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游記—文化印在城市的每個角落

鄭州

? ? ? ? 已是子夜的鄭州,帶有輕霾的夜空,即使是陣陣褪去熱氣的涼風也不能使之驅散。空氣中散漫著啤酒與燒烤,夾雜著嘈吵與喧鬧,讓本該安靜的城市,顯得喧熱非凡。或許,這就是我對鄭州的第一印象。第二日,會議結束后,走在酒店附近的街道路邊想感受一下鄭州的人文氣息。街旁行走無序的車流,帶來股股熱浪,并不能減退游散在路旁的小商販、孩童、老人、孕婦。小商販們不斷的吆喝聲,孩提們朗朗的笑聲,以及各式人們的談話聲,讓矗立在人民路上粗壯的大樹好像也在談論什么。行走的不遠處,隱約看到一處,沒有超過膝蓋的低矮土坯。走進,雜草搖曳在晚風,幾個現代字體生硬的嵌在土坯中“亳城古城遺址”,調皮的孩童們追逐在其上,傳來的笑聲,不禁一股悲傷之意油然而生。3600年前的鄭州是商文化的發端之地,亦是中華文明的啟蒙之地。閉目,笑聲與車流聲在晚風中回蕩,仿佛種種景象顯現在眼前,繁華與喧嚷的商街,絡繹不絕的行人,甚至戰亂與破敗的城墻。在歷史的進程中,古遺址在風中被慢慢啄噬,重重景象也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里,或許幾個看起不自然的現代漢字,讓殘留的氣息停滯在城市的一角中。繼續慢行,霾濁空氣讓街邊路燈提前逐一照亮,無序的街道,無序的行人,無序的車流,卻能正常的運行著。形色的燈光穿透濁氣,點亮了夜空。此刻,眼前不再有低矮的土坯、污濁的河流、破舊的民房,相反,高大的地標建筑、閃爍的商業牌匾以及如意湖畔歡快的歌聲讓鄭州城如音符般律動起來。

草木之伯

登封

? ? ? ? 時間的限定,第三日,我們準備前往登封少林寺,去感受少林功夫與文化。從鄭州到登封的車程大約需要2小時左右。本打算欣賞沿途的中原嵩山腹地之景,卻被輕濁的空氣,帶來種種睡意。中途醒來后,路邊各式少林武校的廣告牌,映射了多少年少行俠仗義的少林夢。可以說,少林文化已開始浸潤在仍帶困意的身體之中。來到景區,遠處就可見雙手合十的少林僧人站像灑脫在正陽中。

草木之伯

? ? ? ? 少林寺在嵩山自然景區中,盡管已是午時,天氣并不是很炎熱。進去后,景區的游客不是很多,同大多景區一樣,小商販們買著各種與少林有關的紀念品,遠處傳來的佛音大悲咒與電影《少林寺》主題曲《牧羊曲》交錯,讓心境更快融進著少林氛圍中。各種與少林有關的主題,微妙的涂畫在路旁墻上,大多是展現少林功夫,有童子功、有猴拳等,與之相對的是仍在修建各種工程,揚起的塵土,卻別有意境。路旁馬步位的小和尚石椅,甚是可愛。蓮花形的石磚間斷出現在步行路上,可想設計者多么用心將少林文化滲透在嵩山個每個角落。來到主景區,首先就是千萬懷揣少林夢、功夫夢或是虔誠佛教徒必去之地,素有“千古一剎”的少林寺。密林繞紅墻,煙霧繚鐘聲,建于北魏的少林寺并沒有因時代的變遷而減退佛學氣息。門額上康熙提有“少林寺”的字樣,雖已穿梭幾百年的歷史隧道,但仍不乏皇家之風賦予的靈氣。同大多的佛教建筑一樣,基本都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等的佛教建筑格局。輕踏青灰色蓮花型的石磚,仰望深褐色古樹午后欲吐的新芽,禮拜自唐至今200多座磚石構建的塔林,佛文化在少林功夫的承載下,深深印在嵩山的每一個事物上。

草木之伯

? ? ? ? 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正如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人生的抉擇中,人們總容易在在十字路口提出“敢為路在何方?”的困惑,正如我們行程的經歷一樣,在面對如何去三皇寨的時候,不知是坐纜車還是步行。生命的精彩就是因為前途的路永遠是未知的,卻無時不出現可值得欣賞,可值得反思,可值得學習的景色或事物。盡管我們放棄了選擇纜車的形式去領略嵩山的景色,選擇炎日下步行曲延的小路,但是結局卻令我們開悟很多。三皇寨屬于嵩山少室山系,以峰怪、路險、石怪、景秀而著稱。傳說夏禹的第二個妻子涂氏,居住于此。因此,很值得去欣賞和游玩。已是未時,正是一日中最熱的時刻,此時的山路只有兩支疲乏的影子,仍然無知的在沖著三皇寨行去。汗水不停的流淌在兩頰,總想著好不容易來一次,即使累垮,也一定要盡可能飽覽嵩山之景。

