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的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 ? ? 青春年少時讀“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句時,覺得費解,費解之處就在尋尋覓覓,尋覓好解,只是尋覓下面緊跟著冷冷清清是何意呢?說到尋覓,那么下句該說尋找什么吧,又沒有。其實,人尋覓的不光是東西和情感,也有可能只是尋覓本身。比如,人傷心難過時,遍不免“魔怔”起來,摸摸索索的,翻來翻去,找來找去。總覺得少點什么。待人家奇怪的問起:“你在找什么嗎?”邊突然茫然:“是呀我在找什么呢?”
? ? ? ? 她在找什么呢?那就要看她少什么了。“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一行整整齊齊的文字入眼,便使人心上不禁生出一股涼氣,能夠到這種地步的人,心頭該有多大的悲涼籠罩!然后才恍然明白,她找的東西太多,但什么都找不回來了。國破家亡,她隨著丈夫流離失所。家沒有了,還可以再布置,放不下的只有他們窮盡一生錢財和心血收集的古董器物,夫妻二人帶著這些笨重的寶貝到處逃難。那時,國還在,直到靖康之難,金人的鐵錘砸爛了汴梁的瓊樓玉苑,擄走了徽欽二帝,北宋的書頁遂翻到了最后一篇。那一年,她45歲。
? ? ? ? 他們隨新皇帝南下,每天都似下著寒雨一般。那年,他們一路坐船,要找個能安放身體和古玩字畫的地方。就在這時,趙明誠的道光帝命令,要他赴任江寧。他棄舟登岸,目光如炬,明亮異常。她心里卻被一種不詳的感覺籠罩著。她突然想起了什么,沖著岸上大聲的問:“如果局勢緊急,敵軍來犯,我要怎么辦?”那時,他已經走出一段距離,聽到她的喊話后,只伸出一個指頭,遠遠的回聲回答:“跟著人群走,實在萬不得已,就丟掉錙重,再不行就扔掉衣被,再不行就扔掉書冊卷軸和古器,只有一樣不能丟,那就是咱家的宗器,你要隨時背著它們,與身共存亡,千萬不要忘了!”聲音洪亮有力,說完,他便策馬而去。
? ? ? ? 那時的他未曾想過死,但他確確實實地交代著后事。
? ? ? 他冒著酷暑一路奔波,中了暑氣,待到了建康,人就爬不起來了。七月底,李清照才得到他生病的報信,知他性子急,發燒便會亂服涼藥。她一晝夜趕了三百里路去看他,果然他服了柴胡等大量涼藥,瘧疾加上痢疾,已病入膏肓,八月十八日那天,他歪在床上寫下一首絕筆詩,撒手人寰,對她卻沒有留下一句話。
? ? ? 安葬了他,她帶著他留下的文物,又開始了顛沛流離的逃亡。可一個女人,怎么保護得了這么多東西?隨著金兵的南下,這些古物都像云煙一般消失了。只留下一些殘破的書冊字帖,她拼命保護著,那是他留下來的唯一一點東西了,萬萬不能再丟失了,留給她最珍貴的一樣東西,就是一部尚未完成的《金石錄》。她在以后的歲月里,就以整理《金石錄》來打發日子,也是支撐她活下去的動力。
? ? ? 這時候,她的人生中發生了一件事,曾讓人們一度懷疑她對趙明誠的愛,那就是,她再嫁了。當然,在宋代,女人再嫁本是平常事,王安石便曾經把自己的兒媳婦改嫁了。甚至那時政府還有法令,寡婦不肯再結婚的,父母有權命她再嫁。官員家里有女眷守寡,不給找婆家,甚至會受到御史的彈劾。女人從一而終的觀念是南宋至明清才逐漸擴大,并且以為那是女人自有天地以來便該守的本分。
? ? ? 這財米油鹽的日子,一個勢單力薄的女人要如何應付?男人只管他們自己好過,哪里管得了女人要怎么活?
? ? ? 在戰亂中驚慌失措的李清照又大病了一場,她深知,自己是多么需要一個結實可靠的臂膀啊!他叫張汝舟,進士出身,斯文有禮,能言善辯。他不嫌她是寡婦,對她呵護有加。處于絕境中的她怎能不動心?若趙明誠還活著,有男子對她這般傾心,她定會說“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但此時,他卻是另一個趙明誠。他向她求婚,他她同意了。她把自己用生命保護下來的東西細細藏好,梳洗了一番,便起身跟他走了。不復當初嫁給趙明誠的喜悅,那樣的喜悅一個女人一生只能有一次。
? ? ? ? 婚后才知,上天并沒有賜給自己另一個趙明誠,他原是為了她的藏品而來。這怎么行?她可以再嫁,可以死,只要把他放在心里,她怎樣都無所謂,唯一有所謂的,就是,誰都不可以碰他的東西。哪怕是他的一件舊衣服,她都精心的藏好,那是只屬于他和她的回憶。
? ? ? 張汝州見她守得嚴,不肯交出來,便原形畢露,對她大打出手。
? ? ? 她絕不是嫁雞隨雞的蠢女人,她開始尋找機會擺脫這個欺世盜名的偽君子的魔掌。只是,想離婚談何容易?上天垂憐,一次,張汝州喝醉了酒,洋洋得意地對她說起當年科舉作弊的勾當。想來,這個蠢男人沒想到一個弱女子早已暗暗產生了與他魚死網破的離婚念頭。他絕想不到,為了離婚,他會去官府告他,因為法律規定,妻告夫,即使告贏了,也要坐兩年大牢。她贏了官司,卻住進了牢房。幸好,得朋友幫助,沒幾天她便出獄了。
? ? ? 再回到這首《聲聲慢》,我們便知道,她尋覓的東西何其多,她的家國,她的親人,她這一生最愛的人,她和趙明誠一生的收藏,失去的又何止是這些,她失去了一切希望,無從追回。這就是她尋尋覓覓的原因,越尋覓,就越凄涼。
? ? ? ? 連李清照也無法用文字形象的表達出這種深入骨髓的凄涼。所以,她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 ? ? ? 詞寫到這種地步,已經不需要咬文嚼字了。什么山抹微云,云破月、花弄影,怎么讀,都有賣弄之嫌。詩詞一旦耽于賣弄,情便假了。如果說,易安的《醉花陰》還有小資女的刻意情調,這首詞已是筆力老辣,如陳年老酒,不需添加任何香料,香氣自溢,堪稱登峰造極之作。
? ? ? 那年,她滿懷欣喜地在書簽里夾了一瓣重陽的菊花,還直嚷嚷“人比黃花要”,真是搞不懂,那有什么愁的呢?那時候,他還在,青春年少,風流俊美,她 最美的愛情風華正茂,才情洋溢,還經常覺得他不夠愛自己,難免沖他發發小氣:人家因為想你都瘦成什么樣子了!如今,白發已經悄悄夾雜于發間,已經如刀刻殷遮掩不住。出門時路上的孩子已經喊她作阿婆,她已經不繩愁,她心里的苦豈是一個“愁”字便能形容的!但她又找不到合適的字來東西,那么,我們就暫且叫它“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