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
《給媽媽的貼心書》?
豆瓣評分:9.3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5243745/
歸:另外還是弱弱推薦下溫尼科特的《給媽媽的貼心書》~貼一段豆瓣介紹:書中溫尼考特醫師探討了童年時代的基本人際關係,他從母親與嬰兒間的愛談起,並認為這是人格健全的關鍵。溫尼考特以輕鬆簡單的口吻,解釋了日常發生的事情(好比哺乳、哭泣、遊戲、獨立和害羞),以及嚴重的問題(好比偷竊和撒謊)。他不厭其煩地強調父母天生的能力,並小心翼翼地區分這些天賦跟後天學習而來的技能。他的文字隨處充滿了機智和洞見,更重要的是他傳達了對父母們發自內心的支持與肯定。以我的閱讀感覺來說應該是對年輕媽媽們有幫助的(當然我也只能感覺。。)另外,如果對兒童心理深入探究感興趣的,溫尼科特的其他書也特別棒。只是遺憾的是目前中文版只有臺灣出版的
此書有喜馬拉雅錄音版:http://www.ximalaya.com/12839459/album/329463
【資訊】
關于安撫奶嘴的使用
大安:知乎粉又來倒資訊了~? 關于安撫奶嘴的問題? 新手媽媽們可以借鑒:安撫奶嘴是否適合給嬰兒使用,有何利弊?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411982/answer/103432876看到的觀點絕大部分認為嬰兒是因為焦慮或缺乏安全感等會有吸吮的動作,有些是奶嘴、有些是玩偶、有些是毯子,在母乳喂養習慣養成后,恰當使用奶嘴可以避免嬰幼兒猝死癥等,但千萬不能將安撫工具作為敷衍寶寶的方式。奶嘴在2周歲前需要戒掉,而嬰兒內心的安全感是更需要家人的陪伴來關懷的。
【線上分享】
從有機、素食到臺灣實驗教育by薇艷
錄音地址:https://yunpan.cn/cPTib4ZM9G2FL(提取碼:1bd6)
南山:等待孩子長大…我覺得有時候真的需要自己內心的強大才可以。有時候在國內整個環境如果你不是足夠內心淡定,真的會被帶跑的…
大安:我覺得最難得的是 他們所認可的 將孩子看成一個完整個體 并能尊重他們也許看來有些幼稚的行為
薇艷:教育的問題,其實回到本質,就是人的問題,你對人有怎樣的想像。
薇艷:我們會去反思自身的成長經歷,但我們認為不好的,不盡然都是要去反對的。體制內學校還是有其存在的必然,只是每個人都不一樣,教育理應有多樣的可能性。針對每個孩子不同的特質,提供給他適合的教育。我很喜歡老師說的一句話:教育是成人之美的藝術。
大安:其實 我覺得這次分享帶給我的現實意義是 如果以后因為經濟原因只能讓孩子上傳統公立 那也許可以通過家庭教育以及共學式的集體資源共享來力所能及做個補充? 如果群里的媽媽們有在同一個城市的 其實就可以組成一個共學團體
南山:爬樓聽完了分享,收獲很多。聽到臺灣共學的模式很感興趣,不知道在大陸什么時候才能實行多元化教育,而不是被學籍戶口管的死死的。
延伸資訊:
大理的在家上學聯盟其實已經做過家長共學的嘗試,看起來也是頗為坎坷,尤其是找到一群有共同信念的家長和伙伴:大理,新式教育烏托邦_中國財富_南都網
從這篇文章可以大概一覽臺灣的教育現狀:《楊東平:深植本土文化,臺灣教改如何?|臺灣教育新觀察》楊東平:深植本土文化,臺灣教改如何?|臺灣教育新觀察
看看上海這邊的華德福教育實踐,以及感受下什么是華德福教育:老洋房里的“華德福”實踐,它可能是上海最小幼兒園
【討論】
從網絡上對華德福的看法到人智學
君君:搜了下華德福,說很多華德福孩子沒有打疫苗,而支持打疫苗的家長會被歧視。魯道夫史坦納相信某些疾病是在幫助孩子贖清上輩子的原罪。當孩子發高燒或者病重時,某些家長因為急于成為合格的華德福家長而忽略必要的醫療救護,置孩子于危險之中。
瀾瀾安:不打疫苗也很危險,不但對自己孩子不負責? 對別人孩子也不負責? 萬一生病傳染給別人怎么辦
小棋:要思考的是,培養孩子是成為一個隔絕的個人,還是帶有社會人身份的個體?
【今日最想分享之觀后感】
大安:晚上看了之前瀾瀾安推薦的《像我這樣的小可愛》,從出生到兩歲的萌娃篇,從只知道會睡到會走會說單詞,從沒有自我概念到認識自己的身體和社會關系,很萌很可愛!感觸最深的是,以前看起來無意義的小孩子的亂玩,比如撿起東西亂扔啊、亂啃啊,其實都是他們學習的一個形式,只是我們長大了忘記了。。觀察一個孩子的行為是件很好玩的事情啊!以及在片中看到盡管才只有1歲不到,但他們其實比想象中要勇敢和冒險,初生牛犢的勁真不是蓋的!
【專題分享-《向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