? ? ? ?或許,這份貪念總會被佛環境的“放下”熏陶而逐漸消磨。又或許,即使沒有路標的山路讓前途一無所知,卻早已被佛文化的“緣分”安排好一切。偶遇從山上下來的少年,皮膚黝黑卻不乏精煉之氣,雙立似箭的眉宇散發一股堅定與執著。疲憊的我們前去詢問前面路途的情況,后得知想要飽覽三皇寨來回至少要4-5個小時左右。時間再次限定行程,我們準備原路返回。在返程中,不時和幫我們的少年,詢問著三皇寨的風景,以及來次的目的。也許,最美的風景并不是你所看到的,而是你與我在聊天中自我的無限想象。得知少年前來嵩山,是為了追求少林夢,并且做好最堅定的信念去實現自己的夢想。談及各自夢想時,卻無意中發現少年的身影已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中。再次回到主景區中,被成群結隊,統一著裝的少年們所吸引,小到6、7歲,大到17、18歲,走在景區中的另一側空曠之地。原來,有所武校辦在景區中。盡管少年們看似有年齡之差,但不難發現黝黑的皮膚,精瘦的身軀,略帶殺氣的眼神是他們共同之處。快速整齊的步伐,像是軍隊管理,將我們的散慢很快甩開。由于時間還較充裕,我們短暫的欣賞了武館內由13歲左右孩子表演的少林功夫。盡管只有30分鐘,卻觸發了內心曾想行俠仗義的記憶神經,也觸動了雙眼淚水的涌發。想起來時路旁各式少林武校的廣告牌,想起前往三皇寨半途中的指路少年,又想起為追少林夢成群結隊的少年們。年少的他們舍棄校園純真的青春生活,卻用幼小的身心承受追求少林夢所要付出的無數汗水與痛苦。少林夢是美麗的,也是精彩的,但在這群少年中,又有多少人可以有勇氣,有力量去承擔這一份華麗之夢下的痛苦與磨難。慢慢地,我們也離開了景區,輕霾漸散,回頭再看來時挺立在烈日下雙手合十的僧人站像。西邊落日,拉長僧人站像的影子。不禁想,少林的少年們,或許會在佛味十足的氣候中覺醒與頓悟。

? ? ? ? 離最后一趟由登封到洛陽的班車還有2小時左右,因此我們決定趕去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的代表之一嵩陽書院熏陶宋明理學的歷史氣味。嵩陽書院與應天書院、白鹿洞書院、岳麓書院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其中,嵩陽書院是宋明理學的發源地之一,大學者范仲淹、司馬光、朱熹等在次講學,除此也有“二程”之稱的程頤、程顥講授“洛學”10余年,可想此地沉淀不少文學與歷史的精華。乾隆御筆的門匾“高山仰止”方正中和的掛在書院牌坊上。曲直不做修飾的道路,兩旁栽有整齊有序筆直的松柏。凹凸不平的石階與之相接,偶有雜草生于縫隙中,乍看像是失于常年維修,但這份滄桑保藏當年多少學子苦學于此,多少賢人談笑風生于此,多少圣人思辨于此。零星剝落的朱紅色古漆與青灰色的石磚,讓書院彰顯一份時空之魅,古樸雅致,大方不俗。走完短暫的石階路,眼前是黑底金字“嵩陽書院”的門額。這四字是現代書法家宋書范仿蘇東坡墨寶而成,雖已經現代之手描摹,但不失東坡書法用墨豐腴,筆畫舒展,略帶嫵媚之色的韻味。門兩側的柱聯則是由乾隆皇帝所提:“近四旁惟中央統泰華衡恒四塞關河拱神岳,歷九朝為都會包伊洛瀍間三臺風雨做作高山”,妙語介紹了嵩山及嵩陽書院的地理位置。其中,看到“近四旁”、“惟中央”,竟想起《內經》中岐伯曰:“脾脈屬土,位居中央位孤臟,以灌溉四旁”。可想,中醫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歲月刀割,卻抹不掉記有玄宗煉丹故事的大唐碑石質的細膩,文字的優美以及歷史的沉淀。已是下午5點左右,書院里幾乎沒有游客。靜謐的氛圍,恍然間讓時間凝固。古舊的環境,瞬間又讓時空逆流。講堂里,孔子剛與子思、顏子論語一番。杏壇邊,程頤、程顥將要給眾多學子講授“洛學”中“天下之定理”的內涵與外延。厚重濃郁的文學電流形成的各種網絡,無不擊發思緒間碰撞。我想,閱世幾千歲的三位“將軍”松柏更有感觸吧。時間荏苒,雖在書院不到一小時,但甚覺數千年的文學歷史讓時間變得那么飽滿與充實。

