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在設計產品時,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基礎同時,還需要注重用戶體驗的設計。由于用戶從對創業者的產品產生好奇到接近和使用的過程中,用戶能夠直接接觸到的就是產品的用戶體驗,因此產品在設計的過程中,即使一開始創業者沒有太多的精力和資金投入到產品體驗設計中,我也建議創業者將產品用戶體驗設計納入到產品設計階段。
國際標準將用戶體驗定義為“人們對于針對使用或期望使用的產品、系統或者服務的認知印象和回應“;同時,國家標準對該定義的補充說明為“用戶體驗,即用戶在使用一個產品或系統之前、使用期間和使用之后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信仰、喜好、認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應、行為和成就等各個方面”。也就是說,用戶體驗主要反映用戶對使用產品的意愿和態度。本文內容中提到的創業產品,依然包括實體產品和服務等各方面能夠滿足創業項目客戶需求的創業結果輸出。
產品設計發展到現階段,已經進入到了體驗至上的階段。在過去,信息溝通沒有現今如此暢通,小部分的消費者對產品的壞印象不會影響到整體的產品印象。但如今,信息傳遞進入一個扁平化時代,人人都可以是自媒體,都能夠表達自己對產品的意見,也許很小的使用體驗意見經過互聯網的傳播,也會產生巨大的蝴蝶效應。
特別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體驗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品的失敗,創業者應該理解到:一款創業產品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是產品設計的核心,但是如果從用戶接觸產品到客戶成功利用產品滿足自己的需求有一個時間段,那么在這個時期內,不管時間長短,用戶體驗將是產品用戶能夠做出評價的核心要點,而這個時候,用戶體驗將決定產品的成敗。用戶購買或者下載產品并不是和企業交互的終點。更深層的體驗效果在用戶使用產品時繼續發揮著作用。
此外,在激烈的創業競爭環境中,很少創業者能夠開發出一款完全領先和革新的創業產品,創業者會面臨類似甚至同類創業者的市場競爭,產品用戶對產品的體驗效果,對產品品牌形象和產品市場競爭力有很大影響,進而非常影響產品的銷量。因此,創業者在創業初期,就要將產品用戶體驗設計納入到產品設計思路中。
如何開展產品體驗設計思路?作者參考相關理論,在本文為創業者提供產品設計環路圖。
該環路圖工具描述了產品體驗設計的循環進化過程,針對不同階段有六大主要的用戶體驗參數設計。產品設計環路的箭頭方向顯示了產品用戶設計體驗考慮參數的順序,而最后形成一個閉環說明產品用戶體驗設計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迭代更新的過程,需要基于用戶體驗反饋不斷對產品體驗設計更新改善。各參數的綜合作用影響到產品最終的用戶體驗結果,下列對六大主要用戶體驗設計參數分別解釋如下:
(1)目標
這是產品體驗設計需要首先考慮的參數,將產品設計目標作為第一個考慮的因素也是本系列文章所表達的一貫思想:產品必須基于用戶需求出發。合理的用戶分類告訴設計團隊目標用戶是誰、用戶需求和行為特征畫像,了解用戶產生使用動機的原因,就能幫助用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設計出讓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為其量身定做的體驗。
(2)期望
期望參數的設計需考慮用戶需求的多樣性和優先性,將用戶多樣性的需求進行緊迫性排序,找到用戶最急迫的需求滿足之,直接提高用戶體驗度。產品需要結合用戶需求在用戶使用時根據偏好實現個性化定制,從而增強用戶體驗度。
