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今年上映的回顧90年代青春的電影,同樣是講述一段三角戀,相比《七月與安生》的文藝與虛幻,港產片《哪一天我們會飛》則更貼近真實生活,是人人都曾有過的青春和現實。
楊千嬅扮演的余鳳芝和林海峰扮演的彭盛華,是一對中年夫婦,結婚已經十多年了。他倆的生活就是很多中年夫妻的典型代表,四個字:死水微瀾。
余鳳芝是一家小旅行社的白領,彭盛華開了一個設計公司。兩個人就是每天分別上班、下班,男的還經常加班,在一起時也沒什么話可說。日子過得像白開水一樣溫吞無味,人也變得很麻木。
這種麻木是正常的嗎?大部分人,特別是女人,都覺得很正常啊,老夫老妻了嘛,過日子嘛,還不就是這樣。
哦?果真如此?你要也這么想,那么前方高能預警,請慎入。
01 所有麻木的生活都是自欺欺人
老公工作很忙是真的,經常加班也是真的,但不代表他就能甘之如飴地忍受平淡哦。在日理萬機之余,趁著出差的時候,還是出離了軌道,有了婚外情。
彭盛華并不是說不要這個家了,不愛老婆了。只是生活得太麻木,一直像個機器人一樣都不用思考地在既定的軌道上跑。可是人畢竟不是機器,出軌也是對于這種麻木生活的掙扎。
老婆表面看似正常,但是自從參加了高中同學聚會后,便開始魂不守舍了。事實再一次證明,同學聚會是一項高危活動。
在同學聚會上,“蘇博文”這個名字勾起了余鳳芝對高中往事的回憶。
余鳳芝轉學到這家高中,認識了蘇博文和彭盛華這對好朋友。蘇博文是個戴眼鏡的文弱男生,他和余鳳芝都有點情竇初開的感覺。而彭盛華是個性格外向、會哄女生開心的開朗男生,也喜歡余鳳芝。
余鳳芝現在回想一下,不明白當時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自己選擇的是彭盛華呢?那個蘇博文怎么會突然消失了呢?
當一個人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的時候,也就說明了他對現狀是不滿意的。余鳳芝就是這樣。
她并不甘于這樣平淡麻木的生活,也不想淪為師奶,她還想能多出去旅行,看看世界。可是老公總是很忙。她也說不出對老公或對婚姻有什么不滿,但她就是不感到快樂。
當頭腦中總是回想起關于另一個人的回憶時,其實她也已經在婚姻中“出神”了。
這對夫婦,各自用自己的方式在表面平靜但是沉悶的婚姻中“掙扎”,以免窒息而亡。
02 回到初心尋找答案
對生活的掙扎也就是對現狀生活的不滿意,我的生活為什么是這樣子的呢?這是我想要的嗎?而這種對自我的拷問,就要追根溯源,找回自己的初心。
余鳳芝想找回關于蘇博文的回憶,解開他突然消失的原因。但是在這個回憶的過程中,她也逐漸想起了那時候的自己。
蘇博文、彭盛華、余鳳芝是97香港回歸前幾年的高中生。他們結為要好的朋友,常在一起玩。
余鳳芝的夢想是環游世界。
蘇博文是個飛行愛好者,自己建了個飛行學會的社團。他沉默好靜,喜歡研究制作各種飛行機械裝置。他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飛機師,帶著余鳳芝環游世界一起飛。
彭盛華是個“手功王”,擅長動手制作一切看上去美的有創意的東西。他的夢想是成為室內設計師。
蘇博文很喜歡余鳳芝,但性格內斂,只是默默地為她做許多事。他可以為了心疼她酒后過敏,而痛打帶她喝酒的彭盛華。他希望畢業后可以和鳳芝一起去英國。為了能夠在學校開放日那天帶鳳芝飛翔,他偷偷地去打造飛翔機,不斷地試飛,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
彭盛華是那種性格活潑的男孩,愛玩,會做好看的浪漫的東西。同樣是在學校開放日,彭盛華要負責的是搭建一個游樂園模型。
兩個男孩都邀請余鳳芝在學校開放日那天去自己的地盤。
余鳳芝現在回想起當時的點點滴滴,發覺自己當時一開始喜歡的就是蘇博文,明明對這個害羞斯文的男孩有感覺,但是后來是什么緣故,結果卻不同了呢?
這個順著回憶尋找線索的過程,就像是余鳳芝對自己的內心作著剝絲抽繭,她逐步認清了自己當時的感情。
不管是夢想,還是感情,余鳳芝真正想要什么的答案,都在這段尋找蘇博文的過程中逐漸清晰起來。
03 找回原來的夢想
原來在那天的學校開放日,蘇博文把約會的紙條折成飛機飛給余鳳芝,卻陰差陽錯,余鳳芝沒看到,反被同學們拉去了彭盛華作模型的教室。
蘇博文一直等著余鳳芝來,卻沒等到。等他撿到地上的紙飛機,再去到彭盛華的教室外,正好看到了余鳳芝和彭盛華兩人在親吻。
余鳳芝事隔十多年以后,才終于知道當時的真相,才恍然明白自己當初錯過了什么。可是,一切都已經太遲了。
彭盛華在和情人會面時,突然意識到,自己心里喜歡的、放不下的還是自己最初喜歡的愛人--余鳳芝。但是,也太遲了。
蘇博文的死給余鳳芝帶來了很大的觸動,他是在追尋自己的飛行夢想中死的。余鳳芝決定找回以前的自己,找回自己的夢想,結束現在這種遠離初心的生活。
故事的最后,余鳳芝和彭盛華兩人不約而同地都回到了學校,和學生們一起放飛機,完成蘇博文的夢想。
一個人沒有夢想,和咸魚有什么區別?雖然曾經錯過夢想,雖然找回原來的夢想需要很大的勇氣,甚至還要對現有的有所放棄,但是,就像那句歌詞所說,“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像朵永遠不調零的花”,因為抱持著夢想,你的生命力才不會在歲月中調零。
同樣是講述青春的影片,但是這部《哪一天我們會飛》因著眼點在于夢想而更朝氣蓬勃,充滿正能量。它的立意與視角非常新穎,站在了中年人的視角,回想青春的夢想,審視現在的生活,并向現實生活提出疑問以引起人們反思:你現在過成這個樣子就是原來你想要的嗎?
影片意欲提醒人們,人什么時候都要活得有夢想,夢想并不是18歲的專利。沒有夢想的人,才會把日子過得死氣沉沉,沒有生氣。
而關于什么是夢想,18歲的余鳳芝說:“夢想應該就是,當你就快停止呼吸的時候,仍然覺得一定要去做的事。”
那么現在的你,還記得年少時的夢想嗎?現的你,還有夢想嗎?
圖片來源:百度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可聞桃杏香(kewentxx)
<p>
更多影視劇評:
電影《海鷗食堂》|我們存在的意義來源于被需要
我們都需要活在多個平行世界中
法國動畫電影《機械心》告訴你什么才是腦洞大開的想象力
《我不是剩女,是不婚族》教你第四步:和理想男人結婚的正確姿勢
《我不是剩女,是不婚族》教你第三步:“朋友以上,戀人未滿”的曖昧關系如何轉正?
《我不是剩女,是不婚族》教你第二步:戰勝真命天子心機前女友的必殺技
《我不是剩女,是不婚族》教你第一步:40歲剩女如何變成萬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