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素養第一、二章

主要問題,敘事及解答

1.誰需要讀這本書,為什么?

敘事:那就是培養一種持續的自我反思習慣,需要塑造良好的網絡素養,從而自覺規范網絡的社會行為,保護自己的隱私與名譽。

4. 注意力如何運作?(第一章)

敘事:1.不斷調整注意力分配的方式,以應對新的交流媒體, 必須學會批判性地看待自己獲 取的信息、辨別哪些信息值得相信并且判斷是否值得為之花費精力。

2.我們現在就必須開始探索和認識培養注意力的方法,從而將 主動權從電子設備手中奪回,自己來引領未來的變革潮流。

3.進行基本的覺知訓練,至少偶 爾地自我反省。在 自己需要的時候找到需要的信息;學習自己需要的知識并摒棄自己不需 要的;最重要的是將有害的信息篩選出來(覺察注意力)要學會利用大量毫無章法并不斷變化的信息。建立批判性思維, 對自己的注意力轉移有所覺察,持續練習對注意力的控制。

5.我們為什么共同活動?

敘事:因樂趣、共同進步、對挑戰的熱愛、同情、以及共同造福 人類所帶來的精神享受。基于互聯網的協作工具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解答:共同活動能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能提高辦事效率和專注力。

6.你是注意力的主人還是俘虜?

敘事:將注意力專注于特定對象是不對的,對象之間的聯系才是關鍵,要有意識地做出決策。

解答:是主人或俘虜關鍵在于對自身的控制力,進行意識的決策。

7.互聯網是否讓我們變笨了?

敘事:1.數字網絡帶來的壞習慣,最終會損害我們的大腦,戕害 人類的文化。而這可能給個人和全社會帶來毀滅性的影響。

2.大腦可塑性很強,它一旦適 應了對媒體的濫用,認知所受到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我們將喪失持續地 聚精會神的能力。

3.人類是有力量的。沒有這 種力量,即便其賴以生存的技術基礎仍然存在,互聯網也無法存續。

解答:互聯網本身不會讓人變笨,是人類簡單粗暴的對互聯網的依賴是我們逐漸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導致人類變笨。

8.如何在永遠在線的世界里保持專注?

敘事:1.必須有意識地實踐,持續地加強,并且明智地應用。

2.自控不僅是內在的能力,也能將動機、視角和直覺等 環境和個體變量調動起來,使回報最大化,困難最小化。

解答:要對自身進行意識上的自控,控制自己對世界的看法。

9.如何找到需要的信息及如何辨別信息真偽?

敘事:1.改變自己,摒棄對流言不加甄別的壞習慣。

2.要打破砂鍋問到底,而不要理所當然地接受你遇 到的第一條證據。

3.找尋方法驗證消息的真實性。批判性地吸收網絡資源。

解答:要有垃圾識別能力,對任何信息帶有批判性思維,不盲目跟從。

10.如何搜索,如何獲知?

敘事:1.瀏覽網 絡并進行搜索。

2.將搜索和查找轉化成學問和新知。

3.繼續深入了解想了解話題,進行探索性的學習。將“評論”或“批判”作為搜索的詞條之一,這樣就能找到反面或質疑的觀點。

4.在搜索詞條中加入“教程”“簡潔”“課程”“背景”等詞語。

解答:帶著批判性思維利用網絡搜索引擎,不局限于網絡解答,自身應進行深入思考。

11.如何調動注意力

敘事:1.要在細微之處訓練使用媒體的專注力,想辦法把這種訓練融合到日常生活中,不斷重復,直到養成一種關注自己媒體使用行為的習慣。

2.信息力結合了注意力技能、有效的技術以及社會化互動,它的作用在于隨時隨地找到對你有用的信息,但你還需要垃圾識別技巧以及專注的 精神狀態。

解答:將專注、參與、協作、對信息的批判性吸收以及聯網技巧進行結合,不斷提升自身專注力,團體參與力,團隊協作能力,網絡垃圾識別能力和網絡使用技巧。

12.如何調動對信息的注意力(第二章)

敘事:1.對注意力施 加執行控制。

2.必須培養一種精神力量,它能夠幫助你在適當的時候用適當的注意力模式來處理信息。

3.你得懂得如何使用搜索和RSS等網絡工 具

4.需要和他人互動,必須訓練人的注意力和判斷力,否則使用再多的技術也無濟于事。

5.要在細微之處訓練使用媒體的專注力,想辦法把這種訓練融合到日常生活中,不斷重復,直到養成一種關注自己媒體使用行為的習慣。

6.需要垃圾識別技巧以及專注的 精神狀態。

7.你得“調試”注意力,關注那些正確的信號,吸收對你有用的信 息,避開不恰當的信息。

8.進行有效分類,將數字化信息管理工具和注意 力聯系起來。

9.向社會化網絡尋求幫助,例如搜索引擎,過濾無用信息,試圖找到關于注意力和意義的提示,以及他 人對其行為的反饋。

10.信息力結合了注意力技能、有效的技術以及社會化互動,它的作用 在于隨時隨地找到對你有用的信息,但你還需要垃圾識別技巧以及專注的 精神狀態。

解答: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專注力,判斷力及垃圾識別能力,并對事物進行有效分類,學會向網絡社會尋求幫助,懂得利用基本搜索工具過濾無用信息。將專注、參與、協作、對信息 的批判性吸收以及聯網技巧進行結合,不斷提升自身專注力,團體參與力,團隊協作能力,網絡垃圾識別能力和網絡使用技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