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很多人不去運動,不感興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說自己工作太忙。
可是,我們能騰出時間吃零食,卻舍不得花時間到外面去走走,活動活動筋骨。
可能我們以為補充能量讓工作、學習更有效率,殊不知運動才能鍛煉到我們身體各項機能,讓我們更靈活地工作。
我們日常吃的零食,可以是水果、餅干、面包、薯片、飲料等等。食物是人類的最基本的需求,適量吃零食很正常。
但是如果過度貪戀零食給你帶來的即時愉快的多巴胺,那我們很容易就被零食牽著鼻子走了。
身邊很多人會偏愛某一種食物。有人喜歡在工作之前喝一杯咖啡,有人喜歡在下午茶時間享用甜點,有人喜歡在看電視的時候吃薯片。
當這些活動構成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時,如果有一天,我們沒有去執行,那我們內心就會有一種好像缺了點什么的感覺。
人的行為是由思維控制的。每一次思考,大腦可能形成新的通路或者強化原先的通路,即我們的每一個行為舉動,大腦都會留下記錄。
吃零食成為一種習慣之后,到了某個時間點,你的身體就會提醒你是時候去吃那樣東西了,這可能微妙到你無法察覺。
同樣地,當我們開始每天有規律地運動之后,我們的身體也會在某一個點提醒我們時候去運動了。當每天健身的人很自覺地去鍛煉時,而我們可能還在考慮今天要不要去鍛煉好呢。
在我們問自己這個問題時,答案很可能同時生成了。你接下來做的事,可能已經不是決定要不要去運動的問題了,因為潛意識根據我們以往的行為已經給了暗示,我們接下來做的思維活動很可能是找個充足的理由支撐潛意識里給出來的答案,然后再明確告訴自己或他人我們的決定。
很多想要瘦身的妹子管不住嘴,邁不開腿,可能她們不清楚思維和行為的辯證關系。思維決定行為,而行為反作用于思維。
理性思考告訴你運動對身體和工作都很有益,但事實上你卻舍棄了運動,而去追尋食物給你的暫時的快樂。
這種做法不會幫助你在大腦中建立運動習慣的通路,而是會建立享用食物的通路。而這個新通路會影響你的下一個行為。
如果沒有什么重大的挫折刺激你發奮減肥,或許下一次,你還是會以美食不可辜負或工作要緊等理由,在運動與事物之間,選擇食物。
食物給我們即時的滿足,而運動給我們的是長遠的幸福。
運動有很多種,諸如走路、跑步、球類運動,滑雪、沖浪、攀巖等。
我們剛開始接觸新運動時會好奇、興奮。和食物一樣,這個階段包含多巴胺的分泌。
而運動過程中,你會體驗到呼吸節奏的變化,身體肌肉的伸展,全身肢體的協調。
你不必吃著零食感嘆運動員的身體怎么這么靈活,只要你堅持運動,假以時日,吃著零食的人也會感嘆你的身材怎么這么好。
當然這是長期堅持才能看到顯著成效,這個過程中你將體驗到自我控制的奇妙力量。
你的行動決定了你的生活。何不讓運動取代吃零食的習慣呢。
可能有點難,但不試試怎么知道自己可以在最年輕的時候可以變得多美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