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悠吱悠”石碓和木槌摩擦的聲音,在幽靜的胡同里格外的清晰,谷雨節氣,胡同口的槐樹盛開著潔白的花兒,槐花的香氣彌著整個村莊,遠處的田野里有布谷鳥的聲音,爺爺奶奶正在用石碓碾磨中藥。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下午,午后的陽光正好,微風徐徐,院子里落滿了槐花,窗臺上的簸箕里盛放著馬錢子、蝎子、川牛膝、蒼術、金銀花、甘草、僵蠶、鉤藤等一味味中藥材在陽光下曝曬。
爺爺在屋子里尋找合適的容器和草紙準備盛放剛磨好的中藥藥面,奶奶正小心翼翼的打掃著石磨石碓,將灑落在縫隙里的藥面收集起來。
爺爺奶奶在制作的中藥是祖上傳下來的,因為戰爭和遷徙都不記得之前已經傳承了多久,爺爺小的時候在湖北的寶通乾寺跟著老和尚學習中醫,臨走時老和尚說太爺爺委托他把這個藥方交給爺爺的,因為組織關系太爺爺需要留在武漢任職,爺爺就帶著藥方回到了山東農村老家。
爺爺一邊從事著農活一邊傳承中藥,從弱冠少年到如今耄耋之年,這一中藥已經幫助數不清的鄉親們擺脫了腰腿疼痛,也為爺爺在當地攢下了良好的口碑!
那個年代,信息阻塞,甚至連個電話都沒有,所有的腰椎間盤突出的客戶前來抓藥,靠的全都是實實在在的口碑,靠的老客戶的口口相傳。到如今,爺爺奶奶的年紀大了,前些年已把這個中藥傳給了孩子們,碰上現在的互聯網信息的好時代,讓這個隱藏在農村近百的中藥也有機會走出去了,去幫助更多的腰椎間盤突出的朋友。
爺爺還是閑不住,每次父親炒制中藥的時候,他都會背著手在后邊絮絮叨叨著要注意這個注意那個,現在還會有一些來客戶直接奔著爺爺家去抓藥,爺爺就會把他們領到我們家,交代著囑咐著,我想這也算是一種傳承吧!
此文為看點藥十一味原創內容,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