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又見三天小長假,你被安排相親了嗎?有人說了,清明假還去相親,也太喪心病狂了吧!沒錯,就是這么喪心病狂,只要在適婚年齡還沒對象,你能想到的所有假期,都會被相親的行程占滿。
對中國人而言,相親是一場別開生面的“面試”。想想跟找工作真的別無其他,抱著一份精心打磨過的簡歷,經歷、背景、技能都能被拿出來作為衡量標準,最終“和自己內心的理念吻合”也會成為隱性條約。有人說,把婚戀看做這樣的等價交換,是不是也太沒有人情味了?可是現實就是如此,相親與戀愛,本就不是一碼事。
我曾經經歷過這樣的一次相親,那時候初入社會,還不懂得那么多的人情世故,和相親對象吃了幾次飯看了兩場電影,對方問我,覺得他可以嗎?我那時候覺得,感情要經過時間磨合,一周多的時間怎么能認清一個人呢?我表明了態度之后,讓他再多給我一周時間考慮,對方也沒多說什么,態度上冷淡了許多,后來給他發消息,發現他已經把我拉黑了。
后來隨著年齡增長,經歷的多了,我也自然懂了,相親不同于戀愛,不需要那么多的磨合相處,只要兩個人對對方的條件滿意,并且對這個人不反感,那基本就可以了。相親的目的就是找對象,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合適就繼續談,不合適就轉身離開去找下家,不要耽誤了對方的時間和精力,再說兩個人不合適。
我那時候把相親與愛情畫了等號,不知是看深了相親,還是褻瀆了愛情。
2
之前有一個很火的上海相親角視頻,視頻中的女主角叫做郭盈光,34歲。她在全國有名的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給自己相親,并在相親廣告中這樣介紹自己:
如同簡歷上所寫,她是一個很優秀的女生,學歷不錯,能力出眾,外貌也很好,可是相親角的家長們卻不以為然,他們并不在意她的這些信息,詢問的重點只有一句話:你多大了?
得知她34歲后,那些家長們對她進行了毫不避諱地評價:“這年齡,不行!”,“唉,真是可惜了”,“女孩子讀到碩士有什么用,把結婚都耽誤了”?。
甚至,還有人形容她是一個“郊區房”。?
在相親角有這樣一個潛規則:他們把男人比喻成銀行卡,把女人比作房子。女人年紀輕就是地段好,漂亮就是房型好,年齡大了就是“郊區房”。
郭盈光長相還行,又沒結過婚,所以房型還可以。但她年紀大了,所以她這個“房子”在是一間“郊區房”,被打上了廉價的標簽。
在相親市場,人們對大齡女性的偏見是非常大的,即便你的事業有成,外貌出眾,業余生活豐富多彩,在很多長輩的眼中,也不過就是一個嫁不出去的老姑娘而已。
因為這個原因,讓很多不想太早結婚的女性陷入了困局,世俗仿佛給她們制定了一個期限,到這個年紀還沒嫁出去,以后就會被打上怪異的標簽。
有很多人說,這一點在對于男性并不明顯,其實不然。所謂的男性到三四十歲沒結婚可以看作以事業為重,前提是要做出事業,如果男性到了三四十歲一事無成,那么此時再去找伴侶的成功率甚至還要低于女性。
3
前幾天,一名男子在網上曬出了自己和相親對象的聊天記錄,男子吐槽相親女孩不滿相親場所在肯德基,還有自己幾天沒洗頭、沒有共同語言等等問題。
網友的評論都很明確,這根本不是相親場所的問題,而是態度的問題。即便相親不等同于戀愛,但是也屬于正式場合,大家拿出誠意來等價互換,對對方要保持起碼的尊重。
相親和戀愛最大的區別就是,戀愛的時候,對方的不完美也是完美,而相親的時候,一點小瑕疵就可以毀掉一個人。
關于相親,知乎上的最高贊回答是這樣的:每個相親的人,都是孤獨對抗整個世界的劍客。單身便是內心疆場上的獨孤求敗,而相親不過是一場悄然而至的決斗。
其實人生來就是孤獨的,如果沒有世俗的界定、本能的驅使、內心的不安全感,大部分人還是更喜歡一個人自由自在的狀態。
4
現在的離婚率居高不下,這些離婚的夫妻之中,不乏那些為了結婚而結婚的夫妻。愛情是婚姻的保鮮劑,沒有愛情的婚姻很難長久。所以,千萬不要被所謂的“剩男”“剩女”的頭銜所嚇倒,也不要因為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而動搖,準備好再選擇才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兩個人相愛本是一件美好的事,可是有那么多愛情之外的因素將這件事變得悲哀又無奈。婚姻本質上就是一場交換,不幸的人交換的只有一段冰冷的關系,只有很少一部分幸運的人交換的是兩個人一生彼此的信任、純粹的感情和匹配的靈魂。
最無奈的是相親違背自己意愿,去滿足別人的眼光,到最后忘記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過怎樣的人生。
最后要說的是,婚姻是自己的事情,和別人無關,選擇去相親或單身,都是自己的選擇,別人沒有權利對你評頭論足。只有該結婚的愛情,沒有該結婚的年齡。
你相過親嗎?
在相親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奇葩事呢?
來評論區
給我們講講你的故事吧
想了解更多的職業攻略,請關注E職一課
帶你游戲化養職業
贏在規劃,獲得開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