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晨讀分享的書是《反直覺思考:斯坦福大學思維自修課》,為大家介紹三個反直覺的思考模式,分別是擺脫“隧道視野效應”、避免“事后諸葛亮”、“帶羽毛的飛機”。
001 擺脫隧道視野效應
國外的心理學家喜歡用一些形象具體的名詞,比如烏比岡湖效應、馬太效應、蝴蝶效應等等,解釋相關的社會現象,很到位也很有意思,不得不佩服老外們的智慧。
隧道視野效應指的是,一個人若身處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狹窄的視野。我們只有視野開闊,擁有遠見和洞察力,才能看得遠,所以不要陷入隧道視野。
那么,如何才能擺脫隧道視野效應呢?
1. 準備3套備選方案
在向領導匯報工作,或者談判時,一定要準備A、B、C 3套方案,以便在一套方案行不通的時候,還有替代方案可供選擇。
2. 情緒激動時,不做重大決策
人類大腦負責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的部分是無法同時工作的,當情緒激動的時候,我們是無法進行理性思考的。所以,在情緒激動時,不要做重大決策。
3. 決策時要立足當下,放眼未來
做決策時,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更要看到事物的將來,必須要有高遠的眼光。看準了它的發展趨勢后,要堅定不移地去做。古今中外,明智的人總是善于在困境中找到希望,懂得舍棄眼前的微小利益,去贏得長遠的更大的利益。
002 避免事后諸葛亮
“事后諸葛亮”用來比喻事后認為自己有先見之明的人,一般指放馬后炮的人,也稱為“后見之明偏見”。
實際上,“后見之明偏見”的心理傾向,我們每個人都存在。這種事后聰明的錯覺思維往往會使人們傾向于高估自身能力,阻礙自己的學習。
那么,在重大決策時,如何避免“事后諸葛亮”呢?
記錄決策日志,即每次做決策時,要做好記錄,記下這個決策背后的基本原理以及所期望的結果,事后要及時進行復盤、總結,看有哪些得失。
比如,你決定投資股市,那么每次決定購買或賣出股票時,都要做好詳細記錄,為什么要買(或者賣)這家公司的股票而不是另一家,為什么要現在買(或者賣),而不是其他時間,有哪些理論基礎。
如果缺乏理論基礎,還是先去學習吧,不要貿然入市。一定要自己做決斷,不要照抄照搬別人的作業。
做出決定之后,還要分別在3個月、6個月或者1年之內,根據收益情況進行復盤,總結得失,適時提出調整策略。久而久之,你的投資水平就會逐漸提升。
003 帶羽毛的飛機
帶羽毛的飛機是人類早期研究飛行時制造的飛行裝置,其靈感來源于飛行動物。研究人員把飛行裝置做成了有翅膀形狀的物體,并在上面粘上羽毛,然后把它背在身上,爬上高處,扇動翅膀往下跳。
這種帶羽毛的飛機最終的結果是機毀人亡,但整個過程卻成就了一項偉大發明,最終萊特兄弟成功發明了飛機。飛機的發明極大的縮短了時空距離,為人類出行帶來極大便利。
我們可以從帶羽毛的飛機的靈感來源、行動和結論三個方面進行借鑒和學習,分別是觀察、分類和定義。
比如,你要打造個人品牌,決定在網上開設寫作培訓課程。那么,你首先要觀察網上的各類寫作課程有什么特點,受眾人群有哪些,消費者評價如何,最好去實地參加幾個寫作課。
然后,你需要對這些課程進行分類,比較一下哪些課程做得好,好在什么地方,那些不太好的課程又需要進行哪些改進。
最后得出結論,開發寫作培訓課程,需要注意哪些地方,要避免哪些坑,還有什么內容別人沒有講過,你要重點突出什么特點,也就是要站在別人經驗的基礎上,打造自己的寫作課程。
當然,你首先要有一定的寫作基礎,能夠寫出對別人有用的文章,并且還要有足夠多的讀者人群,別人愿意讀你的文章。只有你自己寫得足夠好,別人才有可能來跟你學寫作。
課程開發出來之后,首先要請寫作方面的老師試聽,讓他們提出建設性意見,一一改進;然后再放在網上,小范圍讓讀者試聽,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再修改;最后逐步擴大讀者范圍,并根據讀者意見作進一步的修改。
總結,今天共分享了三個反直覺思考模式,分別是擺脫“隧道視野效應”、避免“事后諸葛亮”和“帶羽毛的飛機”。希望大家能從這些思考模式中,取得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