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開始推進文明
從山頂下來后,洪山走在林間小道,看著手里的弓箭有了新的想法。
按照穿越者一號所說,讓自己協助每個朝代文明的挖掘、資源收集和推進。那就讓腦海所掌握技能,從手上的這把弓箭開始吧。
洪山現在使用的這張弓,是由老獵人用柘木做成的單體弓,弓形整體呈D字型。
何謂D字型,即英文字母里面大寫的D。
單體弓,簡單來說就是用某單一材料,比如木頭或是竹子等做成的弓。一般而言,北方多是用木頭制弓,因為竹子少。南方可以選擇用木頭或是竹子制作。
洪山清楚,人類最早的單體木弓,可以追溯到幾萬年前的原始社會。后世于1963年,在現在的虞朝所在地,出土了一批2.8萬年前的石簇,可以證明在那個時候,人類已經熟練使用弓箭了。
單體弓因為容易取材,柘木、樺木、榆木、竹子、紫衫木等,只要是密度高、結實有彈性的木材,都可以制造。而且弓形比較簡單,就是一個D字形的,所以生產周期短。
在華夏,單體弓一直使用到了明朝時期,才逐漸被筋角木/竹復合層壓弓所取代。
所以,洪山打算制造的就是筋角木復合層壓弓,讓該弓種在虞朝就出現。如果成功的話,則提前了四千多年,這也算是推動了文明的進步。
因為部落的獵人們,每天都要使用弓箭外出狩獵,才能養家糊口。如果手上有把更厲害的弓,那會提高很大的效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洪山擔憂是否會干擾了歷史的進程,于是坐下來,進入腦海去調取該弓的制作資料。慶幸,能看得見制作方法。因為如果是穿越者一號不允許的話,那么就看不到顯示,是片模糊的。
制造該弓所需材料有,木或竹、牛津、牛角、魚鰾膠幾個主要材料,其他配料有不少替代品。
其實木材應該是早幾年前就備好的,一般是放置在陰干的地方三年,需要制弓的時候再拿出來使用。這樣木材水分合適,材料堅實又有彈性。
牛筋也是早就梳理成一絲一絲,束好晾干在那里。
牛角則采用水牛角最好,但條件有限的區域,也可以采用其他角,這個沒絕對標準,就地取材而已。
以上這些制作理論,洪山都明白,但考慮先做出一把樣品試試。
洪山回想了一下,部落的獵人曾經說過,在虞山的西南方位,在河邊那里見過成群的水牛。體重大的有上千斤,小點的也有好幾百斤重。其野性十足,捕獲難度很高,不亞于野豬。
如果是從部落過去再運回,就有點遠了。但走中轉站出發的話,就節省了一半的距離。而且還可以就在中轉站這里制弓,場地也夠,那下面還有條地下河。
但洪山清楚,那么遠的距離,自己一個人就算能捕獲了大野牛,運輸途中,也難免會出現意外,還需要幾個幫手協助。這次他打算多狩獵幾頭,把制弓原材料盡量準備足些。
于是洪山緊了緊包裹,一路飛奔往部落趕去。
“咦,洪你怎么就回來了?不是剛出去的嗎?”部落一個熟識的獵人納悶的詢問道,邊和他打招呼,朝外面走去。
“三哥,你先等我下,別出去狩獵。我到首領那里說幾句話,就過來找你。”洪山急忙回應著。
進了首領營地,洪山把自己想去西南河邊狩獵野牛的事情,大概匯報了下。并希望首領能安排三哥等人,約三到五個獵人隨行幫忙。
因洪山剛給部落帶回來大只黑熊,其能力是不容懷疑了。這次又說去捕獲大野牛,首領肯定高興啊。于是立即出門,安排了五個經驗豐富的獵人同行,由洪山帶隊。
五個獵人二話不說,回去準備好各自的包裹后,就立即跟著洪山出發了。
三哥曉得那個地方,前年曾經去那里狩獵過野牛。但是沒有成功,還差點被頂死了。于是由他走在最前面帶路,另外一個經驗豐富的獵人允時,走在最后面。洪山因為年紀最小,走在隊伍中間。
大家緊趕慢趕的走了一天,總算到了那條河附近。六個人站在一處高地,就看到了河邊烏壓壓的一大群野牛,估計有上千頭。都在那里安靜的喝水、吃草,甩著尾巴休憩自得。
虞朝這時候的野生動物資源,是極為豐富,野外又有大片未曾開發的原始地貌。
洪山清楚,這個時候的人類還沒有馴養野牛,讓其來耕田的意識。只是簡單的用來狩獵、吃肉而已。馴化野牛成為家牛,要到夏朝才有,是一個叫王亥的人首次開始,他還馴養馬,并在全國進行交易。這也是最早的商人,貿易行為由來。
真正大面積的利用牛來耕田,則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了。因那時候的鐵器得到大力發展,所以也有了相關的農田耕具。
