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的時候,我經常問自已,什么是歷史呢?
名君勇將是歷史,豐功偉業是歷史,才子佳人是歷史,禍國殃民也是歷史。
是的,它們都是歷史的一部分。
然而,有時候我們會碰到一些例外,他們默默無聞,浩瀚的歷史長河掩埋了他們的名字,他們也有可能名聲并不太好,卻散發著人性的溫暖,他們并沒有帶給我們豐功偉業般的光芒與贊嘆,他們如同天空中黯淡的星子,無法與清麗月光爭輝,卻也散發出點點光芒,溫暖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今天,我們來講三個歷史上的暖心小故事,看看有沒有戳到你的心窩呢。
一?此嵇侍中血,勿去——《晉書》
第一個主人公,是晉惠帝司馬衷。
他的名聲,不太好,甚至可以說,很不好。他素來癡呆,卻當上了皇帝。
關于他,最出名的一個故事,就是他的那句“何不食肉糜”。
有一年鬧災荒,老百姓饑不飽食,餓殍滿地。有人把情況報告給司馬衷,但司馬衷卻回答:“沒有飯吃,那為什么不吃肉呢?”。
王夫之曾經評價他,惠帝之愚,古今無匹,國因以亡。
他當政期間,八王之亂爆發,國將不國,民怨沸騰。
那年,晉軍在蕩陰戰敗,惠帝受了重傷,百官及侍衛覺得他一個癡呆的傀儡皇帝,不值得擁戴,紛紛棄他而去。
只有嵇康的兒子嵇紹挺身而出,因保護司馬衷而死。嵇紹的血濺到司馬衷的衣服上,后來司馬衷被俘虜,侍從要給他浣洗衣服,司馬衷說:“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他不是一個好皇帝,智商不高,毫無雄才大略,一上臺便被皇后賈南風奪權,后來八王之亂,人人都盯著他的寶座。
在一個殺伐決斷的亂世,對他忠誠的代價太高了,因此人人都背棄他,鄙視他。
那一抹血紅,可能是他短短的悲慘一生所擁有的唯一一點溫暖。
此嵇侍中血,勿去。
二?姐是自由的靈魂——《閱微草堂筆記》
有一位舉人,在沒有考取功名之前,浪蕩不羈,經常去逛青樓。
但是因為沒有功名,也不是世家子弟,所以很多人都不怎么理他。
只有一名綽號叫“椒樹”的青樓女子十分欣賞他。并對別人說:這個人不可能一輩子都貧賤。
于是,這位女子便經常鼓勵他,找他喝酒,而且在他困難的時候接濟他。
應試的時候,她給他出錢準備行李衣服,并給他家準備了柴米油鹽等。
他非常感動,并許諾他,若有一天,我考取功名,必會娶你。
這位青樓女子說:我看中你,是看不慣其他的姐妹都圍繞在富家子弟身邊而輕視于你,我是想讓人們知道即便是在這種煙花之地的女人,也是會慧眼識賢的。至于我倆的婚事,就不必了。我是煙花女子,做不了賢妻良母,若我嫁給你,哪天想出來玩了,你肯定不愿意,你何必如此!我在你這里,就像被禁閉在牢中一樣,我又何必如此!而我呢,也不想為你做改變,所以我并不想嫁給你。與其一開始恩愛,后來分離,還不如相忘于江湖。
后來,舉人考取了功名,做了縣令,多次找到這位青樓女子,而她始終不愿意接受,直到她年華老去,門前車馬漸少,恩客不再。她也沒有選擇嫁給他。
這個故事被記錄于《閱微草堂筆記》,紀昀評價此女真是一位奇女子,如果韓信能有她的覺悟,就會和她一樣,成功地避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
這也是我這本書最喜歡的一個故事。
歷來的青樓女子,這一生可能繞不過的一個字,唯情而已。
唐朝的魚玄機,被丈夫李億拋棄,憤然寫下“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從此風流墮落紅塵,最后把自已命也搭上了。
明朝秦淮八艷,個個風骨傲然,一碰上情字,也只是委屈順從。
然而,這位沒有留下姓名的青樓女子,也許她并不是文采斐然,也沒有傾國之貌,然而卻有一個自由的靈魂,不為情束縛,不為財富權勢而束縛。
三?袍中詩——唐詩
唐朝詩人元稹曾經作詩: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白居易也在《長恨歌》中作詩: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宮廷中的女子,大部分人,就在這朱墻內度過他們的一生,從青絲到白頭。
唐玄宗開元年間,他命令宮女為邊境戰士縫制了一批棉衣。有一名戰士,在拿到的短袍里發現一首詩:
沙場征戌客,寒苦若為眠。
戰袍經手作,知落阿誰邊?
蓄意多添線,含情更纏綿。
今生已過也,重結后身緣。
這首詩的作者并未留名,只是一名小小的宮女。
她被關在皇宮這座冰冷華麗的牢籠之中,今生已然無望,只能寄托在來世。她把今生的情意縫進棉衣中,卻不知這棉衣會在誰的手中?
詩的序言里記載,后來這首詩被呈獻給唐玄宗,他把這首詩遍示后宮,并許諾,如果主動承認不隱瞞,便赦其無罪。
于是有一名宮女承認詩是她作的詩。
唐玄便憐憫其可憐,把她嫁給了那個拿到詩的戰士,并對她說:“我幫你了結今生的姻緣”。
一段佳話背后,是一群可憐的女人,然而在宮墻后的女子中,她是幸運的,她從一個牢籠中逃脫出來,從此,她的青春不用在冰冷的深宮中被耗盡,而是有了民間的溫暖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