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文/板磚
意象對話心理學有一種分析人物的方法,就是把人物拆散,每個人有很多不同的側面,每一個側面就是一個子人格。每一個子人格又都跟外部真實的世界相對應,這就給人一種直觀的感覺,現實是被注定的,命運是被安排的。
“人生如戲”這樣一句文學用語更是很好的詮釋了這種命運是被安排的無奈感。人生就是一出戲,而這出戲的劇本就是自己的潛意識寫好的,戲劇的主人公就是自己,也就是子人格中占據中心位置的那個人。因為潛意識的力量很強,所以一般情況下是很難改變劇本的,而潛意識的力量之所以強大,是因為自己的不自知。多數情況我們都生活在既定的劇本里,雖然劇本是自己寫的,但是修改劇本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一種情況可以,就是此刻你的力量大于過去的決定力量。
一、劍氣縱橫三萬里,一劍光寒十九州
有了上面的理論支撐我們再來一起聊一聊電影《三少爺的劍》中的人物性格。故事的主人公當然是神劍山莊少莊主三少爺謝曉峰,謝家之氣全聚在他身上,自從第一代先祖自創劍法,縱橫天下三百多年,就沒有一個謝家子孫能駕馭那把神劍,只有三少爺劍一上手就人劍合一,自此十多年間歷經上千場大戰未嘗一敗,被天下人尊為“劍神”。
然而,忽然有一天三少爺迷茫了,隱姓埋名,銷聲匿跡。沒有人知道他去哪里了?更沒有人知道三少爺為什么這樣?或許三少爺在一統江湖的過程中,看過了太多的血雨腥風,做過了太多的斬草除根。他在他們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知道他是否也問過自己,“我為什么要殺人?”、“殺這些人干什么?”
無論如何,三少爺迷茫了。他開始懷疑自己的人設劇本,開始思考命運的安排。只是他暫時的力量還不夠強大,無法改寫自己的劇本。于是,他選擇了放逐。他放下手中的劍,他開始懼怕鮮血,他把自己拉到淤泥里。三少爺的心結就此結下,苦苦求索而不得。歷史及常識告訴我們,心結不解開永遠都不會過去,即使暫時可以遮掩,終究會是問題。
二、燕十三的孤與殺
“意象里的人物有輕重之分,不是每一個人格都能跟我們自身發生關系。真正跟我們關系重要的有兩類,一類是我們最喜歡的;一類是我們最討厭的?!?/p>
如果把三少爺作為中心人格,那么燕十三就是他的最討厭耶是最喜歡的那個子人格,也就是自己人格的一個側面。
無獨有偶,電影中的燕十三也確實是三少爺的影子,七歲練劍,悟劍道與十三,二十歲熟讀天下劍譜,縱橫江湖,未逢敵手。然后,他始終活在三少爺的光環下,無法擺脫。電影開場是燕十三與一個白衣刺客在橋上的打斗場景,一劍穿心高通被燕十三殺于橋下,此處沒有歡呼和喝彩,有的只是吃瓜群眾的一聲吆喝,“除了三少爺,沒人能使出這么快的劍!”
這一句好似一把尖刀插入燕十三的心口,痛不欲生又無可奈何。于是他拖著疲憊的身體向神劍山莊出發,他要結束自己的心結。他要拿回屬于自己的名。但是,當他知道三少爺已經死了37天后,他徹底崩潰了,他突然無所適從。他突然茫然若失,一下子沒有了目標。同時也宣告著他的心結永遠也接不開、過不去了。燕十三將永遠當做三少爺的影子活著。
失魂落魄痛失對手的燕十三決定自掘墳墓于苦海鎮后山,了卻此生?!八>?,也許只因為他殺了太多人,有些甚至本不該殺的人;他殺人,只因為他從無選擇的余地,他掌中有劍,他放不下這柄劍,別人也不容他放下這柄劍?!?/p>
燕十三的無敵是多么寂寞和冷血殺手的本性其實就是主體人格的一個子人格,也是三少爺最討厭的劇本設置。顯然,此時三少爺也沒有找到改寫劇本的力量,作為子人格的燕十三更是不可能了。他只能按照劇本演好自己的故事。
三、慕容秋荻的癡與纏
三少爺與慕容秋荻相愛相殺的愛情故事是整個電影的一條主線。而三少爺對慕容秋荻的三次拋棄構成了故事的矛盾點,演繹了一場凄美的愛情故事,與其說是慕容秋荻對三少爺的癡戀與糾纏不如說是作為主體人格的三少爺無法處理名與利、愛情的癡纏與宗族的羈絆。
-01- 他的第一次拋棄是為了拯救江湖。
三少爺與慕容秋荻自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婚禮當天三少爺無意間聽到了父親與準岳父的談話,了解到自己的婚姻里摻雜了一些功利因素在里面。這讓少年輕狂不諳世事的三少爺開始懷疑慕容秋荻跟他的感情。對于有著精神潔癖的三少爺來說,這不是他想要的純粹,又不知道如何是好,只好選擇逃避。另一個原因,板磚以為三少爺聽到了父親和準岳父的宏圖大志需要以犧牲更多人的性命來換取,這不是他所希望的。為了暫緩或者避免這種情況,他選擇了逃跑,選擇了不惜犧牲自己的愛情。