(3)任務
任務是指產品在滿足用戶核心需求時需要作出的反饋和行動,合理的設置任務深度及任務結構清晰度,能使產品滿足用戶的使用目標,提升用戶的使用效率,從而提高用戶體驗度。提高產品核心任務的使用率,能更好的幫助用戶解決目標問題。高的任務使用率保證用戶對該任務的依賴程度高,從而提升用戶對產印象,提升用戶體驗。
(4)行為
影響行為級用戶體驗度的因子包括響應速度、行為可度量性和與用戶目標關聯度。高效的反饋、可視化的產品信息展示和與目標的相關研究結果都會讓用戶更容易掌握產品反饋的關鍵信息,提高用戶使用效率,間接增強用戶體驗度。
(5)外觀
在這一步,創業者將產品外觀傳遞功能,是產品功能的表達。在功能表達到位的情況下,用戶會使用更具有吸引力更美觀的產品,因此功能感知和審美能直接提高用戶的體驗效果。外觀融合了信息、功能和美學要素,能夠更好的呈現任務和行為設計,并提升產品的吸引力。
(6)活躍
在眾多用戶中,會有一部分用戶是活躍用戶,這類用戶是產品的重復使用者、積極反饋用戶意見者和提倡口碑傳播者,因此影響活躍用戶體驗的行為包括活躍用戶維護、活動策劃和產品推廣。對設計團隊來說,可持續發展產品應該保持較高的用戶活躍,如何保持較高活躍度需要產品在迭代更新中持續評估和改進產品。
案例:一款運動+積分APP
“我們是Z大學最聰明的一群人,我們制作的一個APP讓用戶能夠從久坐的辦公室內解放出來,利用簡單休息時間動動手,扭扭腰,輕松做運動并且攢積分換禮品。”
這是某個國際青年社會創業組織在中國舉辦的全國社會創業大賽的十強路演上,我聽到某個團隊的負責人在介紹他們的產品。
項目負責人是一位90后的大四學生,他們團隊有6-7個人。在舞臺上路演時,他們提到的“Z大最聰明的一群人”不是浮夸,Z大已經是南部某省最好的大學之一,而這個項目把一群Z大保送到北京知名高校經管學院、軟件學院等地的同學聚集在了一起。
這群未來精英們創造的,是一款“公眾參與+社會公益”主題的APP。這款APP的模式就是讓缺乏運動工作壓力大的白領們在閑暇之余站起身動動手,動動腳,并且轉轉圈,手握著(當然也可以放在兜里)的手機打開這款APP會自動感應運動情況,如同現在其他的運動APP一樣,然后運動消耗的熱量或者步數/圈數會自動轉化為虛擬積分,積分可以兌換商品,也可以捐贈給公益事業。
那次社會創業大賽后,我和他們斷了聯系。直到一年多后的一天,某個機會我在清華的某個針對清華校友的孵化器,看到墻上放著他們的項目LOGO,才發現這個項目繼續頑強的持續著。
那個時候,這些創始人已經在清華、北大就讀了,我跟在清華經管學院的項目創始人再次溝通,才知道他們在對面的華清嘉園租了一個辦公室,但是最近面臨盈利模式轉型,想要轉成眾籌平臺,也曾經融過資,進入過清華孵化器;曾經融過天使,曾經挖過BAT的程序員,每月給很高的薪水但是換來一個教訓:不是創始人的IT技術總監不靠譜,要找真正認同項目的人,然后把兩個技術經理都辭退,重新再出發。
“那你經管學院的課程呢?”我問這位負責人。
“上次程序員的教訓后,我現在能逃的課都逃了,有空連宿舍都不住了,都在公司里守著,其他幾個合伙人也是。”他說。
不管身在何處,創業都需要創始人全身心的投入。
? ? 思維工具案例分析? ? ?
本文案例中創始人團隊設計的手機APP主要是基于白領為主的用戶的下列需求:
(1)需要保持身體健康以應對工作帶來的各項壓力和持續加班。
(2)工作強度大休息時間少,無法抽出時間健身。
開發出了每日工作間內運動健身促進APP。為了滿足用戶需求和提升用戶體驗,該產品在設計初期主要做了下列用戶體驗改善:
(1)將APP中對健身范圍擴大,包括在辦公室內扭扭腰,原地踏步和伸展運動也屬于健身范圍,讓白領輕松在辦公室內實現建設。
(2)用健身積分獎勵制度來增加用戶使用軟件的活躍度和真正解決用戶需求的用戶體驗。
根據本文提供的產品體驗設計環路圖,對該APP的產品體驗設計流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