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義學習?
學習并不是課本知識的復述,不是習題集的完成,而是通過各種途徑增加知識或技能的過程。
學習力本質上無非是培養孩子終身學習的能力,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動力。
游戲vs學習
正反饋、鼓勵、隱私和尊重
壓力、被公布、沒得重來
在學習中,人需要有端正的學習的態度,需要對考試嚴肅的態度,但是對考試的結果無需太在意,孩子如此,家長更應該如此。
學習力培養無非是家長應該給孩子放松、安全、愉悅及自己可掌控的學習環境。
學習動力的三元(用媽媽健身的過程做例)
自主性:比如對寫作業的步驟和結果負責,先寫數學還是語文?沒寫完會怎樣?可能會有反復,可以通過親子溝通和體驗不斷達到目標。
價值感:(被需要,我有用)比如薇姐的圖畫絲巾(畫畫),比如兒子做英文導游(英語),博物館地理知識普及給媽媽(示弱)
成就感:(我能行)自信
外部動力(獎勵,稱贊)總是先于內部動力(自驅力,自主性)出現。四年級之前孩子主要靠外部動力,不過需要適當避免外部動力(獎勵)等的負面作用(沒得到時候的焦躁)。承認堅持學習(堅持健身)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分享感受,挫折感,成就感和價值感。
感覺:1-肯定及贊揚-成就感-保護和鼓勵-興趣-聯系與陪伴-習慣
2-否定與批評-挫折感-比較和強制-無趣-施壓和懲罰-放棄厭惡
如果孩子的確有缺點(特長),討論的出發點應該是爸媽自己的感受及過程的表達,而不是直接給予標簽式的評定,拿出來比較。
家長應該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可以犯錯,可以重來,學會控制父母自己的焦慮和壓力。
我們可以做的努力,親子間多交流,多討論!做真實的父母比完美的父母更可貴,只能通過不斷學習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