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還沒到三十歲,但總是時不時地思考很多關于人生的智慧的問題。長時間保持沉默寡言—不羨慕,不嫉妒,不悔恨,克制證明自己的欲望。
當下的智慧已經耗的差不多了,追求不是救贖,而是找到一些屬于人生,真正智慧的,不朽的東西。如果能救贖,那也是順路的事兒,但是離真正的智慧,還差的挺遠。既然不能靠智慧吃飯,就稍微消停消停,做點該做的事兒。
《蘭亭集序》里有句話: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p>
無論在家里讀書,不出門;還是天天出去躁,不回家。只要是玩兒美了,就不知道,時間過得有多快。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p>
兩千年前他們就知道死生相等是扯淡,長壽和短命一樣也是安慰自己的話。所以生命最重要的是過程,玩兒的根本不是什么在最燦爛的時候凋謝,玩兒的是,如何有意義的過好每一天。
每個心里有數的人,追求都不一般。如果在一邊停下腳步,一定會在另一邊更重要的事情上努力著,聚散是緣分。選擇,大多數時候都不是基于“我想…”“我要…”“我喜歡…”而是“我有…”“我會…”“我能夠…”。當然,這并不是唯一的選擇,也沒有所謂正確與否。畢竟,相同的時間投資在什么領域,就會對應產生成果。以我的智力,選擇了現在這條路,未必會走不下去。當然,此刻所站的位置,也不代表未來的去向。什么時候,人都是可以再次選擇的。此刻還沒有選,只是因為對現有的一切都太有感情了,是難得的緣分。而這幾年來,大家都在顯著的進步,每個人都獨立成篇,但這也讓我的壓力越來越大,必須要進入一個新的需要開疆拓土建立規則或發現規律或追趕標準的領域。
在這個時代繼續堅持下去所能帶來的價值是什么,或者為了更重要的需求該放棄什么。如果足夠幸運--知道該追求的東西是什么,該保留的東西是什么。那么,無需給別人一個交代,因為自己心里早有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