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情況
性別:男
年齡:3歲4個月
證型:肝旺脾虛 氣陰兩虛
刻下癥:發育欠佳,精神可,胃納佳,常消化不良,大便酸臭帶殘渣2-3天/次。白天自汗,夜間盜汗,夜間常口渴飲水。易感冒發熱,伴扁桃體腫大發炎。
既往史:腹股溝斜疝,扁桃體炎
家族史:父母過敏性鼻炎史
病癥分析
當寶寶消化不良的時候,營養物代謝就會出現問題。舉個比較常見的例子,維生素B12缺乏會造成兒童生長發育遲緩,而這種維生素的缺乏就和低胃酸息息相關。我們的胃酸是從一個叫胃腔壁細胞的地方生成的,而這個地方還會生成一個物質,那就是內源因子。這個物質會幫助維生素B12被寶寶們吸收并利用。當寶寶處于低胃酸的時候,內源因子也會隨之減少,也就導致維生素B12無法正常吸收。腸胃的負擔超過了正常量,它們會發出類似“飽了”的指令,讓寶寶食欲降低。
醫案詳情
這個寶寶是足月出生,剖腹產,一般小孩出生的時候通身發紅,這孩子比別人更紅一些,顯得很黑。寶寶月子里,臉上很油,還有痘痘,每次一哭就停不下來,哭到臉發黑,格外揪心。滿月過后膚色看起來才比較正常。
寶寶在月子里經常打噴嚏,一直到滿月后才去醫院看,醫生開了艾暢回去吃,吃了幾天沒噴嚏就沒吃了。
母乳喂養到1歲斷奶,但寶寶8個月的時候第一次感冒之后,就經常感冒,差不多每次感冒都伴隨扁桃體發炎。發燒了就吃美林,都是以抗生素為主。
1歲10個月后,爺爺奶奶過來一起生活,幫忙照看小孩。“奶奶經常買水果給小孩吃,喂養不節制,每天大魚大肉。”老人覺得,小孩不長肉,那肯定要多吃。但這樣吃的結果是,孩子的大便經常是羊屎便,2至3天才拉一次,可以看到大便里的食物都沒消化,氣味酸臭。加上老人的一些習慣,比如爺爺經常在房間里抽煙,說了對小孩影響不好也不聽。又不能多講,講多了容易起家庭矛盾。
2歲4個月的時候,發現腹股溝處有硬塊,去醫院檢查是腹股溝斜疝,住院手術3天后出院。腹股溝斜疝分先天和后天兩種,與小孩過度啼哭、支氣管炎導致的長期咳嗽等等容易引起腹內壓增高的情況有關。
手術一個月后,小孩該去幼兒園了。沒想到卻是麻煩的開始,一去幼兒園就感冒,只去了一個半月就退學在家了。
3歲多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孩子體溫一直在37.4左右,持續了大概12天。住院進行檢查,頸部有淋巴結,扁桃體發炎,沒有其它不適。住院7天,檢查沒什么問題,但體溫就是降不下來。最后醫生開了頭孢、脾氨肽就讓出院了。
直到看診之前,小孩還是每個月都感冒,扁桃體發炎,大便2、3天一次。全身肉軟軟的,屁股也變平了;鼻子上經常有紅色點,夏天愛長痱子,一直說癢。晚上睡覺經常盜汗,白天也動不動就出汗。身高體重都不達標,看起來只有2歲的樣子。2020年8月31日,小患者第一次問診。
黃博士診斷
患兒8個月起感冒發熱伴扁桃體炎多次發作,1歲斷母乳,1歲1個月起由爺爺奶奶照看,過度喂養,飲食無節制,大便干硬成球,2-3日/次。2歲5個月去上幼兒園,因感冒發熱頻作,1個半月后休學。
3歲3個月無明顯誘因出現持續低熱12天,體溫37.4℃左右,咽部發紅,扁桃體腫大(Ⅱ度)外,無其他不適。入院做相關檢查發現頸部淋巴結腫大,診斷為急性扁桃體炎,其他系統未發現異常。住院期間用藥不詳,7天后出院,出院帶藥頭孢、脾氨肽。今年8月19日再次出現扁桃體腫痛伴發熱,體溫最高可達39℃,予直腸給藥及中藥口服3天后熱退,具體用藥不詳。熱退后消化功能差,大便內未消化食物多。
下面是初診前的輔助檢查。
慢性食物過敏原IgG分析,90項中有40項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耐受,小孩之前的飲食種類比較雜亂,大量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往上影響呼吸道健康,往下致使營養攝入受阻。
另一組報告則顯示,孩子的腸道菌群已經偏離正常狀態,部分有益菌減少,酵母菌、中立菌存在過度生長的情況。
經過初步診斷,小孩肝旺脾虛 氣陰兩虛的體質,扁桃體腫大Ⅱ度,存在慢性食物過敏,腸道菌群失調以及維生素D缺乏癥。
排雷指南
對于很多新手爸媽來講,孩子不長肉,第一反應都是“是不是吃少了?”努力讓孩子吃東西,結果仍然不長肉,有的家長還是繃著一根筋不回頭,覺得是孩子挑食,“沒有一頓肉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不行,那就兩頓。”但是往往,給孩子胡吃海塞的結果,是孩子的腸胃負擔加重,從一個問題,變成更多的問題。
小孩子不愛吃飯,或者光吃不長,需要從消化系統入手,排查器質性病變,以及吸收和代謝的情況。比較常見的情況,一個是胃酸偏低導致的食欲不佳,另一個是胃強脾弱造成運化無力。
醫案分析
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邪氣盛則實,正氣奪則虛”,家長沒有顧及幼兒消化吸收能力有限,過度喂養,致使患兒脾胃受損,大便不調。脾胃傷則氣血化生乏源,正氣不足則不能抵御外邪,免疫力低下,故出現感冒發熱扁桃體炎頻作。生長發育所需水谷精微皆由中焦脾胃運化而生,營養匱乏則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失于濡養,影響生長發育。又患兒先天稟賦偏于陽熱,肝陰易虧而陽易亢,故病常從熱化。夜間水不涵木、陽不入陰,肝木疏泄而出現盜汗,汗液外迫,陰津虧耗則出現口渴欲飲。中醫治療以補氣養陰,疏肝健脾為主。功能醫學認為食物長期不耐受時,循環系統出現大量抗原抗體免疫復合物,對身體多系統產生影響。患兒不耐受食物種類較多,應立即開始執行慢敏食物禁食/輪替方案。
行文最后,老生常談:中醫辨證論治,文中案例部分的建議僅僅適用所舉例的小患者。體質、病因明確之前,萬勿套用。
我是醫師黃圓媛,原創不易,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