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賓李善友,他分享了在斯坦福大學尋找創新基點的學習心得,那就是顛覆式創新需要跨越不連續性。片尾給培訓班打了廣告。
歸納法的盲點
嘉賓第一學期讀商學院,沒多少收獲,第二學期選了大量本科生的通識課(哲學、科學史、物理等),更新了很多底層觀念,其中之一就是歸納法和演繹法。現存99%知識都來自歸納法,歸納法分為時間歸納法(能跨越時間)和空間歸納法(能跨越空間)。舉例來說,一直以來都觀測到太陽是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那明天太陽肯定也是東升西落,這就是世間歸納法。 我看到所有的烏鴉都是黑色的,所以我判斷全球所有的烏鴉都是黑色,這是空間歸納法。
歸納法的缺陷在于,隱藏了三段式推理的的一個條件,默認為世界是連續的,即將來會和過去一樣。嘉賓舉了三體人的例子:三體人對人類看到日落后不恐慌感到疑惑,因為人類都知道太陽落山后明早會再升起來,人類能做出準確預測所以不恐慌,而三體世界有2個太陽,他們不知道今天太陽落山后明天會升起幾個太陽,所以會恐慌。 對于太陽東升西落這個常識,用三段式推理就是:因為一直以來太陽每天晚上落下后第二天早晨都會升起,又因為明天會和今天一樣,所以明天早晨太陽也會照常升起,歸納法隱藏了“明天會和今天一樣”的前提條件。
而這個前提條件對人文科學是站不住腳的,很多事情如管理、經濟是不連續發展的。人們無法對經濟做出預測,無法預測未來的熱點。
進步雙S曲線:進步曲線不是直線,而是S曲線。任何事物發展都有局限性,當一個技術發展到極限時,一定會有另一個技術誕生,新舊S曲線交叉的點就是不連續型的點。
案例
都是耳熟能詳的企業成敗案例:
- IBM錯判形式,輕視PC機市場。
- Intel成功從存儲器轉型做處理器。
- Nokia沒能跨越功能機到智能機的非連續性。
- Intel在移動端的芯片只占1%市場,沒能跨越PC到移動端的非連續性。
- Yahoo沒落。
- Microsoft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占有率低。
- 聯想沒智能手機。
- 蘇寧,線下王者,但線上比不過京東。
- 中移動,微信取代短信。
- 百度沒有王牌移動端。
- Apple從Mac到iPod到iPhone到iPad,跨越多個不連續性。
- Google的Android
- Netflix從郵寄DVD轉到視頻流媒體,根據大數據拍《House of card》。
…………
【按】不推薦。
不連續性,聽著很拗口, 初看題目以為是這樣講:自然世界是連續的,而計算機世界是離散的,在互聯網時代,世界會計算機化,我們的時間和精力變得離散化、碎片化,大腦不得不像CPU一樣時分復用同時處理多件事情,而每件事的效率都不高,然后重點講我們在離散的世界應該怎樣更好的生活。
結果不是,而是超預期的翻版,事情發生的太快,我們無法預測。我以為會重點講演繹法,但大部分內容是講舊案例,聽著都像事后諸葛亮,屬于培訓師的講課風格,課后留下懸念,讓大家關注他的培訓班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顛覆式創新不能通過看書習得。
媒體人講IT只能談案例,熱衷于鉆研熱門公司的創業史,創業者傳記。媒體人有這樣幾個特點:1.覺得市值大于一切,谷歌比微軟偉大(谷歌是廣告驅動公司,微軟才是技術驅動企業);2. 推崇《三體》卻沒讀懂,拿《三體》解釋一切創新革命;3.奉喬布斯為指路名師。
要想真正學到一技之長,遠離媒體,擁抱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