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講述的是有一個國王名叫尸毗,好施舍,愛百姓。有一天看到一只老鷹在追一只鴿子,鴿子飛到尸毗王跟前請求國王救他的性命,國王不忍心看到鴿子被老鷹吃掉,于是決定救這只鴿子。
他說老鷹吃鴿子無非是為了填飽肚子,他愿意以自己身上的肉來償還鴿子的肉給老鷹吃。于是老鷹要求拿稱來稱肉的重量。但是把國王身上的肉全部都割完了,其重量也仍然比不過鴿子的重量。
莫高窟第275窟北壁中部繪有5個佛教本生故事畫,從左到右數第3幅圖即為尸毗王本生故事畫。畫面正中尸毗王盤腿坐,刀手正跪在尸毗王左腿邊割王肉,畫面左側是尸毗王的王后,右手托腮表示悲痛。畫面右側是司稱提稱,兩個秤盤內分別盛放尸毗王和鴿子。尸毗王左右上方分別繪兩飛天朝著同一個方向飛行。
這一故事還被描繪在莫高窟第254窟南壁、第302窟窟頂人字坡東坡上段、第85窟南壁東起第一鋪屏風畫、第98窟南壁東起第四幅屏風畫、第108窟南壁東起第四幅屏風畫、第55窟南壁東起第九幅屏風等。
其中,莫高窟第254窟南壁的尸毗王本生故事畫全圖中央為側身而坐的尸毗王,他的左腿膝蓋前為操刀割肉的劊子手,他右手正握著前來求救的小鴿子。
其他的故事情節分布于主人公尸毗王的四周,右上角為老鷹追逐鴿子,右下角為一人正在稱量鴿子和尸毗王的重量,左下角為尸毗王的女眷抱膝哭泣,左上角為天人眷屬子贊嘆。這鋪壁畫在構圖方面,特別突出割肉這一情節,使畫面主題容易識別,也凸顯了尸毗王的自我犧牲精神。
第302窟窟頂為佛本生連幅畫的第七幅。畫面中有三人,尸毗王坐在蓮花座上,位于中間,神情自若,他前面一人持刀割他腿上的肉,旁邊一人手提秤回頭觀看,兩側秤盤里分別盛著鴿子和肉。畫面內比北魏第254窟簡化了不少。
唐代之后的尸毗王本生故事畫面更加簡潔,僅畫出稱肉和老鷹盯著肉的畫面,依照《賢愚經》或者《楞且經》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