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今天的晨讀題目------《怎樣影響他人的行為,讓更多人愿意聽你的?》真是打臉!因為,在我們這個三口之家里,我的橫向領導力爆弱無比。因此,晨讀分享的哈佛大學教授羅杰·費希爾的《橫向領導力》這本書的內容簡直讓我如獲至寶。該書主要提到如下三個內容,分別是四步思考、明確方向、合作技巧。
①『四步思考』
我們家出現問題時極少能達成真正意義上的溝通,常常是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大家誰也不服誰,很難達成一致。合作之所以難,不僅是因為我們在討論問題時,都喜歡“嗖”地一下跳到結果,直接提出自己的觀點,而且在于矛盾主體各方都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從“達成共識”這么關鍵的一步想問題。書中的解決方案是,如果想潛移默化地引導對方與自己步調一致,只需采取4個步驟,分別是:
001 問題:現在的問題是什么?
002 原因:為什么會出現這些情況?
003 策略:應該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004 行動:具體有哪些行動步驟?
這個“問題-原因-策略-行動”的思考模型,可以應用在許多合作場景,模型還可以循環使用,如果依然達不成一致,就再回到模型的第一步,問題變成“為什么現在有分歧?”直到達成一致為止。
②『明確方向』
即使親如一家,家庭成員個體之間還是難免意見相左,在沒有從屬關系的情況下,要想有效引導別人行動,關鍵在于大方向保持一致。
明確方向有兩個方法:
方法一:了解任務背后的原因。
最好少用布置任務的語氣,多和家人解釋“我們為什么要做這件事”。這點我深有體會,先生、孩兒反對我常常是反對我的表達方式。孩兒就曾明確抗議過我的講話口氣不對。
方法二: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目標制定中。不要獨裁!
③『合作技巧』
主要有三個。
技巧一:開放提問。
盡量少用封閉問題,多提開放問題。封閉問題會讓對方不舒服,感覺你在挑剔和命令他。不如用開放問題替代更婉轉、更易于讓人接受。
技巧二:保守作答。
提出建議時,最好避免絕對化語氣,讓對方感覺到攻擊性和壓迫感。相應的,保守作答則可以留下選擇余地,讓對方感覺更舒服。
技巧三:率先行動。
運用心理學的責任擴散效應”,以身作則讓家人參與家務。事實證明這的確是引導孩兒整理房間、物品的一個屢試不爽的好方法。她的原則就是我不收拾、她就不收拾。
總之,運用好影響家人的三個關鍵:
第一、用“問題-原因-策略-行動”這四步模型來幫助思考,讓合作變得更有條理;
第二、告知家人任務目的,或全家參與目標制訂,擰成一股繩;
第三、使用開放提問、保守作答、率先行動這三個技巧,發展出橫向領導力。
希望我的家庭關系能由此得以改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