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給美國的D小姐發郵件,收到自動回復,說正在旅行。后來才知道,她是去了內華達沙漠里的Burning Man(火人節)。這個活動我沒參加過(很想去體驗一把!),根據別人的描述和網上的資料,感覺定義似乎很模糊。有說是裝置藝術節的,有說是狂歡節的,更有人直截了當地說是個瘋子大聚會的。類似這樣的活動在美國還有好些,例如Electric Zoo和TomorrowWorld。這類活動的參與者,大致可以分三類:文藝青年、藝術家和創業者。
我記得一部關于谷歌公司的紀錄片里提到,谷歌的兩個創始者Larry Page和Sergey Brin之所以選中Eric Schimit做他們的CEO,就是因為在那一群傳統的西裝筆挺的職業經理人當中,Schimit是唯一去過Burning Man的。硅谷有非常濃厚的“創業-藝術”氛圍。創業者們往往對藝術情有獨鐘,在灣區,受科技公司青睞的藝術家多如牛毛,比如最著名的那個“涂鴉換Facebook股份”的David Choe,他現在手上的股票市值已經超過2億美金。
我覺得在這當中起作用的,是“認同感”。藝術家和創業者這兩者都需要天馬行空的想象、盡可能把想法實現的執行力和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偏執態度。只有“氣味相投”,使得某兩類人能夠分享同樣的喜好和價值觀,他們才容易成為知音。如果有共同的利益驅動,便會促成商業合作。
說這些,是因為晚上與朋友ZDS君聊出一個想法。等日后喜柚達到一定的用戶規模,可以用“去中心化”的思維,以類似Airbnb的方式來運作線下部分——方便起見,姑且叫它“XIU time”計劃:
比方說,如果我是一位喜柚用戶,購買油煙機之后,我可以選擇把我家的廚房放到XIU time上去。XIU time派專業攝影師上門拍攝我廚房的照片,并記錄下面積尺寸、裝修風格和家庭地址等數據,傳到XIU time的網站上。假使消費者老倪對喜柚感興趣,家里有個15平米的美式風格廚房,想感受喜柚裝在他家廚房的樣子并且希望上手試用,他就可以上XIU time網站,輸入15平米、美式風格和他當前的位置,就能夠找到離他最近的、對他最具參考價值的家庭,看過照片約好時間后上門拜訪。要是老倪到我家廚房看過之后下單購買,那么我會從喜柚公司這里得到一定的分賬,所以他“蒞臨視察”的時候我必然客氣招待,不厭其煩地講解。
這樣一旦鋪開,喜柚可以在全國范圍內節省巨額的線下店面和售貨員的成本(雖然專門的體驗店還是不能沒有),老用戶通過喜柚得到經濟利益和社群成就感。對新用戶而言則降低了他們的購買風險,并且結識了有共同審美、都對創新產品感興趣、房子大小差不多(意味著經濟能力差不多)而且還住在附近的新朋友。
這個模式的好處在于,在增加了總體利益的同時沒有使任何一方產生損害。也就是說,這不是一個“零和游戲”,而是一個社會協作產生新價值的例子。而這整件事的核心,其實也是喜柚與用戶、用戶與用戶之間的“認同感”。我跟老倪一描述,他非常喜歡這個主意,激動得連連叫好。
今天是9月10日,我微信祝爸爸教師節快樂,他回了一句,“謝謝!教師節跟油煙機好像也有關聯?銷量一下子上去啦!”我上網一看,果然眾籌進展不錯,昨晚才145%,今天就173%了。查看得比我還積極,看來爸爸對于這件事的“認同感”也不低,哈哈。
(每日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