草木之伯
草木之伯

洛陽

? ? ? ? 趕著最后一趟前往洛陽的班車,我們離開了登封。來到“洛河之陽”的洛陽城已是傍晚8時有余。街邊牡丹花樣的路燈,何嘗不是洛陽給游客的第一張明信片。牡丹花有“花中之王”之稱,雍容、絢麗的體態與姿色常象征富貴與繁華,但遺憾的是,又有幾人能曉牡丹也有“威武不屈”的大丈夫氣節。還記得《鏡花緣》里描寫武后在臘月里下傳“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的淫威,群花大開似錦繡,唯有含苞未發的牡丹竟遭炭火炮烙而貶于洛陽城。鳳凰涅槃,或許,正是因這份苦難與堅定,才讓牡丹蛻變如此高貴與炫麗。

? ? ? ? 安置好行李已是夜晚9時,沒有吃晚飯的我們,準備夜逛洛陽城。有句俗語“不到麗景門,枉來洛陽城”,誤打誤撞,出租車司機將我們送到麗景門附近。不遠處隱約可以看到燈火輝煌的洛陽天堂。眼前,紅色燈籠高掛在小吃街的兩邊,人來人往,不乏攤主賣力的吆喝聲,穿梭在人海中,食物間碰撞出的美味與聲音,無不牽拉胃脘的作響。繼續前行,看到一面紅底黃字的旗子“獅子頭-洛陽水席”,與之相印的是黑底金字的門匾“獅子頭”,古香古色的門面設計,想必是個老字號。洛陽水席與牡丹、龍門石窟被稱為洛陽三寶。因此,我們決定品嘗洛陽水席。在老板的推薦下,我們點了一套價值59元的洛陽水席套餐,印象中有牡丹燕菜、連湯肉片、小酥肉、山楂湯等6個菜。每一個菜都有湯,這是水席的一個特點,除山楂湯外,每一個菜不乏胡椒辛辣之味。胡椒種植發源于印度,在洛陽水席的廣泛使用,不難想象當時中原地區的開放與發達程度,也不難聯系到在佛法傳入的同時,或許胡椒也隨之而來。雖然只有6個菜,但每一個菜多是葷素搭配,口味更是酸、甜、辣、咸俱全。其中,牡丹燕菜更是水席的代表。相傳這道菜的創作仍與武則天有關,但具體的情節與故事早被這咸辣相宜,爽口的白蘿卜絲拋之腦后。吃完水席后,已近子時,閑游在麗景門的街道中,大多數商店都打烊了,但也不乏幾位夢想創業的小伙們仍然在熱情的買著自己設計的紀念品。一陣夜風,吹散街邊游客丟棄的廢物,商鋪外紅底黃字的旗子四處擺動,人越來越少,商鋪打烊的越來越多,也該回去休息,重溫今日所見所聞。

