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
他走進(jìn)了,喝了一口水,放下了書包。這樣平鋪直敘,顯得干巴巴,很難打動你我,那什么樣的文案可以打動人呢?
我們這里有四種方法。
一、形象對比
將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把不熟悉的事物變成熟悉的。
二、調(diào)動感官
調(diào)動你的視覺、味覺、聽覺、感覺來描繪你所看到的景象、品嘗的味道、聽到的聲音,內(nèi)心的感受,能讓人身臨其境。
三、動詞加名詞的句子
栗子:吃一頭十二小時前還在散步的牛
四、具象化的描述
一如開頭這句,他走進(jìn)了,喝了一口水,放下了書包。具象就是,把人物、景象的動作細(xì)節(jié)描繪的更加清晰。
感
我們對于抽象的、數(shù)據(jù)的事物很難產(chǎn)生共情,越是具體的、細(xì)節(jié)的描述,越是能打動我們。情緒的牽動,往往帶有它的目的,比如銷售文案,它引導(dǎo)我們決策購買,小說文章,它讓我們感同身受。
文字是作者的畫筆,是攝影家的相機(jī),它將一幅幅畫卷用一顆顆漢字,一組組詞匯,徐徐展開。
思
文案和文章不同,卻又相通。人們喜歡生動有趣,喜歡畫面感,是天性,作為作者,我們要做的是滿足他們。
《奇葩說》辯手邱晨曾說過,當(dāng)你在他人介紹不熟悉的事物時,用熟悉的事物做比較,人們可以秒懂。大導(dǎo)演在拿著《霍比特人》的劇本找投資時,是這么介紹給中國人的,這就是西方版的西游記。
有時候,動詞+名詞的簡短句子,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曾經(jīng)有這么一個廣告,一只雞背著一根大蔥,跨過千山萬水,躲過惡犬的圍堵,來到了它的目的地——一家烤串店。這個海報就可以配上:吃一只二十分鐘前剛剛跑到的雞
另外,利用這些方法寫作的時候,無一例外的要考慮你的讀者,他們的偏好,文字越容易懂,傳播的越廣泛。
行
小練習(xí)#具象寫作#
杯子落地,碎片散了一地,“拿個杯子都拿不穩(wěn),要你有什么用?”父親望了一眼小女孩。女孩頓時紅了眼眶,微微揚(yáng)起頭,淚珠順著臉滴落下來,打在破碎的白瓷片上,仿佛聽見“啪”的一聲,心微微裂開。她伸手去撿地上的碎片,一抖,手破了,血珠頓時從指尖洇開。父親沒有看女孩一眼,昂頭悶下杯里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