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看似昏睡
內在卻有一份清醒
引導著我們的夢
終將喚醒我們
看見自己的真實
--魯米
幻象的信任,依賴于別人和這個世界對我們的方式。
當別人對我們的方式,吻合我們認為自己應該被對待的方式,或他的行為符合我們的期待,我們就會信任這個人。但當這個人“侵犯”了我們,或不再符合我們對他的期待,我們就會覺得受到了傷害,并宣稱不再信任他。
說到底,這樣的信任并不是真實的信任,它依賴于外在的狀態,我信任你,意味著你對我的方式讓我覺得可以信任,可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大多沒有真正去感覺這個人,也沒有看見這個人。對方總有一天會做出一些事“摧毀”我們的信任。
曾經歷過一次很棒的分手體驗。他是我深愛的第一個人,我以為我們永遠不會分開,可是很不幸,我們還是分手了。
我墮入無邊無際的黑暗中,整天整夜的哭泣,無法停止悲傷,搞不明白這是為什么,我深愛著他,卻發覺愛如此脆弱。它像電流一樣擊穿了我,我多么渴望有個人能永不離棄的愛我,以我想要的方式對待我。可是,這沒有發生。
小時侯,我渴望爸爸變成一個有責任感的人,能穩定的保護我,給我想要的安全感,可是他從來沒有能力給出健康的愛。漸漸的,我封閉了自己的內心,不再去要求他的愛了,我變的勇敢又堅強,所以的事情習慣只靠自己。可是,內心深處那個期望有個人帶給我安全的期望從來沒有改變,以致我對愛情抱有崇高的幻想。我挑剔的尋找伴侶,渴望有個人出現,帶走我所有的傷痕,給我長久的快樂。
這件事情,打開了我的內在空間,讓我看到了曾經那么多的傷口,那么多的渴望。不會有這樣的人出現,怎么會有這樣的人出現呢?絕望了3天,感覺自己可能都會在痛苦中死去,可是漸漸的,一種異常的力量的力量在往上升,我開始問自己一個問題,“我自己呢,我是我生命最多的參與者,可是我自己呢?”。隱隱有個聲音提示我,雖然是劇烈的痛苦,可是生命要我給我一個嶄新的課題:放下對別人的渴望,不再強迫誰彌補我內心的空虛與恐懼,而是試著從內在尋找滋養,做個自給自足的人,愛自己,看到真實的自己,和真實的別人。
我無法形容那是一種怎么樣的覺醒,一股股力量之源從內心不斷的升起,我被自己感動,這么多年第一次為自己流下興奮的淚水。要跳脫怨恨,絕望,指責,放棄,我們需要找到全新的方式來看待生命與他人。我終于穿越了痛苦,發現了真理之光,這是我期盼多年的靈性的成長。
期待別人以我們認為對的方式來對待我們,是幻象中的信任,他并不存在,可是我們讓他在意識中存在。期待每個人都尊重他人禮貌友好,是幻像中的信任,他并不存在,可是我們讓他在意識中存在。期待社會絕對公平一番風順,是幻象中的信任,他也并不存在。可是我們讓他們在意識中存在。
只有幻象破滅,我們才能接觸真實。
真實的信任是什么呢?他是一種內在的了解,知道我們生命中所有的體驗,無論正向或負向,愉悅或痛苦,都是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也是一種內在的領悟,我們不再與生命中的無常斗爭,而是與他和平共處。他是一種內在的肯定,相信我們能從痛苦,失敗,拒絕中復原,重新站起來,用光明的態度面對生命,繼續前行。他不會受外界影響,不會因為他人的善待和苛求而改變,外在的任何事物,都不會動搖我們擁抱自己的真實力量。
當我們向他人袒露自己,向外界散發能量。沒有任何方法能確保外界的反應,而我們可以對事實有清楚的接納和了解,而不再期待他應該是什么樣子。這種清醒的覺知,讓我們感受到真實的信任與力量,即使依然有人欺騙或錯待我們,我們不會再讓他影響生活全部,而是只是把它當成某個事件本身。
要獲得真實的信任,我們必須從再一次信任自己開始。不再寄托于外物,張開雙眼,從一次次幻滅中醒來,如實對待生生命,看見我們曾經受到過的傷痕,不再逃避,擁抱它,并且放下他。
端午和爸爸吃飯,和爸爸談起小時侯的事情,我無比的知道他愛我,也漸漸正視他給我帶來的傷害,我抬起頭和他說:“爸爸,其實我對小時侯的記憶,不是你在打我罵我,就是你上一秒對我好下一秒就翻臉。我一直生活中恐懼中,我真的記不得有哪一天,我是快樂的。可是我真的已經不在意了,我現在已經可以成熟的去看待這些事情,這些在我生命中發生過的不幸的事情,都在向我召喚,叫我看見自己,相信自己。承擔我自己的生命課題”。爸爸照例沒有聽懂,罵了我一頓,可是我知道,這次對話,是一個里程碑,我真的已經不在意了,不在意到可以平靜的向當事人訴說。
我愛你,
不光因為你的樣子,
還因為,
和你在一起時,
我的樣子。
我愛你,
不光因為你為我而做的事,
還因為,
為了你,
我能做成的事。
我愛你,
因為你能喚出,
我最真的那部分。
我愛你,
因為你穿越我心靈的曠野,
如同陽光穿透水晶般容易,
我的傻氣,
我的弱點,
在你的目光里幾乎不存在。
而我心里最美麗的地方,
卻被你的光芒照得通亮,
別人都不曾費心走那么遠,
別人都覺得尋找太麻煩,
所以沒人發現過我的美麗,
所以沒人到過這里。
曾特別喜歡這首詩,期待會有個人,穿越我心靈的曠野,而現在,我知道。那個人,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