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以前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我記得,那會兒不是這樣子的,……..”
“我記得,那時候,…….”
“我記得,當時說……”
“我記得,曾經…….”
每個人都有過可以提起的當初,讓自己“憶往惜,崢嶸歲月……” “想當年,我也是......”
連只有6歲的妮妮,也會說:“小時候,我上小班的時候,也哭了一會,后來就不哭了……”
所以小新同學面對試卷上的一道題目,冥思苦想,咬著手指,說:“老師,這個題我想不起來了,以前做過的,我忘了當時怎么做的了。”
這時候,我有點幸災樂禍、饒有興致的問:“對呀?在哪里做過的呀?”
作為老師,不是第一次發生這樣的事情,也不是只有一個學生存在這樣的苦惱。我也堅定地相信,每位老師都碰到過如此這般的情況……
小新說:“在第一章的時候,還是老師你留的作業,第一次留的?!?/p>
我繼續笑:“很對,記得不錯,還有好幾個這樣的題,我們還一起總結了。”
小新說:“對,我有印象。”
我笑:“然后呢?”
小新:“我記得,當時,呃…怎么來著?呃….想不起來呢……”
然后,看到這位大高個的孩子一會皺眉一會兒嘆氣。“我想不起來了。”
“想不起來了怎么辦呢?”我問。
“…….不知道......”小新一臉沮喪地回答。
“所以,都想不起來了,就拿起筆,咱還是一句一句分析題目呀!”我依然幸災樂禍。
然后我們開始分析題目,一句一句分析題目的信息,隱含的知識,然后找它們之間的聯系……
最后,小新同學幡然大悟,大聲說:“我知道怎么做了!”
看著他又有些愧疚又得意的樣子,我問:“所以,有時不要總是想著以前怎么做的,關鍵是你現在要怎么做。下次遇到這樣情況知道怎么做嗎?”
他說:“知道,印象那么深刻。”
我笑:“我們得好好謝謝這個題目?!?/p>
所以,一個學生記得很多東西,很好。背過很多東西,很好。但若只是這樣,不一定還很好。
因為他們有時會一直仰著頭,或咬著筆桿,絞盡腦汁回憶“當時做出來的呢?”然后說“我忘了,我不會?!?/p>
而不會低下頭來,思考筆下這個題目,甚至這個題目也許跟原來不一定是一樣的呢,也許能分析出來呢,而且分析出來的幾率還很大呢。
記憶,可以幫我們積累,但代替不了思維。
猶如成長,若只記得,我曾經多優秀,多霸氣,不再錘煉,但長江后浪還一直推著前浪呢。
猶如戀愛,女生總記得以前怎樣,以前怎樣,有時可能只剩最后一聲嘆息。
猶如失望、沮喪,一味抱怨、指責,或許會讓你忘了當下還有一路的風景和前面閃耀著的希望。
我們記得很多東西。曾經的事,曾經的人,曾經的物,曾經的感受……
算不上壞,也算不上好。
但是都是我們人生的經歷,畫成一道淡然的軌跡。
若能及時放下曾經,或許才有另一番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