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時刻,拖著疲憊的身體,上車回家。想起有一個分享還沒聽,馬上打開手機聽。
分享者孫老師最后說道:“我們上過的許許多多普普通通的課,終將會被遺忘,一個孩子的童年在用心浸潤用情溫暖著,未來走得自信而有力量,不是嗎?”
突然似被一陣敲打:我的音樂課上教了那么多首歌曲,有多少會被學生記得,然而,我和學生互動中,對他們的關心、支持、幫助、引導,是孩子未來迎接挑戰、健全人格需要的養分,一次次對話,一個個打動人心的小故事,才會在他們的心靈留下點什么吧。培育,不僅僅是技術、知識層面,更應該在孩子的心靈層面。
就像語文特級老師竇桂梅老師說的,用語文育人。而我正是用音樂育人。
聯系自己的實際工作,白天發生的一幕躍入眼簾。
課堂上,讓學生分組練唱三首茉莉花兩樂句的曲譜后,相繼展示各自小組學習結果,并引導學生了解三個不同地區的茉莉花曲調特點。學生整體學習認真,幾個愛講話的男孩在過去大力的肯定表揚下,習慣越來越好,也安靜上課。
途中,我肯定了右手邊一個學習能力向來弱的男孩,今日聽到他清楚的唱譜聲(唱得不好,可是今日張嘴在學了)。話音未落,突然左手邊的明大聲問道:“我呢?我認真嗎?”
對于他會提問我對他的評價,我很是詫異,又感到意料之中。明是我從教二十多年來感到很難教的孩子,從一年級開始頑皮、執拗、不肯合作,甚至有時候顯得心理不是那么健康,舉止常常出格讓人費解又生氣。
為此,我一直非常耐心對待他,包容他的錯誤,允許他落后于人,不以平均水準要求他,只要有態度丁點轉變,學習能力些許提高,我都對他大力肯定。別人能夠完整唱下一整首曲譜,他只要愿意開始認識個別音符,我就肯定他的進步。
有時候他固執起來,怎么說都不聽,課堂上搗亂,我肺都氣炸,控制不住地訓斥他,批評他影響大家上課。但是一直堅守一點,不進行人格侮辱,只是針對他的行為來教育。
進入五年級,明仿佛突然之間換了一個人。課堂上主動、認真,還經常舉手發言,看到我正生氣批評他人,他默不作聲不添亂,閉嘴安靜坐端正,過去他可經常會火上添油在旁邊開心跳舞。我時常由衷地贊美他,有一回識譜檢查,他沒有讓我額外花時間精力指導,自己完成了學習,并檢查通過,那一刻我險一些感動地落淚,這個過去的困難生、后進生、搗亂分子對我的課堂尊重起來,對音樂學習重視起來。
孫老師說:“我謹記今天沒有用,明天一定有用。”她堅持正面教育,不打擊不恥笑不另眼相看。
想想確實如此啊,拿明同學來說,我當初只是很清楚用批評懲罰教育不會有效,硬碰硬不是最好的教育。那最好的教育是什么呢?我只是模糊地感到應以鼓勵為主。于是,一直對他比較包容,也比較關注,常常找機會肯定他,哪怕只是一個坐姿,也會由衷地表達對他進步的喜悅。
明同學從一年級行為“惡劣”慢慢地進入中段有所改觀,不再經常影響上課,但學習還是不用心,向來集體音樂活動時,他一個人坐著不起立不參與。再到進入五年級后能參與集體學習,改變不是一點點。
今日,剛剛跨入六年級的明,第一次課上聽我夸別人,馬上就問詢我對他的表現如何評價,是的,他在課堂上的認真希望能被老師看到,這份希望被看到就是上進心的表現啊。
我當時馬上毫不遲疑地認可他的認真,這小子聽完開心地笑了。短短數秒的互動,不僅他的心里感到開懷,我也感到很暖,還有什么比學生的改變,更讓老師欣慰的呢;還有什么比被看到被認可,更讓學生感到有力量的呢。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你所做的所說的使兒童接受的一切,有時要過5年、10年才能顯示出來。李老師也說:不只關心孩子的現在。也把目光投向他的未來,站在未來的高度從事今天的教育。
我們不僅僅是學科指導老師,教授他們知識與技能,我們同時也是用這門學科的學習教育他們的心靈,在學習中看到自己的價值,在學習中看到自己的潛力,在學習中獲得向上的力量,在師生互動中感受到自己的美好。從而,在未來的學習與工作中,始終抱有一顆向上的心。
因此,當下我應以對孩子未來負責的態度展開教育工作。
(齊帆齊2021年9月年度寫作品牌IP特訓營,第228篇,字數1602,共累計384268字數)