緒表達,也是安撫,同時也是為之后顯示才能所做的鋪墊。
“臣請東借救于齊”這是方法,但是這個方法不是將事情交給別人,而是自己主動承擔責任,至于怎么救,這是個人能力體現的時候,是機會也是機遇。
那么顏率向齊王說了什么呢?效果怎么樣呢?
我們接著往下看。
顏率至齊,謂齊王曰:"夫秦之為無道也,欲興兵臨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內自盡計:與秦,不若歸之大國。夫存危國,美名也;得九鼎,厚寶也。愿大王圖之!"
這句話翻譯一下就是說九鼎是重寶,應該是齊王您拿,我們也愿意給您,但是秦王現在卻想要原本屬于您的東西,您看著辦吧。
這段言論何其厲害,這樣的溝通效率何其之高。
本來秦王是要拿屬于周國的九鼎,但現在經顏率的移花接木,周國的九鼎變為了齊國的九鼎,你說齊王能不援助嗎。
最終,秦王沒有拿到九鼎,但秦兵罷后,齊王又欲取鼎,這時應該怎么辦呢?
我可以告訴讀者的是齊王最終也沒有拿到九鼎,而沒有拿到的原因在于顏率的一番言論讓齊王打消了取“九鼎”的念頭。至于如何打消,還需移步《戰國策》細看。
《戰國策》中的謀士、辯士對于溝通的運用能力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這樣的境界是他們日積月累所習得的,而且亦有可參照的路徑。
至于這項能力修煉到極致可以收獲什么,那只有做到的人才能清楚。
貨比三家,不去看卓越的溝通,就不知道什么是卓越。
回到文章的開頭,可以發現他們之間的溝通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沒有確定“案件情況”的外延是什么,即你想要了解的案件情況具體指哪一方面?
第二、沒有明確“密度”問題,即與案件相關的法律、法規、案例需要的是一個密度小的說明,還是一個密度大的說明。
第三、沒有明確目的是什么?即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明確目的才能充分調動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也會讓執行者明白這樣做的“意義”是什么。
文章中提到的第二個關于銷售業績的溝通已經很不錯了:
第一、其把“外延”明確了,即拳頭產品是否應該定為明年的銷售重點。
第二、密度也明確了,即關于將拳頭產品定為銷售重點這一事宜是否有補充建議。
第三、目的也明確了,即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
但是,這只是不錯,并非合適和優秀。
溝通還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在其位謀其政”,老板才享有決策權,你需要做的是提供信息,而老板通過你提供的信息判斷得出你最終想要的方案。
這才是溝通,不僅要懂技術,還要懂藝術。
03
“老板,明年的營銷計劃我是這樣想的,只要您給我公司上一年利潤的20%用于開拓新市場,那么,我就能給您帶來更多的收入和回報”。
這樣的請款方式能夠得到批準嗎?
我的答案是“不能”。
老板不傻,他與你的信任還沒有建立,怎能將公司命脈的五分之一放到你的手里。
王翦伐楚,非六十萬人,缺一不可。六十萬對于秦國來說是全部的家當,如果王翦要擁兵自重,秦王將無可奈何。但是王翦何其人也,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且非常善于把握人心。他要通過自己的智慧打消秦王的顧慮,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如何做呢,把自己放在“俗人”的位置,要錢,要房,要封地,要爵位,總之,我要是打贏了你得大大的獎賞我,看似俗,卻俗得讓人放心。
同理,拿公司經營利潤的20%去開拓市場,你有這個能力嗎?
如果有,你有過成功的案例嗎?
如果有,那么,你的成功案例是否適用此時此刻的情景呢?
如果適用,老板才會去將經營利潤的10%拿給你。
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待問題的角度必然不同。
于你而言,如果通過這20%的利潤開拓了新的市場,你將是功臣,地位和財富都會接踵而至。如果沒有,最多離開這家公司,于你亦沒有太大的損失。
于老板而言,他考慮的先是不敗,然后才是開拓,如果20%的利潤沒有了,公司是否還能進行正常的運作,能,則給你,不能,則駁回你的請求。
而你需要溝通的重點就是打消老板的顧慮,建立信任,這樣,你的“目的”才能達到。
04
看過網上一段關于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與電視臺主持人的溝通視頻,溝通內容如下:
羅永浩:我這人最討厭別人打斷我的話題。
主持人:我想問一下羅總在......
羅永浩:你先不要打斷我
主持人:......
羅永浩:我想說的是......
主持人:羅總,我的意思是你對自己的創業初期......
羅永浩:打斷你一下,我的創業初期是......
的確,羅永浩在溝通中多次打斷了主持人的問題,而且也壓根就沒有聽清主持人的問題,最主要的是他強調了“最討厭別人打斷話題”,但是他卻主動打斷了別人的話題,這樣的溝通過程,只是羅永浩一個人“爽”,與他溝通的人非常的“不爽”。
溝通是一個你爽我也爽的過程,如果你爽我不爽,我爽你不爽,這樣的溝通都是有問題的。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答案是傾聽,不是單純的聽對方說什么,而是引導對方將他想要表達的東西全部表達出來,并在此基礎上及時反饋。
聽是一項特別需要忍耐的能力,你得克制自己,在知道的情形下控制自己說的欲望,你得根據對方敘述的內容調整自己的身體和眼神,總之,你得先讓對方說的舒服。
不對呀,這是讓他爽了,你沒有爽呀。表面上好像是這樣,但通過這次溝通最大的受益者是你,只是這種受益在溝通之后才能獲得,這是真正的“大爽”。
05
打造一件鐵器需要完成如下幾道工序:
第一、先燒好模型
第二、將鐵礦提煉融化
第三、灌注成型
第四、用鐵錘敲打淬煉鐵器的韌性
第五、磨砂,去掉雜質
經過如上工序,一件鐵器才算完成,溝通也需要經過如上工序,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
燒模型就是確定溝通的初步框架
提煉融化是分解溝通的目標
灌注成型就是完善思考框架
淬煉鐵器就是演練一下整個溝通過程
磨砂去掉雜質就是考慮意外因素
上述步驟完成后,收拾一下形象-To achieve your goal。
鳴謝
本文由六分之一社群聯合創作,由藍帽案主李寒冬主創,其他各色思考帽輔助完成。
思考帽分配:
白帽:寒冬 ? ? ? ? ? ? ? ? ? ? ? ? ? ? 紅帽:白茹冰、李耕
黃帽:周海波、彭妮? ? ? ? ? ? ? ?黑帽:紫蕭、曹志斌
綠帽:李麗、王大寶? ? ? ? ? ? ? ?藍帽: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