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剽悍晨讀分享的內容是對《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一書的解讀。
文中舉了五個例子。
一,健身房掙的,是那些辦了年卡很少去的人的錢。
二,當你住進新租的房子后,發現有更好條件更低價位的房間,應該毫不猶豫地搬進去,就當沒有租過現在這個房子。
三,送禮物的最好方法是價格不一定很高但一定要能表達你的情感。
四,教育孩子的方法是用可以量化并及時反饋的獎懲措施,比如把小紅花與零花錢掛鉤,而且讓孩子馬上看到反饋結果。
五,對于房子等不可分割財產,最好的分配方法是:雙方各自對房子的一半價值進行報價,出價更高的那個人可以得到房子,同時支付給對方一筆錢,金額是兩個報價的平均值。
這五個例子都是從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出發,用經濟學的理論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怪不得大家都說經濟學家是聰明人。
這同時也說明了知識的重要性啊,生活中處處都有坑,如果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對于這些坑就有了鑒別能力和對策,就會有了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健身房這個案例,很多經濟學的書都提到了,這是商家利用人性的弱點下的圈套,人們都高估了自己的堅持力,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時間長度,有了時間的急迫感,就會在意這件事情。這在《細節》一書中也有描述。
搬家的案例中用到了【稟賦效應】,是指人們希望保留已經擁有的東西,即使它沒那么好,也舍不得換掉。這個理論跟【沉沒成本】有點類似,我們要把問題分開來看,而不能只沉浸在過往的付出里。
送禮物要注重情感而不是價格,這個我深表贊同。但是,在表達情感的時候,最好也要考慮實用性,比如你花了一個月時間精心給對方織了一條圍巾,結果對方從來沒有圍圍巾的習慣,壓根用不上,如果他恰好又是一個斷舍離主義的人,那送他這個禮物就等于給他出了個難題。別問我怎么知道的,我就是這樣的人。
教育孩子如果用即時反饋的策略倒是可以激發孩子的積極性,但是有個著名的實驗,是給孩子糖果,告訴他們過一段時間吃就會有更大的獎勵,這是為了延遲滿足感。畢竟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能從小就教孩子只看當下利益,而應該像笑來老師說的那樣,活在未來。
不可分割財產的分配其實就是博弈論,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敖洕鷮W家眼里沒有財產分配,只有數學模型”,這句話讓我聯想到了“醫生眼里沒有性別,只有器官” 。這是一種崇高的職業道德,同時也會抽絲剝繭,不看枝枝叉叉只抓主干模型,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平常解決問題不妨來試一下這種方法。
經濟學并不是陽春白雪,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可以學些經濟學常識,來解決生活中最常見的問題。以上,是我從今天的剽悍晨讀得到的啟示,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