草木之伯

? ? ? ? 昨夜的小雨,褪去洛陽連日的悶熱,雖仍是陰天,但透徹的天空與清爽的天氣很適合今日的行程。龍門石窟是我們的第一站。龍門石窟與云岡石窟、莫高窟是我國有名的三大石窟。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時期,后經五代十國,隋唐及宋朝400余年的不斷擴建,使之成為中國石刻的藝術寶庫之一。伊水中流,將景區主要分為西窟和東窟。我們先進入西窟,也是石窟數目做最多的。風化、溶蝕以及人為因素,讓眾多石窟都不同程度的遭到損傷。雖然每個石窟都有自己建造的故事與特色,但也存在很多相似之處。部分石窟外面的窟面以皇宮或寺廟的殿堂而形制。在石窟內佛像的構建中,也多為一佛二比丘二菩薩的設計風格。線條流暢、飄逸的服飾讓端莊優雅的佛像栩栩生動。殘缺的壁畫,不乏精細勾勒出的形態與眼神。在西窟中眾多石窟中,規模最大,最為有名的當屬奉先寺,又名盧舍那大佛像龕。經數十個石階攀爬,腳步卻因眼前氣勢磅礴的景象而停止,猶如股股電流觸及肌膚,甚則不能自動,虔誠的仰望在諸佛面前。似蓮花寶座的露天石窟,將9座高大、精美的雕像供托于上。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的佛像布局也使奉先寺成為龍門石窟最具藝術代表的石窟。中間坐佛即是盧舍那大佛,相傳面容依武則天而建,海螺樣發髻,新月般眉宇,豐頤秀目,嘴角微翹似笑,身披通肩式袈裟,微露前胸,衣紋呈水波狀簡潔流暢,消失的雙手或許右手為施愿印,左手安放在左膝,神態怡然,盡顯東方女性溫文爾雅獨特魅力,同時又將睿智慈祥的佛光照亮凡人心田。在左為老成持重的迦葉,殘缺的輪廓,依稀可見拈花微笑的雙唇。在右為溫順聰慧的阿難,整個輪廓保存完整,雙目溫柔似蓮,神態虔誠。再左右對稱為頭戴寶冠,身披瓔珞的菩薩,雄健英武的天王以及面容猙獰又帶正氣的力士。整個8座雕像,與廬舍那大佛構成一幅姿態飽滿、情態豐富、生動活潑的佛界景象。心有不舍離開盧舍那大佛,前往東窟。與西區的石窟相比,東區的石窟數目及代表作明顯減少。有個觀景臺可以完整的飽覽包括盧舍那大佛在內的西窟各樣景色。伊水中流,望之若厥,龍門之處又有“伊厥”之稱。青色緩流的伊水透徹寧靜,宛如明鏡,更加彰顯盧舍那大佛悠然自得神情。

草木之伯

? ? ? ? 繼續前行,則是為紀念白居易而建的白園。提及樂天,或許,僅記得“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琵琶行,也忘不了“可憐九月初三夜”的暮江吟,但不曾知曉“借問空門子,何法易修行”的頓悟,也沒有品讀“普勸法界眾,但念阿彌陀”的虔誠。進入白園,鳥語傳林間,魚泡吐清溪,花香散亭臺,碑碣生青苔,樓閣與廊廡,幽靜禪繞。東窟位于的東山又稱香山,白居易修寺于上,古稱香山寺。寺內青煙繚繞,鐵銹色的古鐘閑置在一處,無人問津。駐足在刻有樂天先生詩句的石刻前,感受每一句里的情景與韻味。共用3小時左右,我們游玩了龍門石窟及白園。伊厥的自然之美,石窟間厚重的佛教文化,白園里清新的詩歌氛圍,值得畢生感受與學習。

草木之伯

? ? ? ?與之相遙望的是,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白馬寺建于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興建的第一座寺廟,有“祖庭”之稱。因竺法蘭、迦葉摩騰用白馬馱經有功,而取名白馬寺。寺門外近年修的一門三洞石牌坊并沒有向游客開放。左右對稱的綠植與朱紅色墻相印,讓即使經歷數千年的白馬寺仍是生機無限。兩匹同真馬大小的石馬左右各一,呈低頭馱經狀,形象溫和可愛,又不乏堅韌耐勞的品質。門額也是黑底金字“白馬寺”,由書法家趙樸初所提,字形秀逸端莊,寬舒恬靜,與白馬寺寧靜祥和的環境相襯。同少林寺等眾多寺廟一樣,白馬寺建筑也包括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等。赭黃色的凌霄花,得柏而上,盛開在寺廟的上方,高不可及。初開的蓮花,紅白相間,碧葉相連,真有一種“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感覺。熊熊火焰炙烤著香灰將滿的銅爐,信男善女虔誠禮拜于前,渴望能得到千年古剎的福佑。嫻靜祥和的氛圍,總讓人忘卻時間的存在。想著洛陽城是多么幸運,我們到了龍門站結束了我們三日河南之行。

草木之伯
草木之伯

? ? ? ? 在回京的路上,一直在想倘若有人問我“河南給你的印象是什么?”。一直不知怎么回答,現在我想已經有答案了。河南是中原文化的發祥地,深受儒道佛三教的影響,而這三教與當地本土文化的融合、碰撞形成了賦予韻味和特色的文化。而這樣的文化又像似一枚印章,無時無處的不將這座城市所擁有的自然風貌、歷史特性、人文習俗等,印刻在居住于此的人們或事物上,甚至每個角落。即使城市發生演變,亦是他或她已經不居住于此,印刻在城市或身上的文化印章也會呈現出自我的特色與韻味。但有時,文化這枚印章也會殘損或是革新,使之印刻在城市或是事物上的印發生變化。因此,如何保護及做好這枚印章,無不是這個城市發展所要思考的問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寫于2015年6月5日 ?北京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835評論 6 53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676評論 3 41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730評論 0 380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118評論 1 31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873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66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330評論 3 443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82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036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46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25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75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7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84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53評論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751評論 3 394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016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