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外公的墓前,思緒萬千,是時候寫篇文章來紀念外公了。
外公是一個可憐人,生于軍閥混戰、動蕩不安的20年代,三歲喪母,六歲喪父,父母也沒給他留下兄弟姐妹。父親去世后,家里唯一的房子又被村里的地主張有財給騙走了。好在,張有財沒有趕盡殺絕,讓外公在他家里做雜活,晚上,外公就和豬一起睡。
苦難的童年沒有讓外公消沉,反而激發了他改變命運的斗志。他知道,要想有活路,必須要學習文化知識。恰巧張有財的兒子張福貴與外公差不多大,在村里讀私塾。外公為了能讀書寫字,就不斷討好張福貴,比如,給他做竹蜻蜓,自己扮演小丑,甚至給他當馬騎。總之,只要張福貴能教自己讀書認字,外公能吃下一切苦,咽下一切氣。
斗轉星移,一晃十個年頭過去了,外公也從小孩長成了大小伙子。他從報紙上了解到中國共產黨,了解到這支窮人的隊伍一直為國家的解放事業作斗爭,了解的越多,外公越向往能加入這支隊伍。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外公也沒想到機會能來的這么快。日本鬼子又一次掃蕩的時候,外公救下了一位穿著補丁衣服,但談吐不凡的中年人。當外公得知這位中年人是共產黨員的時候,激動的話都說不出來,然后,毅然決然的跟著他走上了參軍這條路。
部隊的日子是艱苦的,也是快樂的,外公在這里,更深刻的學習到了只有馬列主義才能救中國,也變得越來越大公無私,后又光榮的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員。后來,外公對我說,感謝中國共產黨,讓他終于有了家,讓他不再孤苦無依。我清楚的記得,外公說這句話時,眼里飽含著熱淚。
解放戰爭時,外公腿部受到槍傷,不得不離開了部隊,回到自己的家鄉。回到家鄉后,外公也沒閑著,在村里創建掃盲班,教大家讀書寫字,后又被大家推薦為生產隊長,帶領大家一起勞動,外公是整個村里人的主心骨,也總是沖在勞動的第一線。可是,天有不測風云,誰都不知道,巨大的災難悄無聲息的向外公襲來。
1974年秋冬交際,正值麥子澆水的時候,那時候,需要用氨水給麥子灌根。外公由于沒日沒夜的干活,有點犯困,一不小心,踩進了氨水里。
如果普通人,氨水對他的影響不會太大,可是,外公的右腿中過槍傷,子彈也沒有取出來。當村民把外公送到醫院時,醫生唯一的治療方案是截肢。
外公沉默瞬間后,同意了醫生的治療方案。我母親在旁邊,問他難受不,外公說,槍林彈雨都經歷過,身邊那么多戰友都走了,他又多活這么多年,失去一條腿,算不得什么。
從醫院出來之后的外公,之后就靠著拐杖走路。后來,國家又給他配備了用手搖動的三輪車。他跟我說,你看我雖然沒了一條腿,但是國家這么照顧我們這些退伍老兵,不僅看病免費,年年給撫恤金,還想著出行不便,給配備了三輪車,這是舊社會根本沒有的待遇。
那時的我,歲數還小,不能完全理解外公說的話,但是他樂觀開朗的話語,坦然自若的神態,一直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
2003年,外公得了很嚴重的病,他說,如果治不好,就不要浪費醫療資源了,能給國家省點就省點吧,他是共產黨員,得有這份覺悟。就這樣,母親她們遵從外公的意愿,在一個秋天的午后,外公平靜的閉上了眼睛。
整理遺物時,不僅有軍功章,大家又發現了一疊匯款單,還有不少書信。原來,外公這么多年一直偷偷給貧困地區的孩子捐款,資助他們讀書。
外公很平凡,但是也很偉大。他走了,卻他一直都在,因為,他給我們留下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作者說:很可惜,身邊沒有外公的照片,那些匯款單和信件,后來也被舅舅的兒子弄丟了,為此,我那個小表弟,結結實實的挨了一頓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