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我總在想,陳蕓大抵是上輩子拯救了整個宇宙,今生才遇上了沈復。現在,我也總在想,沈三百大抵是花光了前世今生的運氣,才遇到了他的蕓娘。
? ? ? ? 林語堂稱陳蕓為“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我想,沈三百聽見了,怕是會嫉妒林先生對其妻的評價,畢竟在我和他眼中,蕓娘恰恰當得起這個名號。
? ? ? 沒有人會比蕓娘本人更清楚早年的艱辛,沈三百也許了解,算得上富家子弟出身的他也僅僅是有所聽聞,感同身受實在是算不上。但僅僅從沈三百短短的字里行間,蕓娘的艱辛卻也撲面而來。喪父,十指操勞,養其家,供其弟,我想也是沒有怨言的。在那個要求女子“在家從父”的時代,少女的蕓娘活的艱辛,卻也苦中作樂,從未泯滅少女的幸福感。忽然間,她讓我想起來《紅樓夢》中那個肆意瀟灑的史湘云,同樣是喪父,同樣得做苦工,同樣的對人生充滿期待,同樣讓人感到活力,同樣的有詩意,同樣的嫁給了一段挺美好的愛情。慶幸的是,在愛的世界里,是蕓娘先去等候她的沈先生,而非湘云年紀輕輕便守著寡。
? ? ? ? 蕓娘是個好學且聰明的人吧。聽一邊《琵琶行》便能背誦,之后看著《琵琶行》自學認字,對詩稍有領悟,師法李白。對詩文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偶爾也能和沈三百討論上幾句,更有小詩之創。做不成才女,不知道是不是她人生中的一個遺憾。沈三百也愛極了她獨特的才情,書中的筆墨不多,卻處處到位,偶爾也引上一兩句蕓娘的詩句。即使,蕓娘并不是一個很有才情的女子,在沈三百眼中,她就是。
? ? ? 蕓娘對沈三百的愛也是有跡可尋的。“我笑君子愛小人耳”如此調皮的話盡顯蕓娘對沈復的愛。言語中透露情,行動中不藏情。為祈求沈三百的水痘可以盡快康復,蕓娘素食到結婚之日。蕓娘藏粥于沈復,細節之處總見情深。對內她照顧沈復飲食起居,幫他生子生女,陪沈復在閨房中談詩論書,賞月飲酒。對外幫沈復招呼朋友,敢于在那個時代女扮男裝陪丈夫去看廟會,也和丈夫游玩山水,主動為丈夫謀妾侍。甚至一起綁紅繩,拜月老,希望下輩子還能當夫妻,臨死之際陳蕓也勸沈復再找一個妻子。蕓娘愛沈復更甚于愛她自己,沈復有蕓,此生不枉。冥冥中是不是有一種神秘難解的力量指引著我們,兩個圓在某一點交錯,我們便相遇,或者,一切都只是偶然。慶幸的是,你的過去我來不及參與,你的未來我不會再錯過。歸納起來不過四個字:相見恨晚。
? ? ? ? ? 沈復很幸運,他遇到了這么愛他的妻子,也難怪作者說“沈復簡直配不上他的妻子”。我卻總覺得,這個可愛鮮活的蕓娘不僅是沈復寫出來的,也是沈復愛出來的?!叭魹閮簱衿?,則非淑姐不娶”是沈復給了喜愛詩文的蕓娘一個交流,是沈復給了蕓娘勇氣一起游湖,是沈復給了她情投意合的愛情,是沈復給了她靈與肉的高度結合,也只有沈復會心疼她,愛她,呵護她。遇到沈復,蕓娘的生活為之開出一朵朵艷麗的花兒,嫁給沈復,蕓娘短短的一生也無限精彩美好。因此她不會在貧困潦倒的時候,勸沈復“覓封侯”。也不會在病重的時候,怨恨沒有錢來治愈。衣布桑飯,可樂終身。于是臨死的時候,她有的是對沈復深深的愛意,是對沈復的謙意,是對沈復的謝意,是對沈復的不舍之意。
? ? ? 故事的過程有多美好,結局的一人就有多痛苦。蕓娘拋下沈復一人離去,無論是先走的那一個,還有留下的那一個,都會很不舍。情深不壽,情深不壽。只怕蕓娘也悔恨上輩子為何不積點德,為今生多攢點壽,與沈復相攜到老。恨不能與沈復更早相遇,恨不能陪沈復度過余生。我想了很久,蕓娘為何要替沈復找妾。我努力地用那個時代女子的腦回路去思考,無解于她為何要替公公選小妾。我想,蕓娘終究也只是個舊社會里的女子,人無完人,她沒有處理好與婆婆的關系,盡管在剛入門的時候,沈復母親對其是喜愛的。這又讓我記起唐婉。蕓娘同唐婉一樣,與其夫君情投意合,兩人聊得來,玩得來。可惜,婆婆是容不下這樣的兒媳婦吧。怕兒子沉迷于溫柔鄉,耽誤了錦繡前程。我覺得,蕓娘執意要替7沈復娶妾,想是為了從妾的身上找回屬于正妻的尊嚴和地位吧。但到底沈復就是沈復,和陸游不同。沈復敢帶蕓娘私奔,浪跡天涯,客居他鄉。他敢說“非卿不娶”,敢寫下“情之所鐘,雖丑不嫌”,也敢寫下“余曰:恐卿鬢斑之日,步履已艱。蕓曰:今生不能,期以來世。余曰:來世卿當做男,我為女子相從。”“為女子相從”,一個封建時代的男人,要有多深的愛意,多大的不舍,才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來。都說卑微不過愛情,涼薄不過人心。在沈復的世界里,與蕓娘的愛情應該是他一生做過的最美好的事了吧。他寫下的書中,《閨房記樂》怕是句句出自那顆愛著蕓娘的心。也許,我們這些看官都被他的愛意蒙騙,蕓娘到底也不是一個全能全才的人。情人眼里出西施,沈復書中描繪出來的,是他眼中最美好的西施。
? ? ? 因此,也有人說,沈復不過一個不務正業的男人,陳蕓不過一個自作自受的女人?!胺e極為夫君納妾,讓沈復坐享齊人之福,這在很多男人看起來無疑很大度,在那個時代看起來也很正常。這種事情其實在家里搞一搞就好了,還走出家門,推己及人,要給公公納妾,結果犯了婆婆的忌諱?!币灿腥苏f“蕙質蘭心,聰慧有才,夫唱婦隨,但獨獨少了相夫教子,少了在處理家庭關系上的一點心機城府和成熟穩重的大家風范。也許是納妾不成,導致蕓娘郁郁寡歡,最后撒手人寰,可以說是蕓娘自己殺死了自己。”看到這個觀點,我想了很久,做人媳婦,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更何況在那個女子地位底下的時代,為人妻,為人媳,就更不好做了。我想蕓娘還是我眼中的那個蕓娘,一個過世之后讓沈復道出“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的蕓娘。在我眼中,她依舊是那個最可愛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