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點多,我坐上了前往洛陽的高鐵。
車上的人很多,大家彼此默默無語,亦或是看手機,亦或是閉目養神。
隨著車體不斷加速移動,窗外無數燈光一閃而過,渾身疲倦襲來,我閉上眼睛,很享受這短暫的休閑。
省會城市里快節奏的生活,總是會感覺莫名的急躁、煩雜,周圍的喧囂很難讓人心情平靜如初,有時候,我們需要休息。
并不只是單純的不上班,是遠離浮躁,找一個可以讓心里平靜的地方,沒有牽掛。
高鐵列車很平穩,時間過得很快,幾乎還沒有完全適應車上的環境,就已經到達了目的地,出了高鐵站,夜色如水,下車的人流慢慢分散開來,周圍一片寂靜。
在地圖上,知道在洛陽高鐵站的南邊就是著名的龍門石窟,下意識的望去,一片漆黑,雖然是意料中,但還是隱隱有些失落。
本想打車前往預定的酒店,但是查了手機,有一輛夜班公交恰好經過,這輛車也正好就停在不遠處的站臺。
晚上乘坐公交的人不多,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位子,望向窗外,路上行人寥寥,夜色中的安靜,讓人心情舒然。
來到預定的酒店前臺,對方是一個小姑娘,在看手機視頻打發著無聊的時光,打了招呼,我拿出身份證,對方熟練的辦理了入駐手續,點頭示意,沒有多說話。
并不是只有熱情才能客人感到舒服,有時候彼此保持一定的距離才會如此。
打開房門,燈光不是很亮,是溫馨的暖色調。房間內的設施很簡單,一張床,兩把椅子,一個茶幾,一個電視柜,墻面貼著藍色壁紙,看起來有一些夢幻。窗外是一個大院,整齊的停著幾輛汽車,夜色下無人走動,很安靜的一個住所。
(一)牡丹
每年春天,洛陽都會有牡丹花展,一時間游客云集,賓朋滿座。
在鄭州多年,洛陽近在咫尺,但是卻很長一段時間里沒有來過洛陽。
因為太近,總以為自己可以隨時前往,反而遲遲沒有行動。人有時候是不是很可笑?所以當去過杭州,南京,武漢等之后,卻發現洛陽依舊還是一個陌生的地方。
后來因為讀《三國演義》,想去拜一下關二爺,隨性買了車票西行,在關林待了兩三個小時后,才恍然想起來,時值春天,怎么能不看洛陽牡丹?
但是由于前天一場小雨,讓牡丹一夜之間花殘凋零,以至于在關林,我只看到大片綠植,后來注意到旁邊的標識牌子才知道,原來這就是牡丹。
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餐后,打車來到隋唐遺址植物園,園子很大,但幾乎看不到遺址,更多的是植物,而植物則以牡丹為主。
洛陽牡丹甲天下,這話應該是不虛的,眾人皆知的牡丹因為不屈權貴而被武則天貶至洛陽的故事,讓其本身就賦予了更多人文色彩。在園中,成片的牡丹花團錦簇,群芳吐艷,紅艷似火,花白如雪。雖然不是周末,賞花游人,依舊絡繹不絕。
沿著蜿蜒曲折的小路前行,綠樹成蔭,微風拂面,良辰美景中,讓人暫時逃避了世俗的紛擾,生活節奏變得緩慢,或許這就是旅行的目的吧。
洛陽牡丹有很多個會展場所,王城公園,國際牡丹園、國花園等,在洛陽很多景點中,都可以看到牡丹的影子,作為一個城市的象征,牡丹之于洛陽,早早超出了觀賞植被的含義。
(二)麗景門
洛陽是一個古都城市,但是卻沒有了昔日一般的尊貴地位,也不如西安、北京、南京等古都城市顯赫。
僅僅作為河南一個二線城市,洛陽獨守方寸,沒有了繁華壓身,倒也落得一個逍遙自在。
與其他同是古都的大都市相比較,洛陽安靜了許多,人口較少,節奏緩慢,更貼近生活。
穿越麗景門,眼前是一條步行街,也叫西大街,兩旁的商店鱗次櫛比,商品琳瑯滿目,市井之風撲面而來。如果說洛陽龍門石窟、白馬寺這些景點讓人敬仰,那么麗景門這樣的地方,則讓人感到無比親近。
這里往往是了解一座古城最好的處所,無論是吃喝還是特色產品,行走之間總能讓人感到驚喜,流連忘返。
如果感興趣,可以花錢買票登上麗景門城墻,收門票的是一個老奶奶,我在網上訂的門票較便宜,但老奶奶卻道不會用二維碼驗證。隨后她說,你把網上的退了吧,我按照網上的價格賣你。
城墻很短小,遠沒有想象中的雄偉壯闊,在這里,主要是看城樓。在一處,看到很多人在拜一尊神像,神像年代看著比較久了,有些破舊,好像沒有人打理,但是香火很旺,可以看到游人很虔誠的跪拜,祈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結,并不會因為外出旅游就真的把一切放下。
在城墻的一個房間里,介紹了定都洛陽的王朝帝王,每個帝王均有一張畫像,畫像下面是介紹,掛滿了整個屋子墻壁。朝代的興旺更替,洛陽一直默默都在做著見證。
(三)步行街
步行在西大街上,臨近傍晚,街道兩旁的商店愈加熱鬧起來,牡丹餅、牡丹糕、牡丹酥等極具洛陽特色的產品隨處可見,不翻湯、洛陽水席的招牌不時映入眼簾。
還有許多文藝范十足的精品店,擺滿了各種洛陽特色的工藝品,洛陽龍門石窟的明信片,麗景門的木雕、唐三彩的陶器等,服務員一般都是懶散的坐在收銀臺后面,抑或玩手機,抑或看電腦。任憑顧客進進出出,隨意挑選,沒有交流。
當顧客詢問時,她們也會笑意盈盈的簡單回應,沒有過分的熱情,沒有刻意的客套,一切都是如此隨意。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如此何嘗不好呢?!
夜幕降下,西大街上燈火璀璨,愈加熱鬧,兩旁的飯館開門迎賓,飯菜香飄四溢。在一家賣不翻湯的店鋪面前,食客交過錢后,自取湯餅,隊伍排了很長,已經取過湯餅的人沿街邊落座。
由于位置緊張,有的人不得已,只得把湯碗放到凳子上,自己坐在另一凳子上,彎腰食用,盡管不方便,但是美味讓人忽略了這一切。
西大街盡管破舊,但很接地氣,沒有拒人千里的冷傲,一切都觸手可及,這種溫暖的距離,是光鮮亮麗的新城區無可比擬的。
走到盡頭往北一拐,豁然看到一排排的大紅燈籠高高掛起,到了十字街,這里是專門賣小吃的所在。
與西大街不同,十字街兩旁擺滿了流動攤位,供應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吃,長沙臭豆腐、手工冰棒、網紅小板筋、臺灣鹵肉飯、永香卷面筋等讓人眼花繚亂。
人潮涌動,川流不息,大家在美食面前睜大眼睛,一一瀏覽,看到心儀的美食時總會禁不住兩眼放光,攤主熱情招待著每一位顧客的要求,在攤主后面,往往會有幾張凳子和一個折疊桌,給食客提供安心享用。
無數人在這里享受著美食帶來的快感,快樂寫在每一個人臉上,所有的煩惱一掃而光,抑或,這才是生活本來應該有的樣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