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I便簽
基因決定一個人的性格,但后天的培養是可以改變部分。后天的培養表現在:1、父母的鼓勵或強制要求;2、自我的克服;
父母的強制和鼓勵需要看他們自身的特點和對未來的把控。如果處理不好也會把孩子帶入惡性結果當中。當孩子長大后,結合自身理解與周邊環境要求克服自己部分性格缺陷。
A1便簽
我父親是一個比較害羞,不善言談的人。導致我在學校和來到社會后關系好的人很少,戀愛也是處處碰壁,家里和自己找的女朋友都談不了多久就石沉大海了,這樣的打擊非常的大,以至于后來我都覺得自己以后肯定找不到老婆了。
拿一個例子來說,以前上班的時候有三個同事的關系很好。在我心里很看不慣他們三個的,但在同事關系上,我又不得不跟他們保持良好的友情。有時候我會經常有事無事跟他們一起玩耍。一次喝了酒去唱歌,我唱了當時比較流行的一個電影的主題曲《投名狀》。看過這個電影的人都知道是三個結拜兄弟最后走到相殘的地步。唱完后我就感覺大事不妙。可想而知,這樣的處事方式太差了。說話,做事不考慮當時的情景,時間,人物。好在我意識到了這一點,懷揣著母親言傳身教的堅韌不拔的毅力找了很多方法來進行改變。隨著年齡的增大和社會閱歷,自己的處事能力慢慢改變了。
變化是不容易的,特別是需要改變自己的性格。如果小的時候父母能夠按照正確的方法教導處事能力我也不至于需要花這么長時間自我改變。
A2便簽
父母的正確引導,讓小孩克服各方面的不足是原生家庭應該做的。我覺得一個人自信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讓其以后的發展有利。所以下一次我要給你女兒跟她的姐姐視頻聊天時我會引導她把上次我們老師送給她的一個玩具從外觀,功用上進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