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信息: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時間:2018年
作者簡介:尼爾·泰森,美國家喻戶曉的天體物理學家、科普作家、科普節目主持人,美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天文館館長,主持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
001宇宙沒有義務讓你理解;
002四種作用力:決定放射性衰變的弱核力,把原子核束縛起來的強核力,使得分子結合在一起的電磁力,把大團物質聚集在一起的引力;
003物理定律相比于法律的好處是,它們不需要執法機構來維護,因為你根本無法違反它。三個最重要的守恒定律:質量和能量的守恒、線性動量和角動量的守恒、電荷的守恒;
004光從宇宙遙遠的地方到達我們這里需要時間,如果我們向太空深處眺望,實際上是在從時間上往回看;
005引力是我們最熟悉的自然力,引力神秘的“超距作用”產生于每一點物質的自然效應,這種“超距作用”可以描述為:由物質和能量任意組合所產生的時空結構中的彎曲;
006任何沒有被銀河系束縛在附近的東西都將以越來越快的速度退行,成為時空結構加速膨脹的一部分,如今在夜空中可見的遙遠的星系,最終將會消失在可以企及的視野之外;
007至今我還不能理解,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歡化學制品,還有人要求食物中禁用化學物質,就我個人而言,我對無論存在于宇宙何處的化學物質都沒有什么不適,我最喜歡的恒星,以及我最好的朋友們,都是由化學物質構成的;
008在所有形狀中,球形最受簡單物理定律的青睞。對于龐大的宇宙天體來說,是能量和引力共謀將其轉化為球體;
009按照從低能、低頻到高能、高頻為序,來填滿正給電磁波譜,我們就有了: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和伽馬射線。今天,在光譜中的每一個不可見波段都有望遠鏡在運作,其中一些位于地面,但大部分位于太空。我們觀測宇宙使用的波長,跨越了從數十米的低頻無線電波,到不超過千萬億分之一米的高頻伽馬射線的廣大范圍,從而讓天體物理學的新發現永無止境。在我們的哲學中,我們現在所夢想的,是跨越空間、跨越時間的,一個豐富燦爛的天體和現象的集合;
010“柯伊伯帶”是一個布滿彗星的帶狀環形區域,開始于海王星軌道外,“柯伊伯帶”的一些天體沿著橢圓軌道進行時,也會與其他軌道交叉,這些天體中最著名的是哈雷彗星;“奧爾特云”比“柯伊伯帶”更遠,它的彗星可能從任何角度和任何方向進入內太陽系,20世紀90年代兩個最亮的彗星——海爾-波普彗星和百武彗星,都來自“奧爾特云”,而且短時間不再回來;
011木星以其強大的引力場攔住了許多彗星的去路,否則它們將會在內太陽系肆虐。木星充當了地球的引力盾牌,就像一個魁梧的大哥哥,讓地球擁有了長期(數億年)的相對和平和安寧;
012人腦只有1400克重,而它產生的思維活動卻能讓我們找到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則讓我感到自己很強大;
013 宇宙中最常見的活躍元素氫、氧、碳和氮,也是地球生命體中四種最常見的元素,碳更是生物化學的基礎。我們不止生活在這個宇宙之中,宇宙就存在于我們的身體之中;
014宇宙視角表明地球是一顆塵埃。但它是一顆珍貴的塵埃,目前,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宇宙視角使我們的眼界能夠超越我們的環境,讓我們超越尋找食物、住所和伴侶的原始需求;宇宙視角不僅包含了我們與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遺傳親緣關系,而且也珍視我們與在宇宙中任何尚未發現的生命之間的化學親緣關系,以及我們與宇宙本身的原子親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