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干嘛不吹,又不是來給別人舔又鳥巴的!

為什么用了一句這么粗俗的話來做標題呢?并不是故意來吸睛,如果你看過《百鳥朝鳳》,那么這句臺詞絕對可以代表整部電影的一個態度,不可或缺的點睛之筆,有骨氣,接地氣!

去年《百鳥朝鳳》就上映了,但是一直沒有看,只看新聞說因為導演吳天明一跪,硬生生將這部奄奄一息的電影跪出了一條活路,有導演下跪懇求觀眾買票的還真是破天荒頭一回,不可否認這是一部良心好電影。

春節旅途總是漫長的,最好熬的莫過于看兩部佳片,拿著平板爛片叢中手指劃過《百鳥朝鳳》終于可以下載了呢,一部都說不錯的電影我肯定非常愿意下載的。

片頭父親帶著兒子天明去焦三爺拜師學吹嗩吶,焦三爺認為天明沒什么天賦但是最終還是收了天明為徒,每天練習的就是到河里練氣吸水。這時候吹嗩吶的人還是地位比較高的,要是有誰去世誰能有幸被焦三爺吹上一曲《百鳥朝鳳》那絕對是無上的榮耀,然而這一句幾乎很少有人聽過,只有好品行德高望重的長者才能配的上這樣的曲子。

天明之后又來了師弟藍玉,藍玉的天賦比天明高了很多,焦三爺經常帶藍玉出去跟大的師兄弟們一起學習干活這讓天明很失落。天明吸水更加勤奮了,雖然他想過放棄,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這里要夸獎一下小演員,每一次哭戲都感覺很真實每一滴眼淚都能落到觀眾的心上,演技絕對甩當紅小鮮肉幾條街。

時間流逝,文化也在更迭,天明和藍玉都長大了,焦三爺最終把《百鳥朝鳳》傳給了用生命呵護嗩吶的天明,藍玉被師父請走。天明還沒有出師,大的師兄弟們卻都紛紛不愿意干了,嗩吶的地位慢慢沒有那么重要了,除了對《百鳥朝鳳》的一點點敬畏。

新舊文化的碰撞與更迭是一個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在一次演出中,天明帶著師兄弟們出嗩吶,對面進來了洋樂隊,還有妖艷賤貨唱起了小情歌,臺下的人一下氣就被吸引過去了,一群男人們望著臺上搔首弄姿的歌女流口水……天明不服氣,講了一句非常提神的話:干嘛不吹,又不是來給別人舔又鳥巴的!本來我都覺得整部電影會一直這么平淡下去,這一句以來倒是突然提了一下神,感覺到一些些掙扎,非常接地氣,非常真實!

這個時候嗩吶顯然已經落沒了。結合目前的時代背景,嗩吶確實是落沒了,至少在大城市里面是行不通的,不過鄉村還是十分常見的,平時婚喪嫁娶沒有嗩吶搞出點動靜來都不算是風風光光辦過事情。你要真去村里調查,你們喜歡這些吹嗩吶的唱歌的么,十個就有九個說不喜歡,但是確實也什么其他的東西來替代這些習俗,改吹得還是得吹該打得還是要打,吹吹打打這樣才感覺風光有面子。

電影里各位師兄弟們都紛紛外出務工奔生活去了,曾經他們引以為傲的嗩吶他們再也不碰了,因為他們覺得靠這個根本活不下去。非也,非也,若是說嗩吶落沒了我不爭辯,你要是說嗩吶不掙錢我似乎還不那么贊同,雖然也發不了什么大財。我有個伯伯專做紅白喜事的,總有親戚嘲笑說,喲,你這忙,輕松又掙錢,好吃好喝,吹個喇叭10分鐘400塊呢!這話肯定不假,如果你去過農村,紅白喜事隨隨便便唱首歌100元/首起,為了面子還是得點,點的還不少。有意義么,有吧,沒意義么,真沒有!

一直有個問題搞不明白,為什么村里的村隊們在別人婚禮的時候總是唱一些離別傷感的離歌,在別人葬禮上總唱一些開心歡快的情歌。難道結婚不值得開心?有人逝去很讓人開心?不明白!

電影里,嗩吶從萬眾矚目搶手的高技能變成了城鎮里乞討無人問津的冷技能。天明接受了政府把《百鳥朝鳳》錄制成視頻做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請求。嗩吶正式宣布“死亡”!不單單是嗩吶,中國傳統的漸漸失傳的樂器還有很多,最典型的就是二胡,街邊藝人拉得再好好像也感覺上不了什么臺面,因為太小眾,一首《二泉音樂》一響起就忍不住從口袋里掏出兩塊錢,然后就沒有然后了,這就是大中華樂器傳承的一個局面,雖然只是街角一景,但是也可見一斑。二胡《賽馬》我的最愛,無可替代!

《百鳥朝鳳》看完是能讓人引發思考和共鳴的,有態度但是很沉重,沒有好的票房也是必然的。一般人為什么要看電影呢?因為無聊因為想尋找開心,沒有人愿意去電影院受教育感動一塌糊涂然后廢那么大的腦筋去思考一個自己根本沒有辦法去改變的東西,所以很多無腦的電影可以很火,雖然沒有故事沒有邏輯但是有顏值能笑出來也很愿意去買單的,因為看電影的目的達到了,我開心了,我笑了,這就夠了!

拋開嗩吶本身,感覺導演想傳達給觀眾的是一種信仰,不單單是一個技能本身。人學習了新的不能立馬就忘了舊了,舊的東西傳承下來固然好但是也要學會自我變革升級不然消亡是必然的,想必當一件東西到了連情懷都沒得消費的時候就是它滅亡的時候吧!

為了生存我們可能被迫改變我們的環境和生存模式但是唯一不能變的就是信仰,像《百鳥朝鳳》一樣!

致敬所有有思想有靈魂的良心電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