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人解物 第10期
*擲地品牌研究院策劃的IP圖書《暖物·志》,是一本關于生活品質好物的圖書。為了尋找理念契合、適合收錄到書里的品質好物,我們遇見了好多物背后的人。
因此,在《暖物·志》正式出版前,我們特地開設了這一欄目,放送現場采訪實況的片段~
今日對話:
陶潔&Lincy,品牌創始人
好物 :《暖物·志》味篇的華華丹
時間:2017年8月2日
“人,應當詩意的棲居。每一件好物只為更美好而存在。”
擲地:你們一位曾是大學老師,一位在外企工作多年。這兩個工作在別人看來都挺好的,什么時候開始走上了創業的路呢?
米馬:我們是南京藝術學院研究生的同學,一個學漆藝,一個學陶藝。最早一起兼職做米馬,制作雜貨產品。
我們在外旅行時看到有意思的產品就很想把這些美好的手工藝品分享給大家,所以我們開始做這個店鋪,那時很年輕,二十六七歲。
2014年做食味的初相,我們發現食品有很多問題,需要更多精力,于是約好2014年10月一起辭職,共同去做食味的初相這個品牌。
擲地:創立米馬的初心是什么?
陶潔:其實那是年輕時候的一個偶然,直到37歲正式創業時只有米馬這個品牌,和一群信任我們的客戶,于是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做。
一定要說初心的話,那就是我們有了跟別人不一樣的想法,決心去嘗試一下。
但現在四十歲和以前二十六七歲的想法并不完全相同,畢竟那時候我們還沒結婚,我們忙著旅行,Lincy忙著學習,她是一個學霸。
擲地:為什么取名米馬?
陶潔:這是偶然,因為我是學藝術專業的,比較迷戀后現代,就隨機取了一個看起來比較容易記住又蠻特別的名字,一直沿用到現在。
所以我們在定食味的初相這個品牌的時候做了比較多的考量,應該是比較成熟的選擇。
我們在一起探討時感覺到最大的問題就是孩子吃的東西,我們蠻焦慮的。
當時我們看到臺灣的李曙韻的《茶味的初相》,印象很深刻,它講到茶人在做茶時候的種種付出,讓我非常感慨和震驚,就想一定要做食味的初相這個品牌。
我跟Lincy溝通了一下,她也覺得這個名字蠻契合我們要做的事情。應該說食味的初相是正真意義上的創業品牌,米馬可能只是兩個年輕女孩非常偶然的動作。
擲地:米馬剛成立時,有沒有遇到不順心的事?哪些事讓你們比較印象深刻?
陶潔:我覺得不順的事情很多,跟順利的事情一樣多。
我原來的工作跟Lincy不同,我沒有在公司待過,所以我當時遇到的沖突可能更大一些,好在她有管理團隊的經驗,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對我個人而言,面對的最大問題在于如何從老師對待學生的態度轉變為團隊領導者對于伙伴的態度,這一點上Lincy給我的幫助很大。
我把員工當學生,我假設他們什么都不會,他們做對了我就表揚,全對就給五角星。
而老板的態度應該是我假設你什么都會,你做錯了我就要扣分,錯的嚴重就得走人。
一開始我覺得每個員工都非常好,居然都做到了及格,后來才發現整個團隊都有問題。這讓我感到很崩潰。
我發現好老師和好老板的立場是不同的,學生對老師更多是尊敬,他們會很喜歡我,聽我的話。
做老板的時候發現不一樣,員工好像對我有意見。后來我意識到做老師是幫助學生,但做老板則成為員工的對立面,他們對我有一點看法很正常。
可是我當時接受不了,我覺得天啊,我明明是一個好老師,在學校的評分一直很高,怎么做老板就變成了倒數。
身份轉變的同時工作方式沒有轉變過來,我甚至想打退堂鼓,懷疑自己不適合做生意。
Lincy:我之前一直在外企工作,整個團隊的素質或做事方式和我剛進米馬的時候感覺不太一樣,我會比較焦急。
比如團隊的伙伴達不到我的要求,或跟我一開始設想的目標不相符的時候,我會很著急。
另外是個人角色的變換,我之前最多是一個公司的高級管理者,現在是一個創始人或老板的角色,對角色的適應上我花了不少時間。
我很喜歡解決問題,它能帶來巨大的成就感,面對問題我不會回避。以前的工作都會遇到各種問題,那些經驗讓我覺得沒有什么事情解決不了的。
但有一件對我影響很深的事情。我有一個員工不認同我的工作方式,他不認同的表現就是跟其他人說,這讓我挺受傷的。
因為我希望他有發展,所以對他要求更高,但是我沒有想到他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
漸漸地,我們開始接受員工不喜歡我們的這件事情,其實挺難的,因為在原來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得到的評價都很不錯,突然發現有人對自己不滿會難以接受,但現在已經習慣了。
擲地:米馬旗下的產品類目越來越泛,客戶記不住你們做的產品怎么辦?
Lincy:我希望客戶記住我們是與他們共同成長的,我們用最認真的態度去做我們認為最好的產品,并且用有一支很強的評估團隊。
我們現在看客戶為什么會成為米馬的忠實粉絲,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客戶認同我們的生活理念和我們傳遞出來的感覺。我們常把自己的情感和生活寫在頁面中,拉進與客戶間的距離。
第二個是因為他們認可我們的產品,包括品味和選擇產品的嚴格程度。
陶潔:我覺得這取決于工作態度,我經常收到顧客的反饋,我們對問題的反應和調整很及時的。
曾經有個顧客問我有沒有吃過自家的藕粉,我說吃過,他說難道你沒發現有問題嗎?
我第一反應就是全部藕粉下架,因為我覺得他不會隨便跟我開玩笑。我讓產品經理隨機取一包泡開,吃了沒有問題,便馬上與他溝通,給他看我們泡開是沒問題的,再問他的泡法。
后來發現是他泡的方法有問題,我就教他正確方法,試過后沒有問題,他跟我說真是對不起,影響你們做生意了。之后我們再重新安排上架。
客戶能夠從這些細節中感受到我們認真的工作態度。如今市場上許多產品的競爭同質化非常嚴重,但始終保持一個真誠的服務態度,才是我們未來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