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為給新產品定APP名字傷透腦筋,在知乎看了一些回答,思路變得清晰。今天下午開了頭腦風暴,終于是把名字給定了,了卻一樁心事。給APP取名字,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1、看名字要清楚APP的用途
如果是工具型產品,最好從名字就知道APP的核心功能,比如支付寶、隨手記。
2、名字要順口而且有記憶
要避免諧音詞和生僻字,比如脈脈就是多音字,讀maimai輸入法首推的是買賣,讀momo又會跟陌陌搞混。以至于看到脈脈的官網上面都把讀音標出來,這真是讓人糾結。
3、讓名字在手機主屏上看起來很棒
APP最終是為了讓用戶下載安裝的,所以在手機主屏上,應用名要看上去不至于那么糟糕。比如一些唬人的應用名,雖然一開始能奪人眼球,但是卻拉低了用戶的逼格,會顯得格格不入。
4、應用市場里面沒有重名
如果你的應用名跟有一些用戶量較小的APP有重名,最好還是重新想一個,避免被投訴然后應用下架。
5、不要山寨知名應用
有一些投機的開發者,為了提升產品的曝光量,就拿知名應用修改一個字作為自己的應用名,這種山寨的做法就像用戶要買康師傅最后買了康帥桶,最后只有被罵娘的份。而且永遠也打不出自己的品牌,只能躲在名牌的光環下干這種偷偷摸摸的事。
6、最好由兩個詞組成
其中一個詞體現APP的核心功能,另外一個詞要強調品牌特性,比如黃油相機、豆瓣電影。
7、不要使用通用功能或者分類作為名字
比如中華萬年歷、超級手電筒、字體大師,這些缺乏品牌特性的名字不利于申請商標,影響以后的品牌打造。
8、控制字數在2~4個字
如果你的產品不是像百思不得姐這種本身就是一句話來表示,也不是像搜狗輸入法這種被品牌+工具限定的情況,盡量控制在2~4個字,易讀易懂。
9、能產生情感共鳴
應用名如果能傳遞出情感,引起用戶的共鳴,就能夠驅動用戶下載,提升轉化率。比如blued,一款同志交友應用。
10、頭腦風暴
借助群體的力量,可以讓取名更有效率,產生更多的備選項。
個人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本人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