-02- 他的第二次拋棄是為了拯救愛情。
三少爺婚禮當天的突然消失對慕容秋荻的打擊很大,她始終想不明白原因。板磚真的相信他們的青梅竹馬是真的愛情,是純粹的沒有任何雜質的感情。沒有物質條件的摻雜,就是我知道你喜歡我,你知道我喜歡你的純粹感情。可以想象此時無論是三少爺還是慕容秋荻都是痛苦的,無奈的。當三少爺聽說她又要嫁人的時候,他知道她心里根本沒有放下,他不允許她委屈自己。同時,他又不想回到江湖,因為江湖里有他無法承受的力量。他在痛苦的掙扎中選擇了在她結婚的當天再次搶走了她。
但是,在三少爺無法打開自己的心結的時候,他又不知道如何面對她。于是他又選擇了逃跑。他以為拯救了自己的愛情,其實是事與愿違了。
慕容秋荻在承受了第二次拋棄后已然不是從前的小荻了,她的內心被憤懣和仇恨填滿。她發誓要殺了他,他是她此生最大的仇人。
正所謂恨之深愛之切。
-03- 他的第三次拋棄是為了拯救自己。
一個衣衫襤褸、步履蹣跚的醉漢在苦海鎮的大街上游蕩,他來到了一個風月場所,拿出一張銀票受到菇涼們的熱情款待,在醉生夢死了幾天后,銀票花光淪落為龜奴。又因為窩囊懦弱被命名為“阿吉”。沒錯這個人就是三少爺。在江湖上無法找打的答案在市井中可以嗎?
三少爺在風月場所認識了小麗,又陰差陽錯的認識了小麗的哥哥,挑糞青年苗子。三少爺在幫小麗討要嫖客錢時挺身而出硬生生地受了四刀。小麗感恩戴德希望用肉償,三少爺理直氣壯的拒絕了。三少爺加入了挑糞青年的行列,慢慢融入到了窮苦村子的生活了。
不久,慕容秋荻找到了三少爺,來到村子里接他出去。三少爺與慕容秋荻第二次破鏡重圓。然而,短暫的溫情過后是無邊的痛苦。慕容秋荻的居高臨下和野心,讓心存一絲幻想的三少爺徹底死心。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慕容秋荻所癡纏和索求的正是三少爺要摒棄的。理念和意識的巨大差距讓他們之間僅存的溫情蕩然無存。慕容秋荻那句歇斯底里的拷問讓三少爺心灰意冷,從此是路人。“明明是高懸蒼穹的太陽,你卻把它拉到淤泥里!”
這一次三少爺的逃跑是徹底的決絕。因為他意識到了他與慕容秋荻的癡纏,也是自己的一個心結,一直無法打開。如今她的一句拷問靈魂的話語,徹底打開了他的心結。對,我就是要把那高懸蒼穹的太陽拉到淤泥里,從此江湖與我更何干?
四、在罪惡中游泳的人,必將在悲哀中沉沒
在苦海鎮準備等死的燕十三偶然幫助小麗和家人打退曉月樓大老板的追殺,為表示感謝村民們帶上了禮物去墓園答謝燕十三,同時要求燕十三教阿吉(三少爺)武功,好保護村民不再受欺負。燕十三試過阿吉會武功,但是不肯碰劍,索性回絕了村民的請求。這時幾個道德綁架式的拷問徹底激怒了燕十三。
“你行走江湖不是要為民除害嗎?你這樣算哪門子俠客?”
“你會武功怎么不就教下我們呢?”
燕十三怒了,“你們這么多人,為什么自己不動手?為什么自己不幫自己?”最后優雅的回絕了他們。
“滾!”
雖然這是一群最底層被欺壓的老百姓的道德綁架式的拷問,但是也同時讓燕十三陷入了思索,什么是俠客?俠客是不是就要為民除害?俠客一定要殺人嗎?不殺人可不可以?
經過一夜的徹夜冥思,燕十三找到了答案,也打開了自己的心結。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燕十三不在是一個自私自立的人,從今天起,我將用我的余生干好事。”
燕十三的孤與殺,慕容秋荻的癡與纏都是主體人格三少爺的子人格,當初三少爺的命運里有著太多的力量在掣肘。有謝氏家族上下人等的身家性命;有神劍山莊江湖名聲的繼承和發揚;有一統江湖的霸氣和野心。在這樣的環境下三少爺的主體性格里有孤傲和殺戮,有對名的癡纏與羈絆??赡芩约翰恢?,但是他的潛意識已經譜寫好了他的命運與安排。
但是,當三少爺開始逐漸認識自己,逐漸認識到自己的主體性格時,他開始反思自己以及過去。但是,他找不到辦法和改變命運的力量。直到他的子人格分別找到打開自己心結的方法。慕容秋荻的癡與纏告訴他,身前名與利不過是過眼云煙,終歸塵歸塵土歸土;燕十三的孤與殺告訴他,在罪惡中游泳的人,必將在悲哀中沉沒。手中的劍能殺人也能救人。
至此三少爺徹底解脫,開始了改寫自己命運的征程。行俠仗義,整頓武林。
? ? ? ? ? ? ? ? ? ? ?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