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中最典型的問題
現在的教育做得最好的就是公辦幼兒園,以游戲帶動啟迪孩子自行思考,得出結論。少批評,多鼓勵,結合孩子自身情況有的放矢。
分數為核心,低段小學生的家長似乎稍微不是那么多的關注分數,可是問一句“有幾個家長、老師看到分數差,眉頭不多皺幾分的”。面臨升學考的小五小六、初二初三、高二高三,家長心里三分之一的內容是孩子的分數、名次。
二、問題形成的來由
遠在中國古代的八股文考試,開始恢復大學考試初期“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的理念,現在企業招聘人才著重看學歷看畢業院校……等歷史、社會現象引起。
孩子很小接受外在專業教育開始,家長就告訴孩子“在學校里要聽老師的話,做個聽話的好學生,考試要努力考100分……”。可是從來沒有一個家長告訴孩子,你喜歡什么你就努力學,老師說的也許也不對,你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自己想要的東西,偶爾把數學作業給忘記了也沒有關系。
進入小學一年級開始,老師首先教的是如何守規距,手怎么放,腿放哪,書、文具怎么放,其實這樣做只是方便老師的管理,同時也阻礙了孩子的思考、想象。從行為上禁錮孩子逐步地擴展到思維上的固化。
三、如何做個好父母
現在有一部份學校的一小部分班級已經在試驗個性化、智能化教育,政府很快就能探索出一個可以普及的個性化教育模式。在此,我們作為父母的,也應該及時改變我們的教育理念。
首先,承認孩子有長板、短板,并且尊重此事實。允許孩子用他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探索他自己喜歡的領域;允許孩子有所偏向,在長板處多花點時間,在短板處也許一點也不感興趣;允許孩子在自己喜歡的學科得到好成績,而在自己不擅長的學科只是pass而已。
第二,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把他的世界還給他自己,由他自己來做主決定擔當。如果你擔心孩子的選擇是不正確的,那么請在還是孩子做出選擇之前教會他如何做正確的選擇。
第三,大膽放手,相信孩子,孩子在他自己喜歡的領域里更能游刃有余。
孩子是他自己的,不是我們的。他的世界還給他本人,我們會輕松很多,同時我們也會擁有屬于我們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