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通行證》書評
孤獨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是漂泊異鄉的居無定所,是生病時的無所依靠;是下了班回到家,屋子里空蕩蕩的只有你一個人;是大大小小的節假日,卻找不到陪你一起慶祝的人。我們總是渴望著被人所愛,溫暖相依,卻又不得不獨自忍受,某些時刻來自內心的孤獨。
我們在孤獨的暗夜里掙扎前行,并試圖通過各種社交活動來得到慰藉。可一旦身體從熱鬧的人群中抽離,靈魂卻感受到加倍的疲憊和孤獨。
來自亞瑟?叔本華的這本《孤獨的通行證》,或許能夠給迷茫中的孤獨癥患者帶來一些智慧的指引,讓我們在孤獨中重新審視自己,學會一個人獨處。
亞瑟?叔本華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出生于一個銀行家家庭。父親是一位富商,性格易怒憂郁,后因溺水去世;母親是作家,與歌德、格林兄弟等文壇名家熟識。
或許是因為家庭的原因,他對人間的苦難非常敏感,形成了極度悲觀的人生觀,因此也被稱為“悲觀主義的哲學家”。叔本華在30歲時就寫出他一生最為重要的哲學著作《意志與觀念世界》,卻整整沉寂了三十多年才為世人所接受。最終,他像一個從一場長期艱苦的戰爭中凱旋的英雄,名噪全歐,譽滿天下。
《孤獨的通行證》這本書,應該算是叔本華經典哲學思想的合集。它為正在忍受孤獨的讀者們提供了三個通行指南,教會我們認識孤獨、接受孤獨,讀懂人性并反思自身,從而學會與一切美好的事物為伍。
書的封面上寫著:這是一本簡單的哲學書。書中以格言式的筆觸、生動鮮活的事例,闡述了對于意志、命運、痛苦、人性、智慧等問題的獨到認識,凝聚著叔本華的生活哲學和思想智慧。
想要讀懂這本書卻并不簡單,這是一席哲學的盛宴,叔本華那睿智、獨特、悲觀而時有偏激的思想,如同一盤盤不同口味的菜肴,琳瑯滿目地堆放在我們面前。
作為一名唯心主義者和唯意志論的創始人,叔本華的某些觀點難免形而上學而且過于偏激,我不敢茍同,只能淺嘗輒止。
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大多數思想仍然是人生智慧的深度凝練,需要我們反復地咀嚼品味。本書不僅是一張通往孤獨的通行證,更是教會我們如何深度認識自我的哲學啟蒙。
指南一 ?教會我們認識孤獨,在與自己的獨處中完成自我救贖
孤獨是生命的禮物,它并不可恥,也不可怕。每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會成為真正的自己。
了解了孤獨的意義,我們才能在獨處中更好地審視自己,與自己對話,從而完成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成長。作者建議,我們要學會在人際交往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孤獨,以避免自己被社會的熊熊烈火灼傷。
叔本華用哲學家的睿智,引導我們重新認識苦難和不幸,完成心靈的自我凈化,探尋屬于我們自身的幸福和滿足。在生命的旅途中忍受孤獨,學會了解自己,通過自我價值的肯定和確認,推開前行路上那些瑣碎而繁雜的阻礙,獲得治愈痛苦的力量。
指南二? 通過對人性的探討,引導我們從自身出發,進一步探尋幸福的含義
正是由于靈魂內在的空虛,人們才追求五花八門的社交娛樂消遣和奢華。使我們免于這種痛苦的防范措施,最好的就是擁有內在的精神財富。因為精神越富有,留給無聊的時間就愈少。
幸福主要是在于心靈的平靜和滿足。一個人的自身比他擁有的財產,或別人對他的評價更能帶來幸福。作者強調我們應該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思想,深入地了解自己,實現自我的內在的和諧,享受心靈的寧靜和歡樂。
指南三? 孤獨必將戰勝庸俗,在孤獨中獨立思考,與一切好的事物為伍
孤獨的思想并不庸俗,只有洞察到那些奧秘真諦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他。作者對旅行、閱讀、文學等方面都發表了獨特的見解,強調了獨立思考的重要性,閱讀與經驗之和,也比不上獨立思考。
正如我們讀了很多的書籍,自以為掌握了很多知識。這些碎片化的知識如同別人吃剩下的殘羹冷炙,在沒有被我們吸收利用并轉化為自己的思想之前,并沒有太過重要的意義。只有經過認真思考的知識才有價值。
書中還有太多深刻的思想和閃光的智慧,并不是短時間就可以翻閱讀完的,也不是寥寥數語可以評述的。
來領取這張通行證吧,學習與孤獨相伴,與自己獨處。當你迷茫、孤獨的時候隨手翻閱,或許會給你以智慧的指引和前行的動力。
我們在熱鬧中失去的,必將在孤獨中重新擁有。一天落幕,萬事退去,在無邊的暗夜里,只有你一個人,只有孤獨伴隨左右。此時的你是最真實的,而且最容易看清自己的內心。
孤獨的你倘若擁有豐盈飽滿的靈魂,也便擁有了這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