那個經驗豐富的獵人,允時回頭問洪山:“洪,你打算準備捕獲這些野牛?”因為出發前,首領給大家交代過,這次由洪山帶隊,大家都聽他的。
其他幾個獵人也沒有意見,誰能讓大家吃肉,就誰帶隊。實在不行再分開,各自去狩獵罷了。或者重新推舉出領隊,這也是部落的習慣,首領也是這樣,被大家認可后推舉出來的。
不像后世的朝代,皇帝實行的是世襲制,一統江山。
洪山一直在觀察河兩邊的情況,看了好一會兒,心里有數了。需要他改變原來的計劃,原來是打算直接獵殺的,現在有地理條件,他打算活抓。帶幾條回去馴化,飼養、育種。
這也算是推動了文明進程,因為他剛在腦海里看了,這項目可以實施,不會打亂時代的發展。
于是把自己的計劃和安排,一一說給了五個獵人聽。他們幾個雖然不明白洪山這樣做的目的,但沒說二話,直接去分頭實施。
搞了大半天,幾個人總算把各自負責的那塊,都完成好了,守在指定區域看洪山的信號。
只見洪山和三哥舉起幾個火把,快步跑到野牛群的后面,一個負責射箭、一個負責丟火把大聲的驅趕驚擾。
嚇得野牛炸鍋了,在頭牛的帶領下,迅速沿河朝上游跑去。轟隆隆的聲音,千余頭牛一起奔跑,極為壯觀。
群牛跑了沒多遠,前面有個岔道,一邊是河汊小路、一邊是沿河大路。中間位置居然有幾堆大火,在那里熊熊燃燒著。
趨利避害也是動物天生的本性,群牛自然而然的分成了兩股,避開火堆繼續朝前沖。
河汊小路里面的河水是干枯的,在河汊上面的兩邊,由允時和另外三個獵人負責。
看著有部分牛群飛速的沖進去后,允時他們連忙點燃準備好的大草堆,不停的拋下去,四個人這下拋了不少。
這時,有跟在后面的牛群馬上就繞開,往其他地方沖了。而已經沖進去的幾十頭,一路狂奔,哪知那邊已被允時他們用大石頭堵住了。
而這邊也開始在火堆后面,丟大石頭和大樹叉了,洪山和三哥也快速的跑過來,加入隊伍一起丟。不一會兒,這個口子也堵死。那群牛被困在幾十米長小河堤里,跑不出來了。
允時和三哥他們幾個樂壞了,端起弓箭就要開始射。
洪山看到,在后面急忙大喊道:“等等,不要射,我要抓活的。”
“抓活的,怎么抓?”因為他們幾個獵人,都沒有抓過活的野牛,一時楞住了。整個部落也沒有活抓獵物的習慣,這太危險了。
但出于對洪山的信任,大家疑惑的放下了弓箭,看他怎么抓。
洪山圍著河堤走了幾遍,觀察著牛群。驚慌的牛群這時比剛才稍微安靜了些。但仍然焦慮不安,有幾頭牛還在來回的亂竄。
因為牛群一般不像羊群,有頭羊。牛群只有強壯的牛,會被認為是牛大。所以洪山在觀察,找出了這群牛里較為強壯的那頭。
把包裹放下后,拿出長長的樹皮繩子,把前端加固搓細了點。纏在腰上,細的那頭咬在嘴里。站在那里活動了下身體,慢慢的走到小河堤邊。
就見洪山猛然一個跳躍,騎到了一頭強壯的牛背上,伏著身體,雙手緊緊的抓著牛角,腿則死死的夾著牛肚子。
驚得野牛四處亂竄,并不停躍起,想把洪山給抖下來。但小河堤里面只有這么大,牛群都緊緊挨著。何況洪山又早有準備,一時半會沒甩下來。
看的其他的獵人目瞪口呆,不知洪山這是在干嗎。
趁著牛剛停下的那一秒鐘,洪山左手飛快的取下樹皮繩,把細的那頭,用力朝牛鼻子的中隔中央處穿過。
這時,痛的牛又在拼命亂跳,想把洪山拋下來踩死他。洪山右手使命抓住牛角,左手連忙順勢抓著樹皮繩扯,像騎馬拉韁繩樣。這樣一緊一松、一緊一松持續幾個回合后,牛終于安靜了下來。
洪山這才有空看了下牛鼻孔,這次穿的正好。因為太靠下的話,容易拉壞牛鼻子。穿得太上呢,那里是牛逼軟骨,牽扯神經不敏感,不容易聽話。
洪山騎在牛大身上,這才放心的對三哥他們大聲說:“你們把石頭都搬開吧,我們把這牛群都帶回去。”
這番操作,可是把五個獵人看的驚為天人。
“這些不用殺了嗎?我們就這么帶回去?在路上牛群跑了怎么辦?”一系列的問題,從幾個獵人嘴里滔滔不絕的冒出來。
“呵呵呵,放心,我有辦法,大家聽我的安排就可以了。”于是,洪山一一告訴他們該如何。允時帶倆個獵人,還是走在最后。跟在牛群后面,用長棍子,輕輕的驅趕掉隊的。而牛群兩邊則各跟著一個獵人,也是用木棍輕輕的歸攏散開的牛,洪山自己則騎著牛大在前面帶路。
這番趕牛群操作理論,這次也算是他現學現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