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1:好好回想一下,小時候呆呆看過什么。挑選一個印象或一幅畫面寫出來。
小時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蔟蠶了。當蠶寶寶四眠之后,就拼命地吃桑葉,在經過六七天之后,開始慢慢停止進食,身體由原先的飽滿白嫩變得收縮透明,這時候拿起蠶對著燈光一照,就可以看到蠶寶寶透明的身體。此時的蠶寶寶始終保持著昂首挺胸的姿態,再鮮美的桑葉放到它面前,它也絕不低頭吃一口,擺出一副大義凜然慷慨就義的樣子。養蠶人這時就知道,該蔟蠶了。于是,我們忙著把熟透了的蠶放到蔟子上,好讓它吐絲結繭。但是,蠶寶寶并不聽話,你把它放到孔洞里它又爬出來,有的爬到別的孔洞里跟別的蠶擠在一起,還有的失足掉落在地,這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不聽話的蠶重新“歸位”,串門的拎回來,掉落的拾起來,逃跑的抓回來,讓他們各就各位,認認真真地吐絲。這并不是一個輕快活,晚上也要有人看著,大約半個小時就要翻一次蔟子,以避免蠶寶寶都擠在一起。等蠶寶寶坐穩之后,便搖頭晃腦地程“8”字狀吐絲,發出“沙沙沙”的聲音,遠遠聽去像是秋夜落雨,經過七八天日夜不停的工作,蠶吐盡身體里的絲而完成繅絲過程。空氣中還彌漫著蠶沙的清香,遠遠望去一片片白色的繭子在陽光下散發著晶瑩的光澤,像一朵朵盛開的棉花,又像農家菜園里的白蛋茄,一片豐收景讓人不禁喜上眉梢,這時又進入了下一個工作階段——摘繭。
蔟蠶場景
蠶繭和白蛋茄
2. 嘗試隨時記錄,確定自己更適合手機記錄還是筆記本記錄。記錄兩天后,發一張筆記截圖或照片。
我更適合手機記錄,用的是印象筆記。記錄的一般是kindle的讀書筆記,日常見聞記錄較少。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