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得到
1.自我結實程度不同的人,需要的回應是不同的,這是人性使然。
——育兒書上有一個觀點:孩子哭了不要立刻抱,否則她就學會“威脅”大人了。立刻就有反對意見出來:不會說話的小孩子,哭就是她的語言,要立刻抱起來滿足她的要求,這樣子孩子會有安全感。后者√。
2.三種思維習慣讓你缺乏安全感:
情緒性推理,過分猜測他人想法,一味攬責。
三招備用:
審視自己想法,用行為影響思維,提前打預防針。
——7月8號,那天我在前面走,后面有兩個同事在咬耳朵,我突然覺得:“她們是不是在討論我?”緊接著:“太神經了吧!能被人背后討論也是一種能力啊!起碼不是被忽略。”于是,繼續做自己。以前比較麻木,現在要敏感,在應該敏感的地方。
3.在平時,我們往往扮演著各自的角色,很難進入他人的角色,去理解他人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而禮儀就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一個機會,通過營造一種“假想”的情境,讓我們扮演其他角色,或者互換角色,這樣就能體諒對方,從而改善我們的人際關系。
文化大家辜鴻銘先生曾經說過,真正的禮儀,本質上是對他人感受的體諒。或者換句話說,禮儀是讓我們設身處地體驗他人的處境,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達到“共情”。
“命”是指我們竭盡了所有努力之后,仍然掌控不了的事情。
——講“禮”,努力,認命。
4.在精益創業中,有一個概念,叫做“最小可用品”。
對于一部電影來說,最小可用品就是故事大綱。大綱通過了,才能繼續豐富整個故事。
那么在創業中,“最小成本試驗法”這個概念講的就是當你有一個你自認為很棒的構想時,不要試圖把資源、精力一股腦兒全投進去,而是要用最低的成本做出一個簡化產品,快速獲得用戶的反饋,再加以改進。
——與之相反的一個生活狀態就是“等我……就……”。
敢想敢做能落地!
5.鏡像法分三步,分別是聆聽、反思、檢查。
先是不加評判地去聽對方的話;在對方說完之后,盡可能重復對方說過的話,試著表達聽到的要點;最后再確認一下:我理解得對嗎?聆聽與確認可以避免焦慮再次產生,保證建設性交流的繼續進行。
——建設性交流。目標為先:我們是來解決問題的,自己觀點的對錯不重要,達成共識才好。
6. “自律的人才能過好人生。先學會克制自己,用嚴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在這種自律中不斷磨練。”
“在你生命的最初30年中,你養成習慣;在你生命的最后30年中,你的習慣決定了你。”
“專注和簡單一直是我的秘訣之一。簡單可能比復雜更難做到:你必須努力厘清思路,從而使其變得簡單。但最終這是值得的,因為一旦你做到了,便可以創造奇跡。” ——喬布斯
——朋友指著櫥窗后的榻榻米讓我看:“看,多好!”我愣:“這個每個下面都是放東西的?”老板:“嗯,都可以收納。”我晃著腦袋:“我們應該是把東西減少吧?”
東西不扔,只買收納工具……
我們都誤解了收納工具,多少人把它當雪藏工具了?甚至,垃圾桶?
7.諸如此類的鄙視鏈不勝枚舉,所以你要是沒被人看輕過,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社會中混過。
但很更多的時候,我們被輕看,是因為我們沒有態度。
什么是正確的生活態度?就是遇到麻煩,少抱怨,多努力。你越有能力,就會越自由,就越不會被輕看,也越有權利去寬恕那些看輕你的人。
——正確的態度,正面的期待。
英語進程
日常英語 到263集(一共761集,9月4日第一遍到期)
運動 ?第104次 3.12公里
今日雜感
1.今天去看一同事,謝謝她前些天給我提供的一個工作機會。
從15:22開始東拉西扯,我們都在自說自話。我把我這三個月干的事告訴了她,很巧的是,她老公最近也轉型做兒童教育這方面了。聊到大概18點,她老公回來了。
我就跟他說了我們未來半個月的安排以及我們的經營方式。
他首先從我的描述中發現了一個問題:“你為什么要大規模見家長?你的招生根本不是問題,你只需要先通過一些渠道把你的目標客戶稍微鎖定一下,再聯系。而且就算是剛開始你們賠了幾個月,也是可以接受的啊!”
提前做功課,后面才會省工。
另外他回答了我碰到的兩個問題,其中一個和我的想法一樣:那就不是個問題。另外一個就比較嚴重了:我們真的需要專業教師……或者自己找,或者外包,但是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
他從大學畢業后到現在,已經自己折騰了14年了——成人教育培訓、心理輔導、培訓師、少兒英語。據他老婆我同事說:就沒見過往家里拿錢,現在還要弄大的……
我以前覺得不靠譜的人,現在突然很靠譜。
原來是我自己以前不靠譜。
他是每天五點起床的人。我是五點半。
2.19:27到家,最后回縣里的車也沒了。
和姑娘視頻:“我不高興,我錯過了回家的最后一班車。”
姑娘:“家里可熱啦!”
……
謝謝你的不埋怨。
以前我推遲回家時間,一臉樂呵呵地和她視頻,她就會“批評”我。現在我開始在她面前表露出一些除開心和非常開心之外的情緒,比如淡漠,比如懊惱……她也接受了。
在人際交往中,發展她的非認知技